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花14年才能破案的推理電影 - 《64:少女誘拐殺人事件》

在云云眾多日本推理電影之中,改篇自橫山秀夫的推理小說的《64:少女誘拐殺人事件(前篇╱後篇)》(Six Four: Part 1 / Part 2)比較不落俗套,推理元素不算多,不算緊湊,反而側重在警隊刑事部與新聞官、警方與記者之間的矛盾,男主角飾演的警方新聞官(等如香港警方的公共關係科,亦即我們熟悉的四點鐘許Sir)夾在兩方之中,三方面劍拔弩張,這才是電影的緊湊之處。

橫山秀夫原是新聞記者,熟悉警方發佈新聞的程序與手法,因此,《64:少女誘拐殺人事件》佔了很大篇幅描寫新聞官與記者協會的角力鬥法,導演瀨瀨敬久將兩方的矛盾處理得很有張力,氣氛緊湊。

日本新國王登基的1989年,日本群馬縣發生了一宗女童綁架撕票案,當時傳媒一窩蜂報道日皇登基新聞,卻鮮有報道這宗令人髮指的重大案件。14年後的2002年,代號「64」的案件,距離殺人罪名的追訴期尚餘一年,當年負責偵案的警員已各散東西,有的離開警隊轉行,有的因當年失誤而自責,有的則升職,男主角三上則由刑事部調職出任新聞官。某天,警察廳長官忽然要探望「64」案的受害人雨宮,三上先往雨宮一家查詢探訪安排的意願,誰料雨宮先生自太太過身後,變得消沉,生活也潦倒,可見14年前女兒慘遭遇害後,對雨宮一家的傷害非常深遠。另一方面,警隊因一宗老翁被撞斃一案,基於保護案中人物的私隱,不向媒體提供人物姓名、年齡、地址的資料,惹得記者非常不滿,甚至群起湧向警署長官抗議,雙方關係凍過水。三上力挽狂瀾,說服警方高層向傳媒披露案中人物資料,也動之以情求記者尊重案中人物的私隱,不要騷擾案中人物,最終得到記者妥協合作。就在此時,竟發生一宗仿效「64」的綁架案,觸動了警方神經,並要求記者簽署保密協議,不得披露任何案情,再次惹得記者群情洶湧反對,三上未能擺平雙方,決定自己跟進案情,請求舊上司准許跟隨偵察人員辦案,並對傳媒定期發佈消息。出人意表地,案情峰迴路轉,今次綁架案的苦主,竟是「64」舊案的綁匪。

《64:少女誘拐殺人事件》分前篇及後篇,片長合共4小時,在電影來說無疑過長,著墨較多的是警方與記者的關係,雙方互不信任,氣氛如箭在弦,導演瀨瀨敬久將這段關係拍得比輯拿兇手更好看。那場新聞發佈會的戲分,除了群馬縣本土的記者,也引來了東京大都會的記者來採訪,當他們不滿警方只派刑事二課來發佈消息,又一問三不知,記者發惡得咄咄逼人,使初出茅蘆的年青小官抵受不住壓力而暈倒。不由得想起香港警方與記者的關係,香港記者也抗議警方選擇性發佈消息,影響公眾知情權。

警方內部矛盾亦是電影中的特色,新聞官與上司有明顯矛盾,難以達成一致共識,凸顯日本官場的官僚文化。主角三上強行進入署長房間,署長表面上願意溝通,聽聽下屬意見,但兩三句之後,便打發他離開,署長所為其實是門面功夫,並非真心聆聽下屬意見。

至於推理部分,少了日本推理影視常見的故弄玄虛,較有真實感。全片特色是文戲較多,很少動作場面,唯一武戲只是三上與疑犯在溪水中糾纏。另一特色是沒有警方露槍場面,在警匪片中比較罕見。

電影人物眾多,不少日本知名演員參演,包括佐藤浩市、榮倉奈奈、三浦友和、永瀨正敏、瑛太等。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個性,亦暴露了他們的人性弱點,各為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橫山秀夫筆下的人物雖然不是完美,但總算不是陰險狡詐之徒,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其苦衷,影響自己和他人,甚至一生。「64」慘案的苦主雨宮,由永瀨正敏飾演,自從女兒慘被撕票,14年來生活猶如行屍走肉,他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找出真兇。警方也真膿包,14年來找不出兇手。雨宮曾接聽過綁匪的電話,對他聲音有深刻印象,他鍥而不捨地,用厚厚電話簿的用戶,逐個打出無聲電話,尋找綁匪,雖然打海撈針,但總算給他找到,還與當年偵案的退役警員合作,引出綁匪就擒,這無疑摑了警方一巴。雨宮內心痛苦,失去女兒後,太太也因病去世,他孤零零一人活在世上,全靠這個目標才令他支撐下去,待輯拿綁匪後,才能舒放自己,解脫了壓抑心中的枷鎖。全片角色,最痛苦是他,他亦間接影響到另一個小角色,他原是警方的截聽人員,因追蹤綁匪來電時,儀器出現故障,間接使小女孩遭殺害,他深感自責,導致14年來困在房間足不出戶。

在電影後篇出場的仿「64」案苦主,愛女心切,女兒被綁架後,很緊張心急,出人意表地,他竟是14年前「64」案的綁匪。當年他之所以綁架,是受到黑幫追債,被迫幹出惡行,事實上,他人性不壞,是愛惜妻女又顧家的好男人,但好男人形象的皮囊下,偏偏幹出滅絕人性的邪惡行為,不禁令人嘆息。男主角三上的女兒也是失蹤者,離家出走致音訊全無,她與父親關係異常惡劣,使三上未能在親子關係上建立好爸爸的形象。人非完人,總有缺點,就算犯錯,便要認錯;就算跌倒,便得振作。

調職新聞官,並非三上所願,周旋在警方內部與記者爭鬥之中,委曲求存,他仍心繫刑事部,時常越界插手刑事工作。他利用工作的機會,私下查案,間接破了「64」舊案,立下功勞。一個人的工作,若非其興趣,工作難免索然,意興闌珊,但三上依然「打好呢份工」,敬業樂業,下屬又願意跟他並肩作戰,應付艱巨工作,這才是團隊精神。

電影部分情節牽強,「64」舊案事隔14年,警方無能,未能找出真兇,還要靠案中死者的父親抽絲剝繭去尋找真兇,而且,兇手聲音隔了14年還認得出,有可能嗎?聲音不會變,但總會老吧。仿「64」舊案發生,警方竟然空巢而出,所有刑事警官都聚集大禮堂開會追兇,仿似有驚天大陰謀發生,夠誇張了吧?離譜的是,新聞官竟被蒙在鼓裡,要靠記者查詢才知悉,似乎不合理。整個警察廳,警探西裝骨骨,若非女警身穿制服,驟眼看還以為政府部門。連記者也是西裝骨骨,警方還特別安排房間給他們工作,而警方公關部門就在隔離,他們關係很奇妙,既親近,又疏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