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7

記一次粵北送餅活動

剛過去的週末,我跟隨友人參加送餅到粵北的慈善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這類活動,也參觀了當地中學校舍,與學生一起共膳交流。


是次活動名為「送餅顯愛心高中助學關顧團」,由本地某慈善教育基金會舉辦,創辦人是一位仁慈長者,一生投身教育事業,即使退休後也退而不休,繼續樂善好施,關心內地中學生的教育情況。他的善舉得到不少熱心義工及善長支持與協助,我見大家不辭勞苦,將一箱一箱月餅搬運往學校,也深受感動。


早前報章曾報導,香港市民嚴重浪費食物,單是去年,便有187萬個月餅遭丟棄,為了避免浪費食物,慈善教育基金會得到月餅製造商的支持,將賣剩的月餅捐出來,贈給內地學生,也成就了這次富有意義的慈善活動。


送餅探訪的目的地是清遠市清新縣、連南瑤族自治縣、英德市,從香港出發往粵北,單是坐車便已用去了幾乎一整天時間,路途雖然遙遠,但香港人為善最樂,也不多加計較。


行程十分緊密,第一天,晨早八時半已在深圳候車,中午十二時半才抵達清遠市清新縣,並直抵當地酒店與清新縣第一中學及濱江中學的中學生共晉午膳,他們穿著漂亮整齊的學校制服領取助學金及慈善教育基金會送贈的愛心禮物。我看著他們的青春面孔,對香港的朋友報以靦腆笑容,讓我預感到他們將會成為未來國家的生力軍。


粵北的菜餚並不精緻,賣相豪邁,別具風味,單是梅菜便可炒成一碟。我認為這跟當地民風有關,地區富裕與否,已在一般菜餚中反映出來。


粵北地區位處北隅,大多是窮鄉僻壤,與省會廣州比較,簡直是天壤之別。目前的清遠、連南與英德,都見到大規模的建設工程在進行中,處處沙塵滾滾,從一片農田上發展出城鎮的規模來,也只有這樣,當地人民生活才會得到改善。


午膳後,大家整理好月餅物資再上路,前往連南瑤族自治縣,出席連南民族初級中學圖書室捐贈儀式及派餅活動。又是三個小時的車程,下午四時半才抵達連南。這是我第二次來到瑤族的聚居地,當旅遊巴士離開清新縣一路往北上,便會發現山勢出現變化,本來連綿一體的山脊,突然變成一座座獨立的小山,舉目四望,恍如被群山包圍,遠近有序,層次分明,甚具氣勢。

旅遊巴士穿過漫長隧道後,眼球便被一大片綠園田野鎖住了,令人豁然開朗。時值初秋,綠草茂密,阡陌隱於田野裡不見其路,房屋零星散佈其中。只見遠處有一城鎮,不消一會便到達,馬路四通八達,七八層高的大廈到處皆是,酒店食肆也不少,可見連南發展得頗具規模。縱是如此,連南仍是廣東省其中一個貧窮落後的縣份,不少瑤族子弟無力負擔學費開支,也全靠有心人士的資助,他們才能夠讀書學習。


當我到達連南民族初級中學,真不敢相信自己眼晴,因為這所中學的規模十分現代化,一點也不是電視電影常見的那種殘舊校舍。全校學生早已在廣場等候我們,還報以熱烈掌聲歡迎我們探訪。歡迎儀式十分內地化,一眾領導與教育官員齊齊坐在禮台上,他們致辭也帶有內地官場文化常見的腔調,每當講到「掌聲位」,頓了一頓,台下自然配合報以掌聲鼓勵。


部份學生獲安排跟我們共享晚餐,坐在我旁邊的瑤族少年,擁有很特別的名字,叫「唐兀三貴」,他代表學生在歡迎儀式上致辭,說得有板有眼,普通話也講得純正。幸好他略懂廣州話,我才能跟他作簡單溝通。同檯一位教育官員向我透露,連南縣沒有大學,學生中學畢業後多數往廣州升學,而連南學生升讀大專院校的比例高達六七成,相當不錯。無人會否認,知識是脫貧的有效途徑,我希望連南的同學們能夠發奮讀書,創出佳績。


翌日早餐後,便前往英德市高級中學探望學生,由連南往英德,又是三個小時的車程!


中午十二時,抵達中學,我又是目瞪口呆,因為這所學校的規模更宏大,完全媲美一所大學。反觀寸金尺土的香港,中學校舍面積有限,有時候連打球的空間也不敷應用,不過,香港學校的學術自由卻又不是內地學校所能及,香港學生的世界視野較內地學生更遠更寬。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我一直不懷疑中央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重視,所投放的資源也是以億數計,但是,為甚麼中國仍然有那麼多窮學生?甚至失學?


我剛剛讀完一本書,書名叫《國情》,由一位採訪內地新聞的資深記者對內地多年觀察所寫成的,其中談及教育問題,他指出,中央政府投放的資源,都被地方政府私吞去了,不是中飽私囊,便是進行面子工程,他以四川大地震為例,學校是豆腐渣,全倒塌了,但政府機關建築便完好無缺,這說明了甚麼?完全不言而喻!


我們不得不反思,國家教育到了今天,為何仍要民間資助?從廿年前的《希望工程》到現在送餅慈善活動,香港民間從未停止對內地窮學生的資助與關懷,但是民間力量有限,這個巨大重任還得靠國家去肩負承擔。


說一下今次慈善之旅的花絮,當晚我們獲安排欣賞連南瑤族篝火晚會,體驗瑤族男女求偶選婿的浪漫風情,入場遊客眾多,坐無虛席,但有一位男性遊客過度熱情,不時上台插科打諢,表露一下自己所謂的喜劇細胞,更離譜的是,他竟然走上台拍攝瑤族演藝人員的表演,對自己障礙觀眾全然不覺,這種乞人憎的行為,在內地其實是隨處可見的。


中國是禮義之邦,人類最基本的禮貌,在當今內地似乎蕩然無存,究竟我們國家的國民質素怎麼了?我認為,這跟目前教育失衡有關,「人人有書讀」這口號說了多年,到目前為止,不是人人也受惠,讀書上學是人類的基本權利,若不能做到「人人有書讀」,只會導致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財富差距拉大了,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再者,若不能透過讀書學習知識,視野會變得狹窄,中國人的文化質素與道德教養自然也無法提高,只會變得越來越自私。


教育是國家政策的重中之重,未來人材的培訓與國家統治的繼承,還得建基於教育事業,中學小學與大專大學同等重要,有關當局不宜過度向大專大學傾斜,使資源分配不均,形成畸形現象,否則,未能國家人材無以為繼而出現斷層,後果堪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