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8

忍淚送別叮噹 - 《STAND BY ME: 多啦A夢 3D》

當叮噹不自禁流淚向睡著了的大雄告別,那一句「我唔可以再留喺度,真係要走喇」說得依依不捨,使我情不自禁也流下眼淚,相信戲院不少觀眾也被這一刻離愁別緒感染了,淚眼紛紛決堤。

叮噹的離去,不止離開了大雄,也離開了我們,它那響亮又老積的獨特聲線,隨著「叮噹」配音員林保全先生病逝,已成了絕響。叮噹的聲音是伴隨我們成長的童年回憶,從此只能在You Tube裡重溫了。「多啦A夢」這個名字,屬於日本人,但配上林保全聲音的「叮噹」,卻是屬於我們的,尤其是七八十後成長的一代。我情願對這隻藍色貓型機械人,依舊「叮噹」之稱謂,那是我們這世代的成長記憶,不習慣「多啦A夢」的日語譯名。除了大雄的稱謂無改,其他三位要角,我情願「靜宜、技安、牙擦仔」的舊名字多於現在的「靜香、胖虎、小夫」新名字。因此,以下所寫的,我會沿用舊稱。


作為紀念《多啦A夢》作者藤子·F·不二雄誕辰80週年,《STAND BY ME: 多啦A夢 3D》(STAND BY ME: Doraemon 3D)走溫情路線,有別過往《叮噹》冒險大電影,並首度採用3D技術,重新演繹叮噹與大雄認識的經過,令觀眾一新耳目,因此,無論日本還是香港,3D電影成為眾多《叮噹》電影中最賣座的一齣,也許叮噹粵語配音員的效應,刺激了這齣3D電影成為香港賀歲片的冠軍。

電影有很多場面似曾相識,都是叮噹故事中的經典情節,譬如曾孫從未來到訪、大雄新婚前夕等,將之串連起來,就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叮噹所出示的法寶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譬如隨意門、時光機、竹蜻蜓等,這些都是大人細路對現實生活所遇到的困難與障礙所產生的一種創意與投射,他們無力研製有關發明,惟有藉著叮噹,好讓這些創意發明得到實現。曾幾何時,我小時候都渴望擁有這些法寶,尤其是隨意門,不用巴士飛機便可到處去,真令我期待這件穿越空間距離的「偉大發明」,然而我更羨慕大雄有叮噹這個良朋作伴。

其實,大雄才是叮噹故事最主要的靈魂角色,若沒有他,又怎會有叮噹?眾所周知,大雄是一個失敗者,運動讀書「冇樣得」,又好食懶做,終日埋怨。長大後創業又生意失敗,禍及後代,更離譜的是,竟然娶了技安的妹妹為妻。他的曾曾孫為了改變現狀,帶同叮噹回到過去,協助大雄追尋幸福,娶靜宜為妻,企圖扭轉命運。其實,想深一層,叮噹的陪伴,並未為大雄的性格帶來改變,他只會更常常依賴叮噹,一有不如意之事,便會哀哭求助叮噹,這種「死纏爛打,輸打贏要」的形象,其實真的惹人討厭。大雄的性格懦弱,與技安、牙擦仔的「蝦蝦霸霸」,是強烈的對比,現實生活中,真有不少這兩種性格的小童,有時候會產生校園欺凌事件,像同期上映的西片《解碼遊戲》,艾倫圖靈小時候就是大雄了,十分弱勢。

叮噹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這隻藍色機械貓全心守護著大雄的幸福,無論大雄遇到甚麼困難,叮噹都能從它的百寶袋找出適當的法寶助其一臂之力。現實之中,很多小學生尚未定性,求學過程及學校人際往往不是順境,總有困難不知所措的時候,因此,叮噹肯定是我們兒時最渴望的伴侶。最令我始終不及,就是今次叮噹電影的催淚感很強,叮噹原先從廿二世紀來到現在,不情願地被迫留在大雄身邊執行「重拾幸福」的任務,到了尾聲完成任務,要依指令不得不返回廿二世紀,卻依依不捨,一去一回的前後情緒對比很大,叮噹與大雄也慢慢建立了深厚真摯的友情,因此,叮噹離別所造成的傷感也更催淚感人,對我們更難過的是,叮噹的離去,是真的永久離別,隨著叮噹的招牌粵語配音不再,我們不敢想像日後叮噹的聲線是怎樣,就算模仿得相似,也會有差別的。

《STAND BY ME: 多啦A夢 3D》是新瓶舊酒,最主要賣點是3D特技,每個人物的頭髮與衣服紋理質感都很細緻,不過與彼思動畫比較,叮噹的3D較硬,不及彼思的柔,單看大雄等人走路便顯得硬崩崩了,臉上表情也比較單一生硬。但,作為第一部叮噹3D電影,還是有吸引力的。

今次3D電影賣座,是好的開始,續集想必還會陸續有來。不過我真的很好奇,《叮噹》故事有沒有結局?我聽過坊間流傳兩個版本,一是大雄自閉症,叮噹是他幻想出來;二是叮噹突然停頓了,本可像電腦重新設定,但卻沒有了叮噹與大雄的友誼記憶,大雄不想這樣,決定發奮向上,努力讀書考入大學,成為工程師,解決了叮噹停頓故障的問題,修復後的叮噹第一句話就是「我等你很久了」。無論結局如何,叮噹(多啦A夢)毫無疑問是我的童年回憶。

2015/02/20

被人遺忘的二戰英雄 - 《解碼遊戲》

明明是拯救萬民的二戰英雄,理應有授勛晉爵之厚待,卻偏偏因為性取向而遭國家刪除所有檔案記錄,抹殺其豐功偉績,還判以重罪,個人英名付諸流水,身為現代電腦創始人的Alan Turing,他的痛苦絕非世人所能體會的。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是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家Alan Turing(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個人傳記片,主要講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英國軍方研發自動解碼機器,破解了納粹德國情報密碼機器「Enigma」的故事。Turing的性格孤僻,終日獨自埋首研究,與同事關係欠佳,研究過程一波三折。幸得女同事Joan Clarke(Keira Knightley飾演)加入研究團隊,成為Turing與同事之間的潤滑劑,在她的鼓勵下,Turing主動與同事打破隔閡,最終共同研發出破解Enigma的機器,促成二戰提前結束,拯救了1400萬人免受戰火塗炭。


我們對Turing這位二戰英雄的事蹟一無所知,但多少也聽過「圖靈(Turing)」這個名詞,在電腦界更是專門名詞,他所發表的理論與學說,成為後世電腦及人工智能的啟蒙先驅,成就不下於愛因斯坦,破解Enigma的機器更是後世電腦的前身。這本來是一個偉大的故事,可是卻以悲劇收場,令人婉惜。電影最大的爭論,莫過於Turing的性取向,他少年時代,在學校已是一名資優生,卻慘遭同學欺凌,幸得Christopher Morcom解救,兩人更成為好友。在當時寄宿男校,Christopher成為Turing最可靠的避難所,也令他產生傾戀之情,對他後來成長(尤其是性取向)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不知道現實中Turing同性戀傾向的成因,從電影故事來看,似乎與校園欺凌有關,使他對「救命恩人」由感激化為愛慕,後來Christopher年輕病逝,打擊了Turing的心靈,或許就是後來性格變得孤僻的原因吧。

Turing團隊所研發的解碼機器,現實中名叫「The Bombe」,電影卻經過戲劇化處理,改名為「Christopher」,擺明是將故人的懷念投射在這機器上,日夕相對,以解思念。在1950年代的英國社會,根本不接納同志,被揭發同性戀傾向更被政府以「猥褻和性顛倒行為」為由判以重刑,Turing迫於無奈,選擇了「化學閹割」,注射荷爾蒙藥,來代替入獄,最後更疑似自殺,了結短暫一生。在今時今日,同性戀再也不是禁忌,即使不少宗教團體反對同性戀,但英國還是容許同性婚姻合法化。Turing生不及時,未能在科研上再創成就,殊為可惜。

挪威導演Morten Tyldum執導的《解碼遊戲》棄用平鋪直敘的說故事方式,將Turing短暫的生平,選取其中三段故事交叉穿插,使Turing的一生更為立體,讓觀眾迅速掌握,導演這種手法若放在緊湊劇情便會顯得花多眼亂,幸好《解碼遊戲》以文戲為主,節奏較慢,「少年伴侶」、「破解密碼」、「被判重罪」這三線情節交叉穿梭發展,處理得靈活自然,毫不沉悶,引人入勝。臨終前「被判重罪」那一節故事,可能出於虛構,透過警察查案盤問,提到「Turing Test」,帶出了「電腦能思考嗎?」的問題,給觀眾一個很好的思考機會,這是十分具心思的設計。

作為歷史人物傳記片,《解碼遊戲》為Alan Turing當年遭受不公待遇作了平反,Benedict Cumberbatch的傑出演技替這位被世人遺忘的二戰英雄增添一份尊崇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