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前,我去了尖沙咀文化中心欣賞詹瑞文的新作《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這是他與林奕華聯合創作的舞台劇,將「港男港女」話題炮製連串笑料,總算通俗熱鬧,因此吸引觀眾「撲飛」,全院滿座,14場的門票已迅速售罄,該劇要等到十月份才在香港演藝學院重演。
《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跟詹Sir過往劇作不同的地方,不再是詹Sir個人表演,而是加入四位演員共同演出,他們的搞笑技巧一點也不下於詹Sir,但詹Sir畢竟是大師,一出場便博得觀眾笑聲與掌聲。
港男港女,已成為男方與女方互相指罵的貶義詞,也是研究近代社會荒謬現象的熱門題目。有人說,「港女」之形成,與社會發展及經濟富裕有關,五六十年代或以前,香港社會比較單純,女性只求嫁給好人家,生活無憂便足夠了。時至今日,女權抬頭,當教育程度與工作能力都高於男性的時候,女性擇偶的要求越來越高,跟以前小女人比較,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裡的一個故事,便諷刺這種荒謬現實,詹Sir扮演新潮阿媽,教導女兒怎樣釣金龜婿,相當抵死詼諧。詹Sir演女人逼真傳神、維妙維肖,扭腰行Catwalk兼騷首弄姿的模樣,令觀眾拍案叫絕。
綜觀全劇,《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雖然好笑,但不算新鮮,因為「港男港女」現象在社會上早已熱烈討論,編劇只是將港男港女的特質套入短篇趣劇內加以諷刺,引發觀眾開懷大笑之餘,也讓觀眾去思考與反省。
你會否承認自己是港男或港女?恐怕不會,且看看《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場刊所列出的特質,是否與你相符:
港男的特質:
1. 見靚女流口水
2. 鍾意上網、睇動漫
3. 樣衰衰
4. 揀女仔淨識睇樣同身材
5. 冇風度
6. 做事唔經大腦
7. 小器
8. 冇內涵
9. 冇主見
10. (尚有很多,未能盡錄)
港女的特質:
1. 貪慕虛榮
2. 患有公主病
3. 招攬觀音兵
4. 行為幼稚
5. 恨嫁
6. 貪靚
7. 愛遲到
8. 扮可愛
9. 崇洋崇日
10. (尚有很多,未能盡錄)
男人與女人本來就是一對用來傳宗接代的自然組合,無奈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嚴重影響男女之間的相處態度,繼而發展成變態的對立關係,雙方只懂互相批評及產生衝突,長此下去,愛情變質,下一代的人口恐怕會劇減。要港男港女放下身段,自我檢討,用心經營愛情關係,最好看一看美國兩性關係專家John Gray博士所著的《男女大不同》。書本指出,男人錯誤地期待女人要以男人的方式思考、溝通與反應,而女人也錯誤地期待男人要以女人的方式去感覺、溝通與反應,結果男女雙方關係便產生了不必要的摩擦。作者認為,只要男女與女人能夠尊重和接受彼此間的不同,愛情才會繁盛。
詹Sir抵死地說,只有一個人是毋須愛情的,你們知道是誰嗎?不知不要緊,且看以下歌詞便明白了:
「不需要愛情,怎麼叫愛情,孤單只好怪我絕對清醒。找不到愛情,即使有愛情,得到得不到也像個陰影。」
2009/06/23
雷村黑牛斧頭合唱團
自從去年第一次欣賞本地合唱團姬聲雅士(The Gay Singers)的演出後,我對無伴奏合唱產生興趣,上週六便欣賞了南非雷村黑牛斧頭合唱團(South Africa Ladysmith Black Mambazo,下稱「黑牛斧頭」)的音樂會。
這個由九位黑人組成的無伴奏合唱團,於1960年由Joseph Shabalala組成。根據場刊介紹,取名「雷村黑牛斧頭」原來另有寓意,「雷村」是Joseph的家鄉,「黑」代表「牛」,是家畜中最強壯的動物,「斧頭」則表示他們的歌聲所向披靡。
黑牛斧頭是南非傳統文化的象徵,是國際知名的音樂組合,在1981年至2009年間,獲獎無數,共得過一次SARIE獎最佳合唱組合、三次格林美(Grammy)獎、二次Drama Desk獎、四次SAMA獎。
黑牛斧頭的歌曲,以福音為主,他們以本土傳統音樂的節奏與和聲,結合基督福音音樂,融合了宗教、文化、民族的特質,形成了別樹一格的音樂,將和平、愛與和諧的精神傳揚世界各地歡眾。
看了這樣的行程表,真的跟世界級天皇巨星不遑多讓。不過,他們的表演跟我的當初期望有很大落差,我以為他們像姬聲雅士般,用人聲模仿樂器,而且黑人擅長唱歌,相信表演一定精彩。誰料得到,他們沒有人聲樂器的伴奏,只用人聲和唱,哼出來的也不似英語,總之我聽不懂,一頭霧水。雖然如此,但這夜座無虛席,黑牛斧頭獻唱了多首他們的首本名曲,他們生動鬼馬,時而踢腿,跳出「騎呢」舞蹈;時而詼諧,博得台下觀眾熱烈掌聲,不少洋人觀眾在音樂會結束時,站起來鼓掌以示支持。
台下觀眾裡,我留意到,姬聲雅士的其中一位創辦人馮國東也來捧場,由此可見黑牛斧頭的魅力,只是我不懂欣賞而已。
這個由九位黑人組成的無伴奏合唱團,於1960年由Joseph Shabalala組成。根據場刊介紹,取名「雷村黑牛斧頭」原來另有寓意,「雷村」是Joseph的家鄉,「黑」代表「牛」,是家畜中最強壯的動物,「斧頭」則表示他們的歌聲所向披靡。
黑牛斧頭是南非傳統文化的象徵,是國際知名的音樂組合,在1981年至2009年間,獲獎無數,共得過一次SARIE獎最佳合唱組合、三次格林美(Grammy)獎、二次Drama Desk獎、四次SAMA獎。
黑牛斧頭的歌曲,以福音為主,他們以本土傳統音樂的節奏與和聲,結合基督福音音樂,融合了宗教、文化、民族的特質,形成了別樹一格的音樂,將和平、愛與和諧的精神傳揚世界各地歡眾。
無伴奏合唱源於意大利語「A cappella」,可追溯至中世紀的教堂音樂,當時的教堂音樂只用人聲清唱,沒有任何樂器伴奏,後來漸漸式微。到了20世紀初,A cappella重新流行起來,並發展至今。根據香港當代無伴奏合唱協會網頁介紹,無伴奏音樂共分八大流派,包括理髮店派(Barbershop)、古典派(Classical)、流行樂派(Comtemporary/Pop/Rock)、街角派(“Doo-wop”/street corner)、學院派(Collegiate)、爵士樂派、福音派、地方音樂派(World A Cappella),而黑牛斧頭便是地方音樂派的代表。
黑牛斧頭世界巡迴演唱行程十分緊湊,今年一月至三月,在美國巡迴演出。到了六月,先後去了新加坡及南韓,6月19日及20日則大駕光臨香港,然後轉往澳洲繼續演出。到了七月,再返回美國巡迴,看來美國人真的很喜歡這九位黑人。十月份開始,黑牛斧頭會移往英國巡迴演出,至於歐洲行程還在編排中。
黑牛斧頭世界巡迴演唱行程十分緊湊,今年一月至三月,在美國巡迴演出。到了六月,先後去了新加坡及南韓,6月19日及20日則大駕光臨香港,然後轉往澳洲繼續演出。到了七月,再返回美國巡迴,看來美國人真的很喜歡這九位黑人。十月份開始,黑牛斧頭會移往英國巡迴演出,至於歐洲行程還在編排中。
看了這樣的行程表,真的跟世界級天皇巨星不遑多讓。不過,他們的表演跟我的當初期望有很大落差,我以為他們像姬聲雅士般,用人聲模仿樂器,而且黑人擅長唱歌,相信表演一定精彩。誰料得到,他們沒有人聲樂器的伴奏,只用人聲和唱,哼出來的也不似英語,總之我聽不懂,一頭霧水。雖然如此,但這夜座無虛席,黑牛斧頭獻唱了多首他們的首本名曲,他們生動鬼馬,時而踢腿,跳出「騎呢」舞蹈;時而詼諧,博得台下觀眾熱烈掌聲,不少洋人觀眾在音樂會結束時,站起來鼓掌以示支持。
台下觀眾裡,我留意到,姬聲雅士的其中一位創辦人馮國東也來捧場,由此可見黑牛斧頭的魅力,只是我不懂欣賞而已。
以下是有關連結:
2009/06/22
為正生書院打氣
正生書院搬遷事件鬧得熱烘烘,在電視畫面裡,梅窩居民如何聲嘶力竭地反對,如何青筋暴現地噓叫,令人為之側目,一位戒毒女生也被嚇得哭了出來,引人同情難過。
2003年暑假,聾影社為《同Go同Boat同Snapshot》專題攝影展覽,去了大嶼山芝麻灣的正生書院拍攝。出發前有些忐忑,當時我在想,那些曾經吸毒犯事的學生會否難以相處呢?我拍攝他們,會否遇上留難呢?其實我都是過慮了,請大家看看我們拍回來的專題照片:「新造的人 舊事已過」(請點擊連結)。從相片中,看到的是一張張稚氣未消、純樸憨直的青春臉孔,完全不是事前所想的那些撩事鬥非的「飛仔」形象。
孟子講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意思是,人出生的時候,本性善良。善良的本性互相接近,只是學習環境不同,本性也有了差別。如果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便會隨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因此教育的方法,就是培養孩子專心致志。
孩子的本性不壞,只因受到身處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今天的年青一代,竟然濫藥成風,究竟他們出了甚麼問題?是否學業壓力?家庭因素?失戀打擊?還是僅僅誤交損友所致?濫藥吸毒已淪為棘手的社會問題,再也不是冰山一角。
防止毒品禍害年青一代,固然是政府當前的緊急工作,但也不能忽視從歧途挽回正路的艱巨工作,正生書院擔當了這個使命,協助青少年改過自新,重踏人生正軌。青少年夠膽吸毒,當然也有勇氣去悔改,孔子說過:「過則勿憚改。」意指發現了過失,便不要害怕去改。正生書院的飯堂裡,牆壁也寫了一則《聖經》金句,那是《舊約箴言》第28章13節:「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青少年行差踏錯,正生書院從沒放棄他們,反而伸出援手扶助,重整他們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迷途知返。
那一年,我們拿著照相機,戰戰競競登上芝麻灣的碼頭,兩位友善的學生迎接我們,為我們作嚮導,參觀校舍。校舍十分簡陋,沒有冷氣,學生渾身赤膊,那時候,真的難以置信他們過著如此刻苦耐勞的生活,連老師也放下「師道尊嚴」,跟學生打成一片,根本分不出誰是師,誰是生。這是「生命意義治療模式」,藉此訓練學生做人處世,加強自我認識及重整人際關係。
書院遷往空置中學校舍,竟惹來梅窩居民群情激憤,同聲反對,將正生學生標籤為壞人,擔心他們破壞社區治安,包容之心蕩然無存。今天的社會究竟變得怎麼了?難道因為政府殺校而施以報復嗎?有些反對人士甚至直呼「吸毒仔」,使學生尊嚴受損,飽受侮辱與歧視,梅窩居民何苦如此無情地以言傷人?
此外,請看一看6月14日居民諮詢大會裡,政府派出了哪一個對口單位來出席?保安局禁毒處首席助理秘書長是也!為甚麼是禁毒處,而不是教育局?何時將正生書院當作戒毒中心,而不是一間學校?這樣的政府,反映了她的管治思維是如何不與時並進。梅窩居民之所以激烈反對正生遷入,或許與此有關,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區內將會出現癮君子的「俱樂部」。
人誰無過?最重要知錯能改,既然有學校肯教導他們,社會也應接納及包容他們,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有助日後重新投入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未來棟樑。
到了今天,我雖然忘記了他們的名字,但忘不了他們的迎人笑臉與友善招待;雖然彼此相處僅短短的兩小時,但忘不了他們對攝影的熱愛及掛著照相機的模樣。事隔六年,相信他們已重投社會懷抱,為自己事業拼勁著。
2003年暑假,聾影社為《同Go同Boat同Snapshot》專題攝影展覽,去了大嶼山芝麻灣的正生書院拍攝。出發前有些忐忑,當時我在想,那些曾經吸毒犯事的學生會否難以相處呢?我拍攝他們,會否遇上留難呢?其實我都是過慮了,請大家看看我們拍回來的專題照片:「新造的人 舊事已過」(請點擊連結)。從相片中,看到的是一張張稚氣未消、純樸憨直的青春臉孔,完全不是事前所想的那些撩事鬥非的「飛仔」形象。
孟子講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意思是,人出生的時候,本性善良。善良的本性互相接近,只是學習環境不同,本性也有了差別。如果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便會隨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因此教育的方法,就是培養孩子專心致志。
孩子的本性不壞,只因受到身處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今天的年青一代,竟然濫藥成風,究竟他們出了甚麼問題?是否學業壓力?家庭因素?失戀打擊?還是僅僅誤交損友所致?濫藥吸毒已淪為棘手的社會問題,再也不是冰山一角。
防止毒品禍害年青一代,固然是政府當前的緊急工作,但也不能忽視從歧途挽回正路的艱巨工作,正生書院擔當了這個使命,協助青少年改過自新,重踏人生正軌。青少年夠膽吸毒,當然也有勇氣去悔改,孔子說過:「過則勿憚改。」意指發現了過失,便不要害怕去改。正生書院的飯堂裡,牆壁也寫了一則《聖經》金句,那是《舊約箴言》第28章13節:「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青少年行差踏錯,正生書院從沒放棄他們,反而伸出援手扶助,重整他們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迷途知返。
那一年,我們拿著照相機,戰戰競競登上芝麻灣的碼頭,兩位友善的學生迎接我們,為我們作嚮導,參觀校舍。校舍十分簡陋,沒有冷氣,學生渾身赤膊,那時候,真的難以置信他們過著如此刻苦耐勞的生活,連老師也放下「師道尊嚴」,跟學生打成一片,根本分不出誰是師,誰是生。這是「生命意義治療模式」,藉此訓練學生做人處世,加強自我認識及重整人際關係。
書院遷往空置中學校舍,竟惹來梅窩居民群情激憤,同聲反對,將正生學生標籤為壞人,擔心他們破壞社區治安,包容之心蕩然無存。今天的社會究竟變得怎麼了?難道因為政府殺校而施以報復嗎?有些反對人士甚至直呼「吸毒仔」,使學生尊嚴受損,飽受侮辱與歧視,梅窩居民何苦如此無情地以言傷人?
此外,請看一看6月14日居民諮詢大會裡,政府派出了哪一個對口單位來出席?保安局禁毒處首席助理秘書長是也!為甚麼是禁毒處,而不是教育局?何時將正生書院當作戒毒中心,而不是一間學校?這樣的政府,反映了她的管治思維是如何不與時並進。梅窩居民之所以激烈反對正生遷入,或許與此有關,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區內將會出現癮君子的「俱樂部」。
人誰無過?最重要知錯能改,既然有學校肯教導他們,社會也應接納及包容他們,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有助日後重新投入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未來棟樑。
到了今天,我雖然忘記了他們的名字,但忘不了他們的迎人笑臉與友善招待;雖然彼此相處僅短短的兩小時,但忘不了他們對攝影的熱愛及掛著照相機的模樣。事隔六年,相信他們已重投社會懷抱,為自己事業拼勁著。
2009/06/17
「動靜皆宜話長洲」攝影比賽
由長洲影藝會主辦的「動靜皆宜話長洲」攝影比賽,是攝影界每年一度的盛事,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報名參加,還間接推動了長洲旅遊,帶旺本土消費。
每年「動靜皆宜話長洲」攝影比賽多在長洲太平清醮前後月份舉行,分為「太平清醮組」及「風光組」兩個組別。根據傳統,長洲太平清醮為期五天,全島齋戒,以往太平清醮要靠擲杯來定醮期,近年則多在佛誕節舉行,今年恰巧跟勞動節及星期日相連,成為難得的連續三天假期,就算本港發生了首宗人類豬流感(H1N1)確診個案,仍無阻市民入島看熱鬧的慣性。
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飄色巡遊的熱鬧,鬥搶包山的刺激,漁村小島的風情,大受中外遊客歡迎。攝影發燒友用他們的照相機,拍下了打醮的每一個項目,為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記錄。他們甚至透過照相機的觀景窗,發掘不少長洲迷人的一面,也提供了不少別出心裁的攝影作品,豐富了「動靜皆宜話長洲」攝影比賽的內涵。
由於我想避開人海,早在醮期剛開始不久便去了長洲拍攝,但拍攝題材不多,沒有熱門的飄色巡遊、搶包山、闖火圈、天后出巡等精采活動,因此只能選擇一些比較靜態的畫面來拍攝,以下這兩幅相片便跟太平清醮有關:
每年「動靜皆宜話長洲」攝影比賽多在長洲太平清醮前後月份舉行,分為「太平清醮組」及「風光組」兩個組別。根據傳統,長洲太平清醮為期五天,全島齋戒,以往太平清醮要靠擲杯來定醮期,近年則多在佛誕節舉行,今年恰巧跟勞動節及星期日相連,成為難得的連續三天假期,就算本港發生了首宗人類豬流感(H1N1)確診個案,仍無阻市民入島看熱鬧的慣性。
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飄色巡遊的熱鬧,鬥搶包山的刺激,漁村小島的風情,大受中外遊客歡迎。攝影發燒友用他們的照相機,拍下了打醮的每一個項目,為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記錄。他們甚至透過照相機的觀景窗,發掘不少長洲迷人的一面,也提供了不少別出心裁的攝影作品,豐富了「動靜皆宜話長洲」攝影比賽的內涵。
由於我想避開人海,早在醮期剛開始不久便去了長洲拍攝,但拍攝題材不多,沒有熱門的飄色巡遊、搶包山、闖火圈、天后出巡等精采活動,因此只能選擇一些比較靜態的畫面來拍攝,以下這兩幅相片便跟太平清醮有關:
2009/06/16
3+3攝影展開幕禮
由香港展能藝術會主辦的「藝無疆:3+3攝影展」,在昨天下午4時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舉行簡單而隆重的開幕禮,並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周達明署長、馬登基金主席Mrs. Anna Marden、香港展能藝術會主席林彩珠女士共同主持開幕儀式(見圖左)。
「藝無疆:3+3攝影展」原名為「天‧地‧人」,參展攝影師透過攝影藝術創作,表達他們對天、對地、對人三方面的感覺與相互間之關係,讓觀眾從作品中反思生命。
專業攝影師葉青霖邀請著名話劇演員焦媛,拍攝一系列人像照片,配合佛經詩句,藉以表達生命的無常,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第六屆國際展能節人像攝影組別金牌得主溫錦輝則以一系列室內人像照片,透過創新手法剖析人性的兩面,表達他對人與人之間的感覺:
專業舞台攝影師阮漢威的作品充滿故事連貫性,他將生活有關的照片與另三幅舞台照片串連起來,拼貼出攝影師對人生的憧憬,以及「立足」的思索:
第七屆國際展能節攝影組別金牌得主李業福,則以魚眼鏡頭將友人兒女作誇張拍攝,表達成人世界久違了的童真感覺:
由台灣遠道而來參展的攝影老師張宏聲,運用後期加工技術,將人體與天地融合起來,達至「天人合一」的高尚境界,彼此沒任何阻隔,藉以表達攝影師對宇宙萬物的讚美:
被報章譽為「關心社會」新晉攝影師的羅國華,以意識手法將香港人文風景諷刺香港經濟被金融海嘯的衝擊:
六位參展攝影師難得合作,共同以攝影將「天‧地‧人」意念,各自表述,深獲好評:
李業福甚受觀眾歡迎,除了在攝影集親筆簽名外,還一起模仿相中人,打成一片:
「藝無疆:3+3攝影展」的展期至6月24日,還未參觀的朋友,不容錯過,趕快去香港中央圖書館欣賞吧。
展覽日期:2009年6月15日至24日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 展覽館一
展覽時間:
15.6.2009 (4pm - 8pm)
16 - 23.6.2009 (9am - 8pm)
24.6.2009 (9am - 6pm)
參展藝術家:葉青霖、阮漢威、張宏聲、溫錦輝、李業福、羅國華
展覽顧問:葉青霖
策展人:阮漢威
導賞團:
日期/時間:
15.6.2009 (星期一)/4:30pm
20.6.2009 (星期六)/2pm / 3pm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 展覽館一
免費入場,附設手語翻譯
交流座談會:
日期:20.6.2009
時間:3:30-5:30pm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 1號活動室
免費入場,座位先到先得,敬請致電2855 9548留座。
2009/06/14
赤柱龍舟短途賽
2009/06/13
油麻地果欄 II
這一夜,雨過天清,月姐兒含羞露臉,光輝映照大地。晚上九時許,本是下班休息的時分,這裡卻燈火通明,貨櫃車絡繹不絕地駛至,工人忙於落貨搬運,一箱箱水果疊得高高,置放在路旁。
如此體力勞動化的工作,並不是安坐在辦公室嘆冷氣的白領階級所能領會,若非親身體驗,也難想像我們每天所吃的美味水果,其實全賴果欄工人的汗水功勞,他們渾身赤膊、不辭勞苦、風雨不改,將新鮮水果運往香港每個角落,對香港經濟民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水果大多由外地或內地入口,並會運到油麻地果欄進行批發。每逢星期五晚上,這裡便堆滿一箱箱新鮮水果,到凌晨12時,批發交易與競投活動正式開始,直至清晨5時為止。果欄交易形式獨特,欄商為了保密,跟零售商講價時多使用暗語,以防同行得悉交易金額。交易時段不同,交投價格也不同,一般以12時至1時的競投價格較高,凌晨5時後若未清貨,價格會較低。
油麻地果欄的歷史長達幾乎一個世紀,於1913年建成,是目前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果欄。水果批發是香港經濟的重要命脈之一,現時油麻地果欄多達250檔戶經營,養活了不少工人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