「風神」登陸深圳後,餘威猶在,但不減市民欣賞音樂的熱情,他們不惜冒著風雨,也要出席「解剖世界名曲進入音樂世界」溫故篇的講座。
今晚第二講的主題是「曲式」,主講者周凡夫先生還選了「鋼琴詩人」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的二首鋼琴名曲來欣賞,分別是夜曲(Nocturne)及波蘭舞曲(Polonaise)。
文章需要嚴謹結構,「起承轉合」便是好文章具備的要素,若然結構鬆散的話,文章便不好看;一幢建築物需要鋼筋支撐著,並輔以泥磚,這便是結構,若沒有結構,便一如四川地震災區的「豆腐渣」小學一樣。同理,樂曲也有結構,稱為「曲式」(Musical Form)。周凡夫打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樂曲好比雨傘,需要骨架結構。只能擋普通風雨的「縮骨遮」,是曲式簡單的「歌謠曲式」,能抵擋三號風球的雨傘,便是「交響樂」!
一般常見的曲式,多是AB兩段體曲式及ABA三段體曲式,有時還會將ABA展開而成複三段體曲式。蕭邦的第二號降E大調夜曲及第六號降A大調《英雄》波蘭舞曲都是典型的三段體曲式。蕭邦的鋼琴作品多是柔和抒情,夜曲是當中的代表作品,琴音如輕紗,節奏平淡如水,快到結束時,突以八度的強力琴音奏出強烈情感,是曲中的神來之筆,令我在幾乎進入夢鄉的境界中驚醒起來。
蕭邦的鋼琴音樂廣受女性歡迎,但也有粗獷豪邁的作品,蕭邦一生愛國,對於祖國波蘭被俄國蹂躪而深感悲痛,《英雄》波蘭舞曲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誔生,樂曲流露了豪爽的男性氣慨,猶如一位英雄的降臨。
今晚選播的二首名曲,一柔一剛,二種不同風格,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也使蕭邦樂曲永垂不朽,至今仍受大眾喜愛。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蕭邦的E大調夜曲和《英雄》舞曲,旋律一剛一柔,變化出不同情調,簡直是一件藝術品,我特別喜歡夜曲,那種優美深邃,確是特別適合夜間聆聽的。很多人可能在商場、cafe、咖啡室聽過這首曲子,如果沒有聽過,誠意推薦這首樂曲!W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