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長者重投職場已不是新鮮事,但以此為題材的電影並不多見,因此,由Robert De Niro及Anne Hathaway擔綱主演的荷李活喜劇《見習冇限耆》(The Intern)便顯得新鮮有趣。
《見習冇限耆》雖是荷李活電影,但不搞特技與奇情,而是平實地描寫一位退休長者重投職場的經歷。Ben Whittaker(Robert De Niro飾演)是退休人士,喪偶後閒賦在家,與兒子一家分隔東西兩岸,更覺孤單。某天,他看到一間時裝網購公司招聘長者實習生,Ben為了打發日子,即使已達70歲高齡,也毅然應徵,並成功獲聘,還被安排協助公司創辦人Jules Ostin(Anne Hathaway飾演)。起初,Jules甚為抗拒Ben,後來發現他很可靠,還替她解決不少難題,他們不止是工作上好拍檔,私下更是好朋友。
《見習冇限耆》對長者有鼓舞作用,還體現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及「新不如舊」的敬老精神,無疑地,電影美化了老年人與年青人的代溝問題,Robert De Niro與幾可成為孫兒的青年同事關係和諧,完全能打成一片,還充當愛情專家,教他們追女仔。更誇張的是,Robert De Niro竟然與青年同事「私闖」Anne Hathaway母親家,替她刪除一封誤發的電郵。雖然情節過於離譜,但突出了Robert De Niro老而彌堅。Robert De Niro過去電影形象一向火爆,今次飾演仁慈長者,親切討好,令人一新耳目。他的一頭白髮,一身西裝打扮,有點像已逝的「白頭佬」Leslie Nielsen,所不同的是氣質,前者有智慧,後者卻笨拙。
至於Anne Hathaway,演家庭事業兩得意的事業型女性,食正她擅演辦公室女郎的戲路,扮相也很漂亮。她發現丈夫不忠出軌,向Robert De Niro傾訴心事時悲從中來,這一幕場戲演得出色。不過,同一幕裡,Robert De Niro更好戲,看著電視播放舊片,唱著舊歌,令他觸景生情,感觸起來,淚水奪眶而出,毫不造作。這演技,吳鎮宇在《衝上雲霄2》亦有相同示範,獲得網民大讚。曾在《轟天砲3》演出的Rene Russo,也有參演《見習冇限耆》,歲月不曉人,她已呈老態,不過仍保持美貌,與Robert De Niro倒也合襯。
說回《見習冇限耆》的現實意義,導演Nancy Meyers身兼編劇,寫出了細膩的劇本,電影反映到今天兩個現實,一是長者退而不休,重投職場;二是女性能力卓越,性別歧視依然存在。醫學昌明,人類壽命也越來越長,即使70歲也不會老態龍鍾,在《四個小生去旅行》中,謝賢80歲十分壯健,打扮也很潮,長者傳統形象要改寫了。不久前,有一個中高齡人士就業博覽會,一位公司人事經理已坦言,不介意多聘長者,因為時下青年無心工作,反之長者更落力。Robert De Niro在電影裡的角色,性格和藹可親,毫無架子,亦無擺出高高在上的傲慢態度,不過他還是有自己的堅持,保持自己生活方式(鬧鐘、公事包)及衣著習慣(西裝、手帕),工作態度(主動、任勞任怨)更易感染身邊年青同事,成為生活上、工作上的良師益友。至於Anne Hathaway的事業,是女性當自強的典範,反映現實中女性的成就不讓男性專美。但她的丈夫失業,當家庭主夫,久而久中產生自卑感,甚至出軌,也是現實。Anne Hathaway為了挽救婚姻,毅然尋找CEO來接管生意,卻遭受性別歧視,男人不信任女人能力,在今天美國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更不會好到那裡。
海報設計更是打破常規,「經驗是永不過時履歷」一句寫得好,但放在海報中間,乍看還以為是電影名稱,「見習冇限耆」則玩食字,雖然用上紅色較為搶眼,但放在下端,字體尺寸又較副題「經驗是永不過時履歷」細一個碼,更易讓人誤會及混洧,哪個才是電影的名稱。
想不到,《見習冇限耆》也有中國元素,因為片首片尾耍太極,Robert De Niro耍得似無似樣呢。
2015/11/17
2015/08/13
由「情緒」做主角的電影 - 《玩轉腦朋友》
彼思動畫電影以熱帶魚、玩具、汽車為主題大受歡迎,今年新作《玩轉腦朋友》,破例地以抽象虛擬的「情緒」擬人化作實體事物,是非常有創意的構思。
《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故事簡單,每個人都有五名代表五種情緒的管理員控制人類情緒,少女主角Riley的出生,便由阿樂控制其快樂情緒,及後陸續加入阿愁、阿憎、阿驚、阿躁,成為控制人類情緒的管理團隊。由於阿愁會對Riley產生負面影響,時常被阿樂禁止接觸Riley的核心記憶球,誰料一次意外,阿樂與阿愁被拋出控制室外萬里遠。控制室內,失去阿樂後,阿憎、阿躁、阿驚控制不了Riley的情緒,這時候,Riley爸爸因工作關係,舉家由明尼蘇達州搬到三藩市,Riley不太適應新環境,又懷念家鄉與好友,情緒最終崩潰,變得憤世嫉俗,甚至離家出走。究竟阿樂與阿愁怎樣千方百計返回控制室,就成為《玩轉腦朋友》的驚險高潮。
人類情緒錯綜複雜,不會只得快樂、哀愁、暴躁、憎厭、驚恐的五種情緒,但彼思動畫就從眾多情緒中抽出五種較有代表性的情緒,加以形象化,創作出阿樂(Joy)、阿愁(Sadness)、阿躁(Anger)、阿憎(Disgust)、阿驚(Fear)五位掌控人類情緒的管理員。每位情緒管理員有自身的顏色,表情與面貌都非常形象化,阿愁代表哀愁,藍色是其代表色彩,面貌時常苦口苦面,沒有精神。阿躁代表暴躁,一身紅色,正好配合其形象。
在《玩轉腦朋友》的電影世界裡,人類腦袋設有情緒控制室,全靠上述情緒管理員控制人類情緒,也就是說,人類只有自己思想,卻沒有情緒的控制權。在控制室外,有不同島嶼,代表了人類生命每一個價值觀,例如少女主角Riley,便建立了家庭、友誼、誠信等不同島嶼,當情緒崩潰,負能量陡增,衝擊著這些價值觀的時候,島嶼便危危可汲,最終倒塌消失。《玩轉腦朋友》的題旨可嘉,透過阿樂與阿愁被拋出控制室,及後來阿樂重新認識阿愁,其實已深入淺出地告觀眾,人類不能沒有正能量,失去正能量只會令人生變得灰暗,所有事情也不如意,會影響到性格漸漸變得憤世嫉俗。只有保持樂天性格,凡事不執著,心境自然開朗,與家人、朋友、身邊人與事,都保持良好的關係。電影告訴我們,樂觀固然重要,但要排除悲觀是完全不可能,因為愁緒不一定是壞事,家人與朋友會加以鼓勵與關懷,正好將愁緒轉向開心,增發正力量。從這一點看,《玩轉腦朋友》有心理學上的道理。
《玩轉腦朋友》設計上較舊作更有深度,創作團隊做足了資料搜集,對人類心理狀態的刻畫雖然只是皮毛,但在動畫角度,這已很有「深度」了。Riley情緒控制室外的深淵,埋葬著深灰色又失去光澤的記憶球,全都是Riley曾經擁有但已被遺忘的回憶,已失去了價值。我們人生也是一樣,究竟我們失去了多少回憶呢?哪怕是快樂與痛苦,這些都是曾經深刻經歷過。《玩轉腦朋友》將這些抽象事物具體化,帶給我們反思,人腦空間有限,記憶有進必有出,新的記憶產生,舊的記憶自然消失。當我們漸漸遺忘,或不再重視的回憶,就如這些深灰色的記憶球,其實多得數不清。
與前作一樣,彼思動畫加插前奏短篇,今次是《溶岩熱戀》,畫功迫真,與前作不同的是,《溶岩熱戀》很正經,只是唱歌抒情,並無鬼馬搞笑。就算《玩轉腦朋友》,都是嚴肅的題材,並不像同期另一卡通《迷你兵團》那麼反斗玩轉倫敦咁過癮。
《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故事簡單,每個人都有五名代表五種情緒的管理員控制人類情緒,少女主角Riley的出生,便由阿樂控制其快樂情緒,及後陸續加入阿愁、阿憎、阿驚、阿躁,成為控制人類情緒的管理團隊。由於阿愁會對Riley產生負面影響,時常被阿樂禁止接觸Riley的核心記憶球,誰料一次意外,阿樂與阿愁被拋出控制室外萬里遠。控制室內,失去阿樂後,阿憎、阿躁、阿驚控制不了Riley的情緒,這時候,Riley爸爸因工作關係,舉家由明尼蘇達州搬到三藩市,Riley不太適應新環境,又懷念家鄉與好友,情緒最終崩潰,變得憤世嫉俗,甚至離家出走。究竟阿樂與阿愁怎樣千方百計返回控制室,就成為《玩轉腦朋友》的驚險高潮。
人類情緒錯綜複雜,不會只得快樂、哀愁、暴躁、憎厭、驚恐的五種情緒,但彼思動畫就從眾多情緒中抽出五種較有代表性的情緒,加以形象化,創作出阿樂(Joy)、阿愁(Sadness)、阿躁(Anger)、阿憎(Disgust)、阿驚(Fear)五位掌控人類情緒的管理員。每位情緒管理員有自身的顏色,表情與面貌都非常形象化,阿愁代表哀愁,藍色是其代表色彩,面貌時常苦口苦面,沒有精神。阿躁代表暴躁,一身紅色,正好配合其形象。
在《玩轉腦朋友》的電影世界裡,人類腦袋設有情緒控制室,全靠上述情緒管理員控制人類情緒,也就是說,人類只有自己思想,卻沒有情緒的控制權。在控制室外,有不同島嶼,代表了人類生命每一個價值觀,例如少女主角Riley,便建立了家庭、友誼、誠信等不同島嶼,當情緒崩潰,負能量陡增,衝擊著這些價值觀的時候,島嶼便危危可汲,最終倒塌消失。《玩轉腦朋友》的題旨可嘉,透過阿樂與阿愁被拋出控制室,及後來阿樂重新認識阿愁,其實已深入淺出地告觀眾,人類不能沒有正能量,失去正能量只會令人生變得灰暗,所有事情也不如意,會影響到性格漸漸變得憤世嫉俗。只有保持樂天性格,凡事不執著,心境自然開朗,與家人、朋友、身邊人與事,都保持良好的關係。電影告訴我們,樂觀固然重要,但要排除悲觀是完全不可能,因為愁緒不一定是壞事,家人與朋友會加以鼓勵與關懷,正好將愁緒轉向開心,增發正力量。從這一點看,《玩轉腦朋友》有心理學上的道理。
《玩轉腦朋友》設計上較舊作更有深度,創作團隊做足了資料搜集,對人類心理狀態的刻畫雖然只是皮毛,但在動畫角度,這已很有「深度」了。Riley情緒控制室外的深淵,埋葬著深灰色又失去光澤的記憶球,全都是Riley曾經擁有但已被遺忘的回憶,已失去了價值。我們人生也是一樣,究竟我們失去了多少回憶呢?哪怕是快樂與痛苦,這些都是曾經深刻經歷過。《玩轉腦朋友》將這些抽象事物具體化,帶給我們反思,人腦空間有限,記憶有進必有出,新的記憶產生,舊的記憶自然消失。當我們漸漸遺忘,或不再重視的回憶,就如這些深灰色的記憶球,其實多得數不清。
與前作一樣,彼思動畫加插前奏短篇,今次是《溶岩熱戀》,畫功迫真,與前作不同的是,《溶岩熱戀》很正經,只是唱歌抒情,並無鬼馬搞笑。就算《玩轉腦朋友》,都是嚴肅的題材,並不像同期另一卡通《迷你兵團》那麼反斗玩轉倫敦咁過癮。
2015/07/22
有破壞冇建設的小黃兵 - 《迷你兵團》
近來,多部電影配角大受歡迎,獨立成篇推出新電影,成為正式主角,今年初上畫的《荒失失企鵝》便由《荒失失奇兵》的四隻企鵝擔正,今次則由《壞蛋獎門人》的黃色四眼小東西擔正成為《迷你兵團》主角。
《迷你兵團》(Minions)是《壞蛋獎門人》的前傳,電影開首便道出「小黃兵」的來歷,十分惹笑。外形討好的小黃兵不是外星生物,反而是早於人類已出現的地球品種,專門服侍邪惡壞蛋,包括暴龍、埃及法老王、吸血殭屍、拿破崙,但牠們「有破壞冇建設」,每次都幫倒忙,連女魔頭「煞天嬌」都「頂佢唔順」,最後《壞蛋獎門人》犀利哥出場,才讓小黃兵找到真正主人。
《迷你兵團》的小黃兵,不懂人類語言,奇在牠們跟人類又能溝通得到。牠們做事多撞板,卻又幸運地逢凶化吉。電影以加分(Kevin)、小小超(Stuart)、阿卜(Bob)這三隻不同造型又各有不同性格的小黃兵作為主角,牠們遇上危難又能彼此相救,真是難得好兄弟。
《迷你兵團》以1968年紐約及倫敦為背景,主要場景都集中在倫敦,亦出現了大量英國主要流行文化,最經典莫過於披頭四過馬路,看到此情此景,熟悉披頭四的觀眾,無不會心微笑。編劇也相當抵死,敢玩英國「事頭婆」,三隻小黃兵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替煞天嬌偷出英女皇的皇冠。還拿英國著名傳說「石中神劍」開玩笑,讓阿卜拔出了石中神劍,成為英國新國王,卻導致英女王流落街頭。皇冠給了煞天嬌後,她狼相顯露,竟要處死小黃兵。為阻止煞天嬌奸計得呈,小黃兵合力對付她,最終奪回皇冠,物歸原主。
《迷你兵團》畫功優異,風景逼真,人物繪得細緻,連英女王也繪得似模似樣,電影保持輕鬆風格,不少場面詼諧幽默。電影可說是盜寶片種,以偷皇冠為主線,小黃兵性格溫順可愛,根本不似作奸犯科的小人,卻被安排為奸人惡魔的跟班,不大合情合理。
作為兒童卡通片,電影有不少偷竊情節,不適合兒童觀看。但作為娛樂片,又的確做到好笑好玩,反轉倫敦更是電影高潮所在,拿英女皇開玩笑卻又不會過分糟蹋,正是西方電影自由可貴之處。
《迷你兵團》(Minions)是《壞蛋獎門人》的前傳,電影開首便道出「小黃兵」的來歷,十分惹笑。外形討好的小黃兵不是外星生物,反而是早於人類已出現的地球品種,專門服侍邪惡壞蛋,包括暴龍、埃及法老王、吸血殭屍、拿破崙,但牠們「有破壞冇建設」,每次都幫倒忙,連女魔頭「煞天嬌」都「頂佢唔順」,最後《壞蛋獎門人》犀利哥出場,才讓小黃兵找到真正主人。
《迷你兵團》的小黃兵,不懂人類語言,奇在牠們跟人類又能溝通得到。牠們做事多撞板,卻又幸運地逢凶化吉。電影以加分(Kevin)、小小超(Stuart)、阿卜(Bob)這三隻不同造型又各有不同性格的小黃兵作為主角,牠們遇上危難又能彼此相救,真是難得好兄弟。
《迷你兵團》以1968年紐約及倫敦為背景,主要場景都集中在倫敦,亦出現了大量英國主要流行文化,最經典莫過於披頭四過馬路,看到此情此景,熟悉披頭四的觀眾,無不會心微笑。編劇也相當抵死,敢玩英國「事頭婆」,三隻小黃兵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替煞天嬌偷出英女皇的皇冠。還拿英國著名傳說「石中神劍」開玩笑,讓阿卜拔出了石中神劍,成為英國新國王,卻導致英女王流落街頭。皇冠給了煞天嬌後,她狼相顯露,竟要處死小黃兵。為阻止煞天嬌奸計得呈,小黃兵合力對付她,最終奪回皇冠,物歸原主。
《迷你兵團》畫功優異,風景逼真,人物繪得細緻,連英女王也繪得似模似樣,電影保持輕鬆風格,不少場面詼諧幽默。電影可說是盜寶片種,以偷皇冠為主線,小黃兵性格溫順可愛,根本不似作奸犯科的小人,卻被安排為奸人惡魔的跟班,不大合情合理。
作為兒童卡通片,電影有不少偷竊情節,不適合兒童觀看。但作為娛樂片,又的確做到好笑好玩,反轉倫敦更是電影高潮所在,拿英女皇開玩笑卻又不會過分糟蹋,正是西方電影自由可貴之處。
2015/06/03
食物平常但人情味濃郁 - 《深夜食堂》
一間平民食堂,竟然是心靈交流的場所。一窩山芋飯,竟然令少女勾起了對家鄉親人的懷念。一碟咖喱飯,竟然道出了背後幕幕悲傷的故事。「深夜食堂」提供的食物平凡不過,但卻滲入了濃厚又純樸的人情味。
「一天又結束了,當人們趕路回家的時候,我的一天才正式開始。」小說主角「深夜食堂」老闆小林薰說出這句開場白,凸顯了「深夜食堂」的獨特性格。這食堂毫不起眼,座落在東京鬧市新宿的巷子裡,每到深夜,都有一群熟客來享用宵夜。「深夜食堂」並無固定菜單,只要食客想吃,老闆又懂得烹煮,便會替客人煮出來。整個食堂只有老闆一人,食堂的凹型設計,拉近了老闆與客人的距離,沒有固定菜式,就像一家人吃飯,食客彼此相熟,就算客人背景複雜,大家還是一邊進食,一邊暢所欲言,更會彼此關心問候,人情味就這樣地滲出來,比食物更能溫暖人心。
日本電影《深夜食堂》(Midnight Diner)由《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導演松岡錠司執導,改編自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畫,漫畫曾改編到電視劇均大受歡迎。我沒有看過原著漫畫,也沒有看過電視劇,在電影版裡,並未有介紹食堂老闆,他的左眼位置有條長長的嚇人瘡疤,不免令人懷疑是否具有江湖背景。但老闆沒有恃勢凌人的氣焰,他是一個溫厚待人的好老闆,他不多說話,卻會細心聆聽客人的心事,會按照客人的心情來弄食物,他完全是一個心理輔導的社工,即使他沒有幫上甚麼忙,但他的食堂,有種令人放鬆心情,打開心門的奇妙力量。
編劇選取了三個短編故事來串聯整齣電影,三個故事看似互無關連,卻又有著奇妙的緊扣。遺留在食堂一角的骨灰罈,竟然是串聯三個短篇的扣子,到了尾聲,骨灰罈的主人出現了,也就是壓軸登場的「阿信」田中裕子。電影除了松岡錠司兩位愛將小林薰和小田切讓外,還有很多我不認識的日本演員參與演出,有位青春偶像演員亮相僅得10秒鐘也毫不介意,由此可見《深夜食堂》的魅力。
三個短篇故事之中,第一篇《拿破崙意大利粉》最簡單,一位情婦與一位小白領男職員的相遇、投契、戀愛、分手過程,來得匆匆,散得也匆匆,反映都市男女的「即食麵」式戀愛何等普遍,人際關係脆弱得很。
第二篇《山芋飯》則溫情得多,失去父母的少女離鄉別井,到東京打工,身無分文,得到「深夜食堂」老闆善意收留,熟客、警察,甚至隔離餐廳老闆娘紛紛對這少女表現友善,令她人在異鄉也得到關懷。若說第一篇故事講都市人冷淡冷漠,這一篇則相反,突出了日本人樂於助人的人文精神。
第三篇《咖喱飯》的調子非常沉重,簡單的咖喱飯,卻承載著無限傷痛。福島地震海嘯衝破了不少家庭,妻離子散,連親人的遺體也不知所縱。故事男主角正是這個原因而成為鰥夫,後來傾心於一位從東京來的女義工,為了續弦,特意來到東京求婚。不過,這女義工原來是別人的情婦,她往福島做義工,表面上幫人,實際上避情。這對男女關係並不複雜,但各自承受著心靈傷痛,無不教人感到唏噓。
《深夜食堂》節奏淡淡的、慢慢的,食物也不精裝,然而卻是混沌社會中一道「清補涼」,有撫慰寂寞心靈的功效。
「一天又結束了,當人們趕路回家的時候,我的一天才正式開始。」小說主角「深夜食堂」老闆小林薰說出這句開場白,凸顯了「深夜食堂」的獨特性格。這食堂毫不起眼,座落在東京鬧市新宿的巷子裡,每到深夜,都有一群熟客來享用宵夜。「深夜食堂」並無固定菜單,只要食客想吃,老闆又懂得烹煮,便會替客人煮出來。整個食堂只有老闆一人,食堂的凹型設計,拉近了老闆與客人的距離,沒有固定菜式,就像一家人吃飯,食客彼此相熟,就算客人背景複雜,大家還是一邊進食,一邊暢所欲言,更會彼此關心問候,人情味就這樣地滲出來,比食物更能溫暖人心。
日本電影《深夜食堂》(Midnight Diner)由《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導演松岡錠司執導,改編自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畫,漫畫曾改編到電視劇均大受歡迎。我沒有看過原著漫畫,也沒有看過電視劇,在電影版裡,並未有介紹食堂老闆,他的左眼位置有條長長的嚇人瘡疤,不免令人懷疑是否具有江湖背景。但老闆沒有恃勢凌人的氣焰,他是一個溫厚待人的好老闆,他不多說話,卻會細心聆聽客人的心事,會按照客人的心情來弄食物,他完全是一個心理輔導的社工,即使他沒有幫上甚麼忙,但他的食堂,有種令人放鬆心情,打開心門的奇妙力量。
編劇選取了三個短編故事來串聯整齣電影,三個故事看似互無關連,卻又有著奇妙的緊扣。遺留在食堂一角的骨灰罈,竟然是串聯三個短篇的扣子,到了尾聲,骨灰罈的主人出現了,也就是壓軸登場的「阿信」田中裕子。電影除了松岡錠司兩位愛將小林薰和小田切讓外,還有很多我不認識的日本演員參與演出,有位青春偶像演員亮相僅得10秒鐘也毫不介意,由此可見《深夜食堂》的魅力。
三個短篇故事之中,第一篇《拿破崙意大利粉》最簡單,一位情婦與一位小白領男職員的相遇、投契、戀愛、分手過程,來得匆匆,散得也匆匆,反映都市男女的「即食麵」式戀愛何等普遍,人際關係脆弱得很。
第二篇《山芋飯》則溫情得多,失去父母的少女離鄉別井,到東京打工,身無分文,得到「深夜食堂」老闆善意收留,熟客、警察,甚至隔離餐廳老闆娘紛紛對這少女表現友善,令她人在異鄉也得到關懷。若說第一篇故事講都市人冷淡冷漠,這一篇則相反,突出了日本人樂於助人的人文精神。
第三篇《咖喱飯》的調子非常沉重,簡單的咖喱飯,卻承載著無限傷痛。福島地震海嘯衝破了不少家庭,妻離子散,連親人的遺體也不知所縱。故事男主角正是這個原因而成為鰥夫,後來傾心於一位從東京來的女義工,為了續弦,特意來到東京求婚。不過,這女義工原來是別人的情婦,她往福島做義工,表面上幫人,實際上避情。這對男女關係並不複雜,但各自承受著心靈傷痛,無不教人感到唏噓。
《深夜食堂》節奏淡淡的、慢慢的,食物也不精裝,然而卻是混沌社會中一道「清補涼」,有撫慰寂寞心靈的功效。
2015/04/14
感人肺腑師生情 - 《五個小孩的校長》
2009年夏天,有位記者朋友call我幫忙,為一群有心義工翻新元崗幼稚園的過程作全程攝影記錄。翻新前,幼稚園十分破舊,學生入讀率偏低,而學校七除八扣後,僅能以低薪聘請校長。後來,呂校長應徵,為了學生有書讀,凡事親力親為,不止接送學生上課,還要清潔廁所,她都毫不計較,結果,她的作為感動了香港人,成為「香港良心」的一個模範。呂校長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Little Big Master)。
《五個小孩的校長》是近年少有的真人真事改篇的港產電影,也是近年少有的「為人師表」題材電影,若非故事藍本是多年前見諸各大傳媒的真人真事,電影的師生情誼恐怕完美得近乎難以置信。然而,這的確是真人真事,呂校長甘願捨棄高薪厚職,降尊紆貴在元朗鄉村一所破舊的校舍,為五位小朋友重拾教鞭,而且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精神,以生命去影響生命,為幼兒教育寫下人性美好光輝的一頁。
看完電影後,再上網看看電影花絮,電影主角楊千嬅與真實主角呂校長,外型面孔竟然有幾分相似,就連衣著打扮也接近。楊千嬅一向擅演傻大姐角色,今次飾演教育界人士,又似模似樣,也許她做了媽媽,跟小孩子演戲,無形中流露出一分母愛。楊千嬅演得出色不用置疑,五個小妹妹的演出大獲好評,她們是哭是笑也收放自如,竟然能夠牽引觀眾情緒,情不自禁流淚。五位小演員之中,飾演珠女及嘉嘉的小妹妹比較突出,珠女憶起亡父亡母便淚眼汪汪,嘉嘉為父母吵架擔心得狂哭的一場戲,更是聞之心酸。當然電影的綠葉演員也居功不少,全靠吳耀漢、馮淬帆、劉玉翠、吳浣儀等演技派演員助陣,使小妹妹們的真情更易流露,更加投入。有一位演員比較陌生,演技不算特別出色,但她一口流利粵語,更易令人留下印象,她就是Asnani Mena。
導演關信輝拍得平實,真摰感人,雖然難免煽情催淚,但卻不失為一齣令人作出深切反思的優異電影。電影值得一讚的是,佈景完全依足真實,幼稚園的殘舊外貌,便依足翻新前的舊貌「複製」,只是所在位置不是幼稚園現址。何伯(吳耀漢飾演)父女的居所,本來也不知真假,但我翻看2009年香港電台一輯訪問呂校長的電視節目,訪問真實何伯,他的居所正與電影一樣,由此可見,電影製作十分認真。
《五個小孩的校長》折射香港教育的殘酷現實,二千多年前孔子已提倡「有教無類」的教學精神,在大繁華城市的香港,早已蕩然無存,我們看到的是「教育貧富懸殊」的景況。電影已作出了一個很大的對比,開首怪獸家長不滿呂校長將其子調離精英班,完全無視兒子是否適應。反而元田幼稚園(即現實中的元崗幼稚園)的學生是窮家子弟,差點因殺校而淪為無學兒童,幸得呂校長愛心救校。有些學校資源豐厚,有些則窮得連校長也聘請不起,學生自然得不到公平的學習待遇。森美的角色,正正反映出當今香港幼兒教育的畸形現象,怪獸家長為了子女不輸在起跑線,往往安排密集式學習計劃,令子女玩樂喘息的時間也沒有,幼稚園補習社應運而生,而森美只是賺錢至上,對「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根本棄如敝屣,他的市儈嘴臉,正好襯托出呂校長的高尚人格。
呂校長的故事,令我想起鮮魚行梁校長,他也是成功救校的另一個感動人心的香港故事。
《五個小孩的校長》是近年少有的真人真事改篇的港產電影,也是近年少有的「為人師表」題材電影,若非故事藍本是多年前見諸各大傳媒的真人真事,電影的師生情誼恐怕完美得近乎難以置信。然而,這的確是真人真事,呂校長甘願捨棄高薪厚職,降尊紆貴在元朗鄉村一所破舊的校舍,為五位小朋友重拾教鞭,而且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精神,以生命去影響生命,為幼兒教育寫下人性美好光輝的一頁。
看完電影後,再上網看看電影花絮,電影主角楊千嬅與真實主角呂校長,外型面孔竟然有幾分相似,就連衣著打扮也接近。楊千嬅一向擅演傻大姐角色,今次飾演教育界人士,又似模似樣,也許她做了媽媽,跟小孩子演戲,無形中流露出一分母愛。楊千嬅演得出色不用置疑,五個小妹妹的演出大獲好評,她們是哭是笑也收放自如,竟然能夠牽引觀眾情緒,情不自禁流淚。五位小演員之中,飾演珠女及嘉嘉的小妹妹比較突出,珠女憶起亡父亡母便淚眼汪汪,嘉嘉為父母吵架擔心得狂哭的一場戲,更是聞之心酸。當然電影的綠葉演員也居功不少,全靠吳耀漢、馮淬帆、劉玉翠、吳浣儀等演技派演員助陣,使小妹妹們的真情更易流露,更加投入。有一位演員比較陌生,演技不算特別出色,但她一口流利粵語,更易令人留下印象,她就是Asnani Mena。
導演關信輝拍得平實,真摰感人,雖然難免煽情催淚,但卻不失為一齣令人作出深切反思的優異電影。電影值得一讚的是,佈景完全依足真實,幼稚園的殘舊外貌,便依足翻新前的舊貌「複製」,只是所在位置不是幼稚園現址。何伯(吳耀漢飾演)父女的居所,本來也不知真假,但我翻看2009年香港電台一輯訪問呂校長的電視節目,訪問真實何伯,他的居所正與電影一樣,由此可見,電影製作十分認真。
《五個小孩的校長》折射香港教育的殘酷現實,二千多年前孔子已提倡「有教無類」的教學精神,在大繁華城市的香港,早已蕩然無存,我們看到的是「教育貧富懸殊」的景況。電影已作出了一個很大的對比,開首怪獸家長不滿呂校長將其子調離精英班,完全無視兒子是否適應。反而元田幼稚園(即現實中的元崗幼稚園)的學生是窮家子弟,差點因殺校而淪為無學兒童,幸得呂校長愛心救校。有些學校資源豐厚,有些則窮得連校長也聘請不起,學生自然得不到公平的學習待遇。森美的角色,正正反映出當今香港幼兒教育的畸形現象,怪獸家長為了子女不輸在起跑線,往往安排密集式學習計劃,令子女玩樂喘息的時間也沒有,幼稚園補習社應運而生,而森美只是賺錢至上,對「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根本棄如敝屣,他的市儈嘴臉,正好襯托出呂校長的高尚人格。
呂校長的故事,令我想起鮮魚行梁校長,他也是成功救校的另一個感動人心的香港故事。
2015/03/29
印度的退休生活 - 《黃金花第2大酒店》
人老矣,是否代表生命倒數中,不會再有新的作為呢?退休生活是否會變得沉悶枯燥呢?新上畫的《黃金花第2大酒店》(The Second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便由老星告訴我們,長者生活不止多采多姿,還能在愛情上與工作上找到新的人生。
《黃金花第2大酒店》承接著上集《黃金花大酒店》,內容大同小異,從英國來印度過退休生活的長者,依舊住在Marigold Hotel,他們生活各自精彩。酒店又殘又舊,但勝在有人情味,友誼濃厚,這不是五星級酒店所能仿造的。
Sonny Kapoor(Dev Patel 飾演)雄心萬丈,準備擴充酒店,夥同Muriel Donnelly(Maggie Smith飾演)遠赴美國加洲著名酒店尋求合作投資,加洲酒店派遣評核員到印度審視環境。某天,Marigold Hotel來了兩位新客人登記入住,他們分別是Guy Chambers(Richard Gere飾演)及Lavinia Beach(Tamsin Greig飾演)。Sonny以為Guy是加洲酒店派來的評核員,因此對他阿諛奉承,招待有嘉,卻冷待Lavinia。未婚妻Sunaina(Tina Desai飾演)看不過眼,指其不是,惟Sonny依然故我,對婚禮的籌備不著緊,甚至連累Sunaina在訂婚派對上出洋相。另一邊廂,Guy對Sonny媽媽Kapoor太太(Lillete Dubey飾演)一見鍾情,兒子為了生意,竟然鼓勵媽媽與他約會,令媽媽大感生氣。Guy與Lavinia這兩名新來客,究竟誰人才是真正由加洲酒店派來的評核員呢?
《黃金花第2大酒店》是典型英式愛情群戲,配上印度寶萊塢的歌舞特色,的確做到熱鬧而不胡鬧,Richard Gere的出場,無疑是全片一大亮點,可惜角色上並不突出,與印度女星Lillete Dubey配成一對也未見得合襯,擦不出火花。反而男主角Dev Patel與女主角Tina Desai非常青春合襯,是印度金童玉女,全片靠他們才使電影顯得青春活潑。尾段印度式結婚,令人眼界大開,因為香港觀眾並不熟識印度婚嫁儀式。派對上的歌舞,正是印度電影的典型場面,男女主角都跳得很好看,英國長者們受到快樂感染,也一起跳,氣氛高漲。
愛情這東西本來就是難以弄得清楚,有蜜意,有崎嶇,有圓滿,有留恨,若人生將到盡頭,還在尋尋覓覓,未有開花結果,那真是愁煞人的事。Marigold Hotel的長者住客向我們展示的,正是人生精彩的下半場,他們的感情生活不讓年輕人媲美,Evelyn Greenslade(Judi Dench飾演)與Douglas Ainslie(Bill Nighy飾演)在上一集已互生情愫,今集依然拖泥帶水,未肯表白,到了片尾,還未正式成為一對黃昏戀人。另一對男女長者雖然已同居,但女的仍風流成性,惹得男伴不滿。Madge Hardcastle(Celia Imrie飾演)一心想來印度釣金龜,她本來有兩個選擇,但最後茫然若失,電影暗示她最終選擇印度單身司機。
《黃金花第2大酒店》不會沉悶,第一集已有新鮮感,第二集老調重彈,只是延續第一集的印度風情,除了加入新角色,基本上並無特別的變化。不過,我們很難想像,長者安享晚年,竟要離鄉別井,在別的國度尋找第二人生。情況就等如香港長者,離港在印度安老,真的有人願意嗎?印度曾是英國殖民地,或許因此,英國人對印度有種殖民的情意結吧。
《黃金花第2大酒店》可取之處,就是強調,人雖老,但爛船都有三斤釘,像戲中兩位女性長者Muriel Donnelly及Evelyn Greenslade,她們都已80歲了,但本領不差,前者有很強的酒店管理才能,簡單如沖茶技巧都有其專業要求,因而吸引了加洲酒店老闆的賞識;後者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協助公司赴孟買傾談生意。近年香港不少機構都願意重聘長者,就業情況比以前大幅增加,政府也帶頭將退休年齡延至65歲,因此,電影對長者就業有正面的鼓勵作用。
《黃金花第2大酒店》承接著上集《黃金花大酒店》,內容大同小異,從英國來印度過退休生活的長者,依舊住在Marigold Hotel,他們生活各自精彩。酒店又殘又舊,但勝在有人情味,友誼濃厚,這不是五星級酒店所能仿造的。
Sonny Kapoor(Dev Patel 飾演)雄心萬丈,準備擴充酒店,夥同Muriel Donnelly(Maggie Smith飾演)遠赴美國加洲著名酒店尋求合作投資,加洲酒店派遣評核員到印度審視環境。某天,Marigold Hotel來了兩位新客人登記入住,他們分別是Guy Chambers(Richard Gere飾演)及Lavinia Beach(Tamsin Greig飾演)。Sonny以為Guy是加洲酒店派來的評核員,因此對他阿諛奉承,招待有嘉,卻冷待Lavinia。未婚妻Sunaina(Tina Desai飾演)看不過眼,指其不是,惟Sonny依然故我,對婚禮的籌備不著緊,甚至連累Sunaina在訂婚派對上出洋相。另一邊廂,Guy對Sonny媽媽Kapoor太太(Lillete Dubey飾演)一見鍾情,兒子為了生意,竟然鼓勵媽媽與他約會,令媽媽大感生氣。Guy與Lavinia這兩名新來客,究竟誰人才是真正由加洲酒店派來的評核員呢?
《黃金花第2大酒店》是典型英式愛情群戲,配上印度寶萊塢的歌舞特色,的確做到熱鬧而不胡鬧,Richard Gere的出場,無疑是全片一大亮點,可惜角色上並不突出,與印度女星Lillete Dubey配成一對也未見得合襯,擦不出火花。反而男主角Dev Patel與女主角Tina Desai非常青春合襯,是印度金童玉女,全片靠他們才使電影顯得青春活潑。尾段印度式結婚,令人眼界大開,因為香港觀眾並不熟識印度婚嫁儀式。派對上的歌舞,正是印度電影的典型場面,男女主角都跳得很好看,英國長者們受到快樂感染,也一起跳,氣氛高漲。
愛情這東西本來就是難以弄得清楚,有蜜意,有崎嶇,有圓滿,有留恨,若人生將到盡頭,還在尋尋覓覓,未有開花結果,那真是愁煞人的事。Marigold Hotel的長者住客向我們展示的,正是人生精彩的下半場,他們的感情生活不讓年輕人媲美,Evelyn Greenslade(Judi Dench飾演)與Douglas Ainslie(Bill Nighy飾演)在上一集已互生情愫,今集依然拖泥帶水,未肯表白,到了片尾,還未正式成為一對黃昏戀人。另一對男女長者雖然已同居,但女的仍風流成性,惹得男伴不滿。Madge Hardcastle(Celia Imrie飾演)一心想來印度釣金龜,她本來有兩個選擇,但最後茫然若失,電影暗示她最終選擇印度單身司機。
《黃金花第2大酒店》不會沉悶,第一集已有新鮮感,第二集老調重彈,只是延續第一集的印度風情,除了加入新角色,基本上並無特別的變化。不過,我們很難想像,長者安享晚年,竟要離鄉別井,在別的國度尋找第二人生。情況就等如香港長者,離港在印度安老,真的有人願意嗎?印度曾是英國殖民地,或許因此,英國人對印度有種殖民的情意結吧。
《黃金花第2大酒店》可取之處,就是強調,人雖老,但爛船都有三斤釘,像戲中兩位女性長者Muriel Donnelly及Evelyn Greenslade,她們都已80歲了,但本領不差,前者有很強的酒店管理才能,簡單如沖茶技巧都有其專業要求,因而吸引了加洲酒店老闆的賞識;後者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協助公司赴孟買傾談生意。近年香港不少機構都願意重聘長者,就業情況比以前大幅增加,政府也帶頭將退休年齡延至65歲,因此,電影對長者就業有正面的鼓勵作用。
2015/03/15
有趣的CODA家庭 - 《閃亮的歌聲》
有別於一般聾人主題電影,「歐洲電影節」選映的法國新片《閃亮的歌聲》(The Belier Family)以CODA作主題,甚麼是CODA?這是「Children of Deaf Adults」的簡稱,即聾人父母的健聽子女,他們是近年才開始為社會注意的一個群體。
電影中的女主角,是十六歲健聽少女Paula(Louane Emera飾演),她的父母與弟弟是聾人,手語就是他們一家四口的主要溝通方式。他們一家和睦,感情要好,Paula是家庭的重要角色,是父母弟弟與外界的溝通橋樑,每天都要替作手語和口語的翻譯,課餘時間還要協助父母管理農場,餵飼乳牛,開檔售賣芝士。一天,她在學校被音樂老師發掘其唱歌天分,遂推薦她往巴黎試音,她躍躍欲試,卻擔心家人沒有她協助,生活會造成不便。在追夢與家人之間,所形成的矛盾與壓力,使Paula左右為難,也突出了聾人群體與健聽人之間的衝突與不諒解。
導演Eric Lartigau似乎很了解聾人文化與特質,現在的聾人,不再局限於生理上的缺陷,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與溝通方式,形成了獨特的聾人文化,在電影裡,聾爸爸就是這樣說:「聾不是缺憾,是身份!」因此,電影中包含了很多聾人元素,聾人文化、手語溝通、手語歌都一一觸及。令人驚喜的是,女主角在學校演唱時,畫面音樂與歌聲漸漸消失,聾父母看著身旁觀眾感動流淚,自己卻聽不到,相當無奈,這一幕沒有聲音的畫面,是導演刻意讓觀眾對失去聽覺有更深刻的感受。聾爸爸摸著女兒的氣管位置去感受唱歌的震動,嘗試了解女兒的天分,後來女兒在巴黎試音時為家人唱出手語歌《I am flying》,都令人感動得眼濕濕,一家人的深厚感情,就在這些微妙的舉動中表露無遺。
電影沒有過分強調聾人的不幸,反而凸顯出聾人獨立自主的性格,電影聾爸爸很有本事,經營農場芝士生意,能夠自食其力,他沒有以聾為恥,反而認為是一種身份,這與近年香港社會興起的「聾人文化」不謀而合。聾爸爸夠膽參選市長,片尾還暗示當選,未知有朝一天,香港聾人會否參選區議員、立法會議員?
電影也用了數幕描寫聾人說話不會轉彎抹角的溝通風格,市長候選人與聾爸爸交手時,聾爸爸不斷用上粗言穢語「問候」對方,只是女兒翻譯時替他「修改措辭」。聾爸爸參選市長,向村民介紹政綱時,竟可以罵他們「廢柴」,完全不怕得罪。聾媽媽反對女兒赴巴黎學唱歌,竟偏激說出「女兒健聽是不幸」的妄語!雖然電影聾父母有時候不理會對方感受,難免給人一種不斯文欠禮貌的感覺,但他們卻是一對很可愛又搞笑的夫妻,扮演聾爸爸的François Damiens與聾媽媽的Karin Viard,現實中不是聾人,但他們打手語有板有眼,連模仿聾人打手語的動作表情也維妙維肖,不過,電影為何不找真正的聾人演員扮演呢?
《閃亮的歌聲》題材新穎,拍法清新,在法國凱撒獎獲得包括最佳電影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原創劇本等共6項提名,可見電影得到很好的評價。電影以CODA作題材,拍出了賞心悅目又溫馨的家庭電影,女主角追夢之餘又能顧及家人感受。CODA是近年較為人注意的一個群體,《閃》片透過喜劇化處理,讓香港觀眾體會到CODA夾在健聾之間的困難與壓力,也關注他們如何在資源及支援均匱乏之下適應與生存,因此,《閃亮的歌聲》的確有助香港觀眾對CODA加深認識,也期望香港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幫助他們。
電影中的女主角,是十六歲健聽少女Paula(Louane Emera飾演),她的父母與弟弟是聾人,手語就是他們一家四口的主要溝通方式。他們一家和睦,感情要好,Paula是家庭的重要角色,是父母弟弟與外界的溝通橋樑,每天都要替作手語和口語的翻譯,課餘時間還要協助父母管理農場,餵飼乳牛,開檔售賣芝士。一天,她在學校被音樂老師發掘其唱歌天分,遂推薦她往巴黎試音,她躍躍欲試,卻擔心家人沒有她協助,生活會造成不便。在追夢與家人之間,所形成的矛盾與壓力,使Paula左右為難,也突出了聾人群體與健聽人之間的衝突與不諒解。
導演Eric Lartigau似乎很了解聾人文化與特質,現在的聾人,不再局限於生理上的缺陷,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與溝通方式,形成了獨特的聾人文化,在電影裡,聾爸爸就是這樣說:「聾不是缺憾,是身份!」因此,電影中包含了很多聾人元素,聾人文化、手語溝通、手語歌都一一觸及。令人驚喜的是,女主角在學校演唱時,畫面音樂與歌聲漸漸消失,聾父母看著身旁觀眾感動流淚,自己卻聽不到,相當無奈,這一幕沒有聲音的畫面,是導演刻意讓觀眾對失去聽覺有更深刻的感受。聾爸爸摸著女兒的氣管位置去感受唱歌的震動,嘗試了解女兒的天分,後來女兒在巴黎試音時為家人唱出手語歌《I am flying》,都令人感動得眼濕濕,一家人的深厚感情,就在這些微妙的舉動中表露無遺。
電影沒有過分強調聾人的不幸,反而凸顯出聾人獨立自主的性格,電影聾爸爸很有本事,經營農場芝士生意,能夠自食其力,他沒有以聾為恥,反而認為是一種身份,這與近年香港社會興起的「聾人文化」不謀而合。聾爸爸夠膽參選市長,片尾還暗示當選,未知有朝一天,香港聾人會否參選區議員、立法會議員?
電影也用了數幕描寫聾人說話不會轉彎抹角的溝通風格,市長候選人與聾爸爸交手時,聾爸爸不斷用上粗言穢語「問候」對方,只是女兒翻譯時替他「修改措辭」。聾爸爸參選市長,向村民介紹政綱時,竟可以罵他們「廢柴」,完全不怕得罪。聾媽媽反對女兒赴巴黎學唱歌,竟偏激說出「女兒健聽是不幸」的妄語!雖然電影聾父母有時候不理會對方感受,難免給人一種不斯文欠禮貌的感覺,但他們卻是一對很可愛又搞笑的夫妻,扮演聾爸爸的François Damiens與聾媽媽的Karin Viard,現實中不是聾人,但他們打手語有板有眼,連模仿聾人打手語的動作表情也維妙維肖,不過,電影為何不找真正的聾人演員扮演呢?
《閃亮的歌聲》題材新穎,拍法清新,在法國凱撒獎獲得包括最佳電影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原創劇本等共6項提名,可見電影得到很好的評價。電影以CODA作題材,拍出了賞心悅目又溫馨的家庭電影,女主角追夢之餘又能顧及家人感受。CODA是近年較為人注意的一個群體,《閃》片透過喜劇化處理,讓香港觀眾體會到CODA夾在健聾之間的困難與壓力,也關注他們如何在資源及支援均匱乏之下適應與生存,因此,《閃亮的歌聲》的確有助香港觀眾對CODA加深認識,也期望香港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幫助他們。
2015/02/28
忍淚送別叮噹 - 《STAND BY ME: 多啦A夢 3D》
當叮噹不自禁流淚向睡著了的大雄告別,那一句「我唔可以再留喺度,真係要走喇」說得依依不捨,使我情不自禁也流下眼淚,相信戲院不少觀眾也被這一刻離愁別緒感染了,淚眼紛紛決堤。
叮噹的離去,不止離開了大雄,也離開了我們,它那響亮又老積的獨特聲線,隨著「叮噹」配音員林保全先生病逝,已成了絕響。叮噹的聲音是伴隨我們成長的童年回憶,從此只能在You Tube裡重溫了。「多啦A夢」這個名字,屬於日本人,但配上林保全聲音的「叮噹」,卻是屬於我們的,尤其是七八十後成長的一代。我情願對這隻藍色貓型機械人,依舊「叮噹」之稱謂,那是我們這世代的成長記憶,不習慣「多啦A夢」的日語譯名。除了大雄的稱謂無改,其他三位要角,我情願「靜宜、技安、牙擦仔」的舊名字多於現在的「靜香、胖虎、小夫」新名字。因此,以下所寫的,我會沿用舊稱。
作為紀念《多啦A夢》作者藤子·F·不二雄誕辰80週年,《STAND BY ME: 多啦A夢 3D》(STAND BY ME: Doraemon 3D)走溫情路線,有別過往《叮噹》冒險大電影,並首度採用3D技術,重新演繹叮噹與大雄認識的經過,令觀眾一新耳目,因此,無論日本還是香港,3D電影成為眾多《叮噹》電影中最賣座的一齣,也許叮噹粵語配音員的效應,刺激了這齣3D電影成為香港賀歲片的冠軍。
電影有很多場面似曾相識,都是叮噹故事中的經典情節,譬如曾孫從未來到訪、大雄新婚前夕等,將之串連起來,就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叮噹所出示的法寶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譬如隨意門、時光機、竹蜻蜓等,這些都是大人細路對現實生活所遇到的困難與障礙所產生的一種創意與投射,他們無力研製有關發明,惟有藉著叮噹,好讓這些創意發明得到實現。曾幾何時,我小時候都渴望擁有這些法寶,尤其是隨意門,不用巴士飛機便可到處去,真令我期待這件穿越空間距離的「偉大發明」,然而我更羨慕大雄有叮噹這個良朋作伴。
其實,大雄才是叮噹故事最主要的靈魂角色,若沒有他,又怎會有叮噹?眾所周知,大雄是一個失敗者,運動讀書「冇樣得」,又好食懶做,終日埋怨。長大後創業又生意失敗,禍及後代,更離譜的是,竟然娶了技安的妹妹為妻。他的曾曾孫為了改變現狀,帶同叮噹回到過去,協助大雄追尋幸福,娶靜宜為妻,企圖扭轉命運。其實,想深一層,叮噹的陪伴,並未為大雄的性格帶來改變,他只會更常常依賴叮噹,一有不如意之事,便會哀哭求助叮噹,這種「死纏爛打,輸打贏要」的形象,其實真的惹人討厭。大雄的性格懦弱,與技安、牙擦仔的「蝦蝦霸霸」,是強烈的對比,現實生活中,真有不少這兩種性格的小童,有時候會產生校園欺凌事件,像同期上映的西片《解碼遊戲》,艾倫圖靈小時候就是大雄了,十分弱勢。
叮噹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這隻藍色機械貓全心守護著大雄的幸福,無論大雄遇到甚麼困難,叮噹都能從它的百寶袋找出適當的法寶助其一臂之力。現實之中,很多小學生尚未定性,求學過程及學校人際往往不是順境,總有困難不知所措的時候,因此,叮噹肯定是我們兒時最渴望的伴侶。最令我始終不及,就是今次叮噹電影的催淚感很強,叮噹原先從廿二世紀來到現在,不情願地被迫留在大雄身邊執行「重拾幸福」的任務,到了尾聲完成任務,要依指令不得不返回廿二世紀,卻依依不捨,一去一回的前後情緒對比很大,叮噹與大雄也慢慢建立了深厚真摯的友情,因此,叮噹離別所造成的傷感也更催淚感人,對我們更難過的是,叮噹的離去,是真的永久離別,隨著叮噹的招牌粵語配音不再,我們不敢想像日後叮噹的聲線是怎樣,就算模仿得相似,也會有差別的。
《STAND BY ME: 多啦A夢 3D》是新瓶舊酒,最主要賣點是3D特技,每個人物的頭髮與衣服紋理質感都很細緻,不過與彼思動畫比較,叮噹的3D較硬,不及彼思的柔,單看大雄等人走路便顯得硬崩崩了,臉上表情也比較單一生硬。但,作為第一部叮噹3D電影,還是有吸引力的。
今次3D電影賣座,是好的開始,續集想必還會陸續有來。不過我真的很好奇,《叮噹》故事有沒有結局?我聽過坊間流傳兩個版本,一是大雄自閉症,叮噹是他幻想出來;二是叮噹突然停頓了,本可像電腦重新設定,但卻沒有了叮噹與大雄的友誼記憶,大雄不想這樣,決定發奮向上,努力讀書考入大學,成為工程師,解決了叮噹停頓故障的問題,修復後的叮噹第一句話就是「我等你很久了」。無論結局如何,叮噹(多啦A夢)毫無疑問是我的童年回憶。
叮噹的離去,不止離開了大雄,也離開了我們,它那響亮又老積的獨特聲線,隨著「叮噹」配音員林保全先生病逝,已成了絕響。叮噹的聲音是伴隨我們成長的童年回憶,從此只能在You Tube裡重溫了。「多啦A夢」這個名字,屬於日本人,但配上林保全聲音的「叮噹」,卻是屬於我們的,尤其是七八十後成長的一代。我情願對這隻藍色貓型機械人,依舊「叮噹」之稱謂,那是我們這世代的成長記憶,不習慣「多啦A夢」的日語譯名。除了大雄的稱謂無改,其他三位要角,我情願「靜宜、技安、牙擦仔」的舊名字多於現在的「靜香、胖虎、小夫」新名字。因此,以下所寫的,我會沿用舊稱。
作為紀念《多啦A夢》作者藤子·F·不二雄誕辰80週年,《STAND BY ME: 多啦A夢 3D》(STAND BY ME: Doraemon 3D)走溫情路線,有別過往《叮噹》冒險大電影,並首度採用3D技術,重新演繹叮噹與大雄認識的經過,令觀眾一新耳目,因此,無論日本還是香港,3D電影成為眾多《叮噹》電影中最賣座的一齣,也許叮噹粵語配音員的效應,刺激了這齣3D電影成為香港賀歲片的冠軍。
電影有很多場面似曾相識,都是叮噹故事中的經典情節,譬如曾孫從未來到訪、大雄新婚前夕等,將之串連起來,就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叮噹所出示的法寶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譬如隨意門、時光機、竹蜻蜓等,這些都是大人細路對現實生活所遇到的困難與障礙所產生的一種創意與投射,他們無力研製有關發明,惟有藉著叮噹,好讓這些創意發明得到實現。曾幾何時,我小時候都渴望擁有這些法寶,尤其是隨意門,不用巴士飛機便可到處去,真令我期待這件穿越空間距離的「偉大發明」,然而我更羨慕大雄有叮噹這個良朋作伴。
其實,大雄才是叮噹故事最主要的靈魂角色,若沒有他,又怎會有叮噹?眾所周知,大雄是一個失敗者,運動讀書「冇樣得」,又好食懶做,終日埋怨。長大後創業又生意失敗,禍及後代,更離譜的是,竟然娶了技安的妹妹為妻。他的曾曾孫為了改變現狀,帶同叮噹回到過去,協助大雄追尋幸福,娶靜宜為妻,企圖扭轉命運。其實,想深一層,叮噹的陪伴,並未為大雄的性格帶來改變,他只會更常常依賴叮噹,一有不如意之事,便會哀哭求助叮噹,這種「死纏爛打,輸打贏要」的形象,其實真的惹人討厭。大雄的性格懦弱,與技安、牙擦仔的「蝦蝦霸霸」,是強烈的對比,現實生活中,真有不少這兩種性格的小童,有時候會產生校園欺凌事件,像同期上映的西片《解碼遊戲》,艾倫圖靈小時候就是大雄了,十分弱勢。
叮噹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這隻藍色機械貓全心守護著大雄的幸福,無論大雄遇到甚麼困難,叮噹都能從它的百寶袋找出適當的法寶助其一臂之力。現實之中,很多小學生尚未定性,求學過程及學校人際往往不是順境,總有困難不知所措的時候,因此,叮噹肯定是我們兒時最渴望的伴侶。最令我始終不及,就是今次叮噹電影的催淚感很強,叮噹原先從廿二世紀來到現在,不情願地被迫留在大雄身邊執行「重拾幸福」的任務,到了尾聲完成任務,要依指令不得不返回廿二世紀,卻依依不捨,一去一回的前後情緒對比很大,叮噹與大雄也慢慢建立了深厚真摯的友情,因此,叮噹離別所造成的傷感也更催淚感人,對我們更難過的是,叮噹的離去,是真的永久離別,隨著叮噹的招牌粵語配音不再,我們不敢想像日後叮噹的聲線是怎樣,就算模仿得相似,也會有差別的。
《STAND BY ME: 多啦A夢 3D》是新瓶舊酒,最主要賣點是3D特技,每個人物的頭髮與衣服紋理質感都很細緻,不過與彼思動畫比較,叮噹的3D較硬,不及彼思的柔,單看大雄等人走路便顯得硬崩崩了,臉上表情也比較單一生硬。但,作為第一部叮噹3D電影,還是有吸引力的。
今次3D電影賣座,是好的開始,續集想必還會陸續有來。不過我真的很好奇,《叮噹》故事有沒有結局?我聽過坊間流傳兩個版本,一是大雄自閉症,叮噹是他幻想出來;二是叮噹突然停頓了,本可像電腦重新設定,但卻沒有了叮噹與大雄的友誼記憶,大雄不想這樣,決定發奮向上,努力讀書考入大學,成為工程師,解決了叮噹停頓故障的問題,修復後的叮噹第一句話就是「我等你很久了」。無論結局如何,叮噹(多啦A夢)毫無疑問是我的童年回憶。
2015/02/20
被人遺忘的二戰英雄 - 《解碼遊戲》
明明是拯救萬民的二戰英雄,理應有授勛晉爵之厚待,卻偏偏因為性取向而遭國家刪除所有檔案記錄,抹殺其豐功偉績,還判以重罪,個人英名付諸流水,身為現代電腦創始人的Alan Turing,他的痛苦絕非世人所能體會的。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是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家Alan Turing(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個人傳記片,主要講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英國軍方研發自動解碼機器,破解了納粹德國情報密碼機器「Enigma」的故事。Turing的性格孤僻,終日獨自埋首研究,與同事關係欠佳,研究過程一波三折。幸得女同事Joan Clarke(Keira Knightley飾演)加入研究團隊,成為Turing與同事之間的潤滑劑,在她的鼓勵下,Turing主動與同事打破隔閡,最終共同研發出破解Enigma的機器,促成二戰提前結束,拯救了1400萬人免受戰火塗炭。
我們對Turing這位二戰英雄的事蹟一無所知,但多少也聽過「圖靈(Turing)」這個名詞,在電腦界更是專門名詞,他所發表的理論與學說,成為後世電腦及人工智能的啟蒙先驅,成就不下於愛因斯坦,破解Enigma的機器更是後世電腦的前身。這本來是一個偉大的故事,可是卻以悲劇收場,令人婉惜。電影最大的爭論,莫過於Turing的性取向,他少年時代,在學校已是一名資優生,卻慘遭同學欺凌,幸得Christopher Morcom解救,兩人更成為好友。在當時寄宿男校,Christopher成為Turing最可靠的避難所,也令他產生傾戀之情,對他後來成長(尤其是性取向)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不知道現實中Turing同性戀傾向的成因,從電影故事來看,似乎與校園欺凌有關,使他對「救命恩人」由感激化為愛慕,後來Christopher年輕病逝,打擊了Turing的心靈,或許就是後來性格變得孤僻的原因吧。
Turing團隊所研發的解碼機器,現實中名叫「The Bombe」,電影卻經過戲劇化處理,改名為「Christopher」,擺明是將故人的懷念投射在這機器上,日夕相對,以解思念。在1950年代的英國社會,根本不接納同志,被揭發同性戀傾向更被政府以「猥褻和性顛倒行為」為由判以重刑,Turing迫於無奈,選擇了「化學閹割」,注射荷爾蒙藥,來代替入獄,最後更疑似自殺,了結短暫一生。在今時今日,同性戀再也不是禁忌,即使不少宗教團體反對同性戀,但英國還是容許同性婚姻合法化。Turing生不及時,未能在科研上再創成就,殊為可惜。
挪威導演Morten Tyldum執導的《解碼遊戲》棄用平鋪直敘的說故事方式,將Turing短暫的生平,選取其中三段故事交叉穿插,使Turing的一生更為立體,讓觀眾迅速掌握,導演這種手法若放在緊湊劇情便會顯得花多眼亂,幸好《解碼遊戲》以文戲為主,節奏較慢,「少年伴侶」、「破解密碼」、「被判重罪」這三線情節交叉穿梭發展,處理得靈活自然,毫不沉悶,引人入勝。臨終前「被判重罪」那一節故事,可能出於虛構,透過警察查案盤問,提到「Turing Test」,帶出了「電腦能思考嗎?」的問題,給觀眾一個很好的思考機會,這是十分具心思的設計。
作為歷史人物傳記片,《解碼遊戲》為Alan Turing當年遭受不公待遇作了平反,Benedict Cumberbatch的傑出演技替這位被世人遺忘的二戰英雄增添一份尊崇與敬意。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是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家Alan Turing(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個人傳記片,主要講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英國軍方研發自動解碼機器,破解了納粹德國情報密碼機器「Enigma」的故事。Turing的性格孤僻,終日獨自埋首研究,與同事關係欠佳,研究過程一波三折。幸得女同事Joan Clarke(Keira Knightley飾演)加入研究團隊,成為Turing與同事之間的潤滑劑,在她的鼓勵下,Turing主動與同事打破隔閡,最終共同研發出破解Enigma的機器,促成二戰提前結束,拯救了1400萬人免受戰火塗炭。
我們對Turing這位二戰英雄的事蹟一無所知,但多少也聽過「圖靈(Turing)」這個名詞,在電腦界更是專門名詞,他所發表的理論與學說,成為後世電腦及人工智能的啟蒙先驅,成就不下於愛因斯坦,破解Enigma的機器更是後世電腦的前身。這本來是一個偉大的故事,可是卻以悲劇收場,令人婉惜。電影最大的爭論,莫過於Turing的性取向,他少年時代,在學校已是一名資優生,卻慘遭同學欺凌,幸得Christopher Morcom解救,兩人更成為好友。在當時寄宿男校,Christopher成為Turing最可靠的避難所,也令他產生傾戀之情,對他後來成長(尤其是性取向)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不知道現實中Turing同性戀傾向的成因,從電影故事來看,似乎與校園欺凌有關,使他對「救命恩人」由感激化為愛慕,後來Christopher年輕病逝,打擊了Turing的心靈,或許就是後來性格變得孤僻的原因吧。
Turing團隊所研發的解碼機器,現實中名叫「The Bombe」,電影卻經過戲劇化處理,改名為「Christopher」,擺明是將故人的懷念投射在這機器上,日夕相對,以解思念。在1950年代的英國社會,根本不接納同志,被揭發同性戀傾向更被政府以「猥褻和性顛倒行為」為由判以重刑,Turing迫於無奈,選擇了「化學閹割」,注射荷爾蒙藥,來代替入獄,最後更疑似自殺,了結短暫一生。在今時今日,同性戀再也不是禁忌,即使不少宗教團體反對同性戀,但英國還是容許同性婚姻合法化。Turing生不及時,未能在科研上再創成就,殊為可惜。
挪威導演Morten Tyldum執導的《解碼遊戲》棄用平鋪直敘的說故事方式,將Turing短暫的生平,選取其中三段故事交叉穿插,使Turing的一生更為立體,讓觀眾迅速掌握,導演這種手法若放在緊湊劇情便會顯得花多眼亂,幸好《解碼遊戲》以文戲為主,節奏較慢,「少年伴侶」、「破解密碼」、「被判重罪」這三線情節交叉穿梭發展,處理得靈活自然,毫不沉悶,引人入勝。臨終前「被判重罪」那一節故事,可能出於虛構,透過警察查案盤問,提到「Turing Test」,帶出了「電腦能思考嗎?」的問題,給觀眾一個很好的思考機會,這是十分具心思的設計。
作為歷史人物傳記片,《解碼遊戲》為Alan Turing當年遭受不公待遇作了平反,Benedict Cumberbatch的傑出演技替這位被世人遺忘的二戰英雄增添一份尊崇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