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來最完美的日全蝕,7月22日早上在中國長江流域與印度上空出現,歷時6.65分鐘,是近半世紀以來最長的一次日全蝕現象,而且也是最多人觀看的一次,因為中國與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國,人口總和25億,佔全球人口差不多40%。
香港受地理位置所限,多年來的日蝕現象,都只能看到日偏蝕,僅四分之三的太陽面積被噬,不過始終無損市民興致,難得萬里晴空,大家也樂於抱著「夸父追日」的熱誠,出盡法寶,觀看今次天文奇景。
我也湊湊熱鬧,打算將日偏蝕奇景拍攝下來,事前稍作構思,認為相機只要用ISO 50配合1/4000秒快門及F/6.3光圈便可將驕陽輪廓拍下,如果用F/22或以上光圈,太陽會拍成星星狀,雖然美麗,但失去了意義。拍友在網上公開了不少拍攝經驗及心得,大多數指出鏡頭需要附加減光鏡或濾光鏡,我對此置若罔聞,不相信沒加濾光鏡便不能拍到,結果卻拍成這樣:
香港受地理位置所限,多年來的日蝕現象,都只能看到日偏蝕,僅四分之三的太陽面積被噬,不過始終無損市民興致,難得萬里晴空,大家也樂於抱著「夸父追日」的熱誠,出盡法寶,觀看今次天文奇景。
我也湊湊熱鬧,打算將日偏蝕奇景拍攝下來,事前稍作構思,認為相機只要用ISO 50配合1/4000秒快門及F/6.3光圈便可將驕陽輪廓拍下,如果用F/22或以上光圈,太陽會拍成星星狀,雖然美麗,但失去了意義。拍友在網上公開了不少拍攝經驗及心得,大多數指出鏡頭需要附加減光鏡或濾光鏡,我對此置若罔聞,不相信沒加濾光鏡便不能拍到,結果卻拍成這樣:
這幅照片完全看不到任何日蝕活動的痕跡,拍出來與平日太陽毫無分別,都是一團光。我低估了太陽的猛烈照射,就算相機調到了極限,還是敵不過強大眩光。觀察日偏蝕的其中一個方法便是透過針孔投影在白紙上,因此我以為只要隔著窗簾,一樣可以看到太陽被蝕的過程,但是根本看不到甚麼:
有人說,薄雲能阻擋太陽猛烈光線,便可以拍攝,但像以下照片這樣,怎樣看呢?萬一到了「食甚」最精彩的時刻,卻被雲層遮蔽,那一刻才真的感到「天意弄人」:
拍攝前需要有適當保護設施,以免雙眼受損,一般拍照用的中灰鏡(ND filters)及遍光鏡都不能過濾太陽射出來的紅內線,因此鏡頭需要附加合規格的濾光片。我從同事借來一塊簡單的太陽濾光片,並以ISO 400配1/100秒快門及F/6.3光圈,才能將太陽拍下:
上午9時26分,正值「食甚」,太陽猶如一輪彎月:
太陽是生命的源頭,古時人類知識貧乏,面對驟然而來的日蝕現象給嚇得手足無措,便會產生多種有趣又荒謬的負面聯想,甚至認為這是帶來災難的凶兆。世界各地人類對日蝕現象的看法不一,大多與天上動物吞噬太陽有關,中國人的天狗、維京人的巨狼、印度人的巨龍、西伯利亞人的吸血蝙蝠,都是出於恐懼與迷信所致,待太陽復圓時,他們定必以為自己驅趕有法而引以為傲。
今天科學昌明,人類不再懼於大自然,反而勇於求知,不斷探索浩翰宇宙的奧秘,日全蝕的出現時間竟能被準確運算出來,真的不得不佩服天文科學家的學問與知識。而且全靠他們多年研究,我們才知道日蝕的成因,當地球、月球與太陽連成一線時,月球擋住了太陽的光線,在地球上造成陰影,形成了日全蝕的天文奇觀。由於香港身處月球陰影的一半位置,所以只能看到日偏蝕。
順帶一提,各大報章的寫法不一,究竟「日食」還是「日蝕」才對?有學者認為,古代典籍多寫「日食」,而「日蝕」只在清朝才出現。「食」與「蝕」二字發音相同、字義相近,「蝕」較「食」更有慢慢蠶食的意思。「日食」與「日蝕」意思一樣,視乎自己使用習慣而已。
今天科學昌明,人類不再懼於大自然,反而勇於求知,不斷探索浩翰宇宙的奧秘,日全蝕的出現時間竟能被準確運算出來,真的不得不佩服天文科學家的學問與知識。而且全靠他們多年研究,我們才知道日蝕的成因,當地球、月球與太陽連成一線時,月球擋住了太陽的光線,在地球上造成陰影,形成了日全蝕的天文奇觀。由於香港身處月球陰影的一半位置,所以只能看到日偏蝕。
順帶一提,各大報章的寫法不一,究竟「日食」還是「日蝕」才對?有學者認為,古代典籍多寫「日食」,而「日蝕」只在清朝才出現。「食」與「蝕」二字發音相同、字義相近,「蝕」較「食」更有慢慢蠶食的意思。「日食」與「日蝕」意思一樣,視乎自己使用習慣而已。
5 則留言:
可惜...我無機會睇到..在公司密室工作...那有機會望到500年一遇的天文奇景!
Jennifer
不打緊, 每天都是只有一次的奇跡.五百年也沒有一次"今天"的重演.
Lillian
我都有看呀!!!!好神奇呀!!!係菲林片下看得好清楚
Nelly
我都有睇..新聞。但响 09:44 我感受到天突然變化較為陰暗。
Candy
wow, 那天你不用上班?
Catherin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