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31

泰亨郊遊

年初六那天,我相約鄒先生、Michael及阿華往大埔泰亨鄉視察環境,為4月19日由香港中心舉辦的春日郊遊活動作準備。Michael認為4月中旬的天氣開始炎熱,並不適宜遠足,應以輕鬆易行為佳,因此他便設計了古蹟遊覽路線,上午前往泰亨鄉參觀,中午在粉嶺蓬瀛仙館午膳,下午往上水河上鄉品嚐豆腐花。

宋末元初,為了逃避戰亂,大量新移民南遷新界,當時以鄧、侯、彭、廖、文五個氏族最大。文氏族人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後人,元末時期,遷至大埔一帶,定居於泰亨,後來子孫繁衍,部份遷往元朗新田一帶。

泰亨的圍村包括灰沙圍及中心圍,與其他新界圍村一樣,四周以青磚砌成的高牆環繞,圍牆仍保留防衛用的炮洞。圍內房屋分佈整齊,並有明顯的中軸線,圍村大門是木條橫柵門。古時舊屋已不復見,取而代之是新式丁屋。

























從前的泰亨鄉盛行家塾,因此村內有不少由宗族所辦的私塾古蹟不少,藝沅堂是其中之一座,建於1821年,建築至今保留完好。

















另一座村內著名校舍是善慶書室,主要跟隨中國古代的教育制度而建立,隨著泰亨公立學校創辦,書室日漸式微,現已成一片廢墟,只剩下一道大門。

































泰亨公立學校於1962年創辦,由藝沅堂演變而來,可是隨著人口生育率下降,村校收生不足,終因政府停止資助而停辦。


























也不知是否流年不利,當我們行至村內另一名勝 - 百年連理樹,只見兩棵榕樹纏繞,是情侶必到之地。樹下有一巧小的和合二仙廟,當我舉起相機拍攝連理樹的時候,相機的反光鏡竟然給絆住了,不能落下來,還顯示「Error」,無論怎樣弄也不能回復正常,最令人費解的是事前毫無先兆,難道真的這樣邪門?

百年連體樹旁邊,是二座相連的寺廟,分別是天后宮與文帝古廟,在我檢查相機期間,寺廟內走出一位小女孩,經過我身邊時提醒我,說進廟拍攝必須給予香油錢,當時我感到莫名其妙,事後回想,這是否導致相機失靈的因素?

































































相機雖然壞掉了,但行程還須繼續。

泰亨文氏宗祠是兩進三開間一天井形式的建築,在明間兩側更置有附壁檐柱。祠堂是整個族群匯聚力量之處,主要用作族人祭祖、會議及傳統禮儀。文氏宗祠本已廢棄多年,但族人慎終追遠,重修祠,並於2005年重開。祠堂旁邊有一白色雕像,這是族人紀念祖先民族英雄文天祥而雕刻的,其《正氣歌》更是千古傳誦。

在泰亨鄉參觀完畢,我們便乘坐的士直往上水松柏塱村。村後便是塱原農田,本來這裡籍籍無名,但九鐵就興建落馬洲支線而跟環保署對薄公堂而成為新聞焦點。塱原曾經錄得211種水鳥,成為香港另一處重要又完整的淡水濕地。


























































穿過塱原,越過雙魚河,便到了河上鄉,村上居民大部份姓侯,是新界五大氏族中的第二大族,其祖先於12世紀時期南移至上水河上鄉定居。

這裡有一豆品廠,8元便可免費任食豆腐花和豆漿,雖然廉宜抵吃,但是豆味欠奉。豆品廠的馬路對面,有一座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物,名為居石侯公祠,建於176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主要是河上鄉侯氏的家祠,以及紀念侯族明十七世祖侯居石公。除此之外,河上鄉還有二座歷史建築物,分別是排峰古廟及洪聖古廟,同是建於民國53年。

我們在此結束旅程,雖然沒有上山遠足,但走了很多路,我們登上小巴便倦極而睡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