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6

重現法國「瘋狂年代」 - 《「卡巴萊」- 瘋狂盛宴》

我對法國文化、藝術、音樂幾乎全無認識,若你問我知道哪一個法國文化界名人,我只能答「可可香奈兒」,因為這個上世紀的法國女人,所創造的時裝、形象、品牌,至今仍深深影響全球,成為現代人追求時尚的一種潮流。其他法國文化界名人更是一無所知,完全陌生,你可曾想像過一齣戲劇能一次過介紹法國「瘋狂年代」的代表人物?《「 卡巴萊」- 瘋狂盛宴》就是這樣的歌舞劇。


因應法國五月藝術月而特別製作的《「 卡巴萊」- 瘋狂盛宴》(Cabaret des Années Folles),是一齣集音樂、喜劇、舞蹈於一身的歌舞劇,重現法國1920年代的瘋狂。劇情講述香港一個舊式歌舞廳,一個年輕侍應曾聽過老闆娘提及過自己愛過的人,以及很欣賞的二、三十年代的法國藝術家。在深夜裡,一縷白煙忽地冒出,突然可可香奈兒、尚.高克多、伊蒂.琵雅芙等上世紀「瘋狂年代」的法國著名藝術家、文化界人物,統統現身,大跳法國歌舞,陪伴觀眾重溫法國近百年前的文化韻事與社會事件。

香港觀眾(包括我在內)對法國1920年代的「瘋狂年代」知道不多,始終年代久遠,很難有任何共鳴。「瘋狂年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進入自由解放、婦權抬頭、藝術蓬勃、創作豐盛、爵士樂流行的繁榮時期,同一時期,美國卻進入經濟大蕭條的黑暗,中國則陷入軍閥內亂的混戰局面。《瘋狂盛宴》便採用「新聞頭條」式的手法,粗略精簡地將法國「瘋狂年代」的種種大事呈現出來,觀眾就算一頭霧水,但還是約略知道一些。

這齣新篇歌舞劇讓我知道「卡巴萊」,甚麼是「卡巴萊」?這是一種將話劇、歌曲、舞蹈等元素混集而成的娛樂表演,在歐洲十分流行,大多在設有舞台的餐廳或夜總會上演。因此,《瘋狂盛宴》的舞台佈置便營造「卡巴萊」氣氛,舞台前還特意放上數張小圓檯,供觀眾坐下,以最近距離欣賞舞台演出,頗見心思。

由Theatre Noir製作、葉遜謙監製、法國木蘭(Mouron)編劇及導演的《「 卡巴萊」- 瘋狂盛宴》,12位中西演員載歌載舞,仿如置身於二、三十年代的法國舞廳,呈現法式風情。演員們大講中英法對白,又大唱中英法歌曲,音樂節奏時而明快,時而憂鬱,理應不會沉悶,然而劇情卻顯得鬆散,介紹出場的人物角色多如繁星,走馬看花。75分鐘的歌劇裡,多達44首歌曲,一首接一首,導致局部出現悶場。

每位演員都很落力演出,然而卻要在75分鐘內扮演34個角色,真的很難令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稍為突出的,是香港長大的維多利亞・艾靈頓的可可香奈兒扮相,造型維妙維肖。劉榮豐與黃思豐的外型十分相似,更是分不清。反而是「咖哩啡」的兩位特技員,每在間場時便出來大耍功夫雜技,效果有些惹笑,但出現在法式歌劇裡,未免有些不侖不類。

《瘋狂盛宴》音樂動聽,劇情鬆散,整體效果不過不失,亦顯著不及二年前活地阿倫(Woody Allen)的《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同樣以「瘋狂年代」作故事題材,同樣穿梭古今,《情迷午夜巴黎》便玩出了奇幻效果,亦多了人生迷失的刻畫,《瘋狂盛宴》受限於舞台,稍為遜色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