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4

《讓子彈飛》觀後感

《讓子彈飛》在內地上映十分賣座,還廣受評論,引起不少話題,這吸引了我購票入場的意欲。


《讓子彈飛》改編自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北洋軍閥割據的動亂時代,講述張麻子(姜文飾演)挾持馬邦德(葛優飾演),冒充縣官赴鵝城上任,並與土霸黃四郎(周潤發飾演)明爭暗鬥,最後推翻土霸,解放鵝城。

無疑的是,《讓子彈飛》是瘋狂喜劇,情節詭異,對白精彩,笑料抵死,節奏緊湊。三位影帝各有千秋,誰也搶不了誰的鏡,三人角色與重要性十分平均,沒有了葛優的插科打諢,姜周二人鬥法便略嫌沉悶;若沒有周潤發的奸角,姜文這個盜匪便不夠突出。因此,三人的戲分是互相襯托,也構成了電影的主軸線,當中以「鴻門宴」一節最精彩,各人詞鋒銳利,針鋒相對,又滿懷鬼胎,盡顯人性陰險。

《讓子彈飛》的世界觀十分豐富,提及到莫札特,也有日本剖腹介錯,而鵝城革命更似含沙影射。有人話,《讓子彈飛》開首,八匹白馬拉列車,是暗示馬列(即共產主義代表人物馬克思與列寧),未免有些穿鑿附會了,據說「馬拉列車」在歷史上真有其事。另一段暗喻得更牽強的情節是,黃四郎借刀殺害小六子(張麻子的義子)與「六四」有關。所以說,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這些似是而非的政治影射與隱喻,若你對當今中國政治不太認識,不妨當一般娛樂片去看,一樣會看得開懷。

《讓子彈飛》的世界真的十分荒誕,簡直是無政府狀態,土霸猶如土皇帝,無法無天,人民敢怒不敢言,張麻子的新官上任,強調「公平」,似為鵝城帶來新希望。但是,他帶領蟻民起義推翻黃四郎,搶奪黃宅家產,這種流氓式革命在古今中外屢見不鮮,你看看上星期突尼斯政變,總統本阿里流亡後,當地市民四出破壞,是否跟電影如出一轍?至於《讓子彈飛》的場景是碉樓,眾所周知,這是以石砌成的塔形高樓,用以觀測瞭望及防禦敵人的攻擊,但若以暗喻角度去看,碉樓其實是國家封閉保守的代名詞,因此電影結尾的革命起義反暴政,竟能與碉樓互相呼應。

情節怪誕,連《讓子彈飛》的戲名也怪,張麻子對目標開槍,手下詫異說「打不中?」,張麻子滿有自信地說:「讓子彈飛一會兒。」難道這是讓觀眾否吊一會兒癮嗎?

其他演員一點也不陌生,劉嘉玲、陳坤、馮小剛是香港觀眾熟悉的,當中以陳坤的演出最怪雞,癲頭癲腦。劉嘉玲最可憐,做了代罪羔羊,無辜送了性命,姜文還貓哭老鼠假慈悲。

《讓子彈飛》有一些小細節,觀眾未必知道,但手語使用者便看了出來。電影尾段高潮時,手下問張麻子,成功機會是多少?張麻子默不作聲,只打了「三」的手勢。到了翌日,手下再問張麻子,成功機會是多少?張麻子依然默不作聲,但卻打了「七」的手勢,這個「七」字,就是手語了。

《讓子彈飛》是否好看,完全見仁見智,戲裡其實全無好人,差不多個個都是壞蛋,但願我們的世界,不要像《讓子彈飛》那麼荒誕便好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