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佛誕假期,我去了新加坡玩了三天。
雖然行程短暫,走馬看花,談不上對新加坡有深刻的生活體驗,但也能感受到國際級城市應有的的文明與魅力。
魚尾獅不僅是新加坡的品牌,更是新加坡人的精神象徵,塑像自從在1972年轟立在新加坡河口,多年來深受遊客歡迎。反觀香港飛龍,竟要花一千萬元(前後合計,包括最新修改的費用)設計出來,試問有多少國際遊客能認識?再看飛龍與魚尾獅的設計,不難看出一些共通點,都是巨型獸頭與不成比例的身體,但魚尾獅漂亮得多,而且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其內涵並非香港飛龍能夠刻意營造與模仿的。
無論城市歷史背景還是經濟成就,新加坡與香港都十分相似,就像兩兄弟,兩者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新加坡十分尊重自身歷史,就算城市不斷填海發展,她仍保留了不少維多利亞式建築物,並加以保育及活化,這方面新加坡政府做得較香港更好。牛車水更值得一讚,這原本是髒亂破舊的地方,但政府不將整區清拆重建,反而將該地段的舊建築完整地保留下來,並重新改造,發展成今天遊客必遊的旅遊熱點;若換了香港,恐怕只會只保留一兩幢,其餘清拆重建成六十層高的屏風式住宅大廈。
若說香港是多民族的城市,我認為新加坡更多元更複雜,隨處可見印度人、馬來人、華人及洋人,而華人佔新加坡人口接近80%。牛車水是華人的聚集社區,居民說的是廣東話,倍感親切。位於Smith Road的牛車水大廈,更令我以為置身於觀塘或深水埗,那天經過便聽到一首熟識的歌曲:「...朦朧纏著那份愛萬縷,明晨離別盼望愛仍留,共你常一對,相愛結伴隨,卻總怕醒覺隨夢走...」真懷疑自己是否身處新加坡。不過有點落後的是,牛車水大廈的公廁竟然要徵收S$0.1,不符現代城市的文明。距牛車水三個地鐵站之遙,便是著名的小印度,若只看照片,並告訴你這是印度其中一個城鎮,恐怕你會信以為真。
跟香港一樣,新加坡從前的住屋環境惡劣,自從新加坡獨立後,政府制定了「居者有其屋」的房屋政策,在不同社區興建了很多公共組屋,滿足市民的住屋需要。新加坡沒有高山,平地較多,組屋四周環境也很清新,甚少出現「屏風樓」現象。新加坡綠化政策值得香港政府借鏡,每一條街道都種滿高大樹木,行人道有足夠空間,馬路也很寬闊,當地居民富有清潔意識,不會隨處亂拋垃圾,因此市容清潔衛生。
新加坡這地方,本來不是華人居住地,在十九世紀,新加坡需要大量勞動力參與國家生產與建設,而且當時中國處於亂世,生活貧困艱苦,不少中國人離鄉別井,到南洋謀生,有些更在獅城落地生根。大部分土生華人已忘記祖父輩那一代的辛酸歷史,他們已視新加坡為家鄉,對自己所屬籍貫恐怕所知無幾。大部分新加坡青年人不諳華語,這與新加坡的語言政策有關,因為新加坡是多民族的國家,為使各族能融洽相處,政府便以英語為國家的共通語言,因此在新加坡常常聽到當地人民以英語交談。我在Singapore Flyer購票,問華裔售票員:「Can you speak Chinese?」對方一臉靦腆稱只懂少許,由此可見一斑。
早年香港政府建議增設銷售稅,市民反應強烈,最終都被否決了。新加坡是小國家,為了維持國庫收入,便有一項名為「消費稅」(GCT)的稅收,每次消費都要被徵收7%,因此在新加坡消費便不廉宜。另一方面,新加坡積極發展旅遊業,年初落成的名勝世界及環球片場,便吸引了大批遊客到訪,其中賭場更廣受大陸同胞歡迎,看來中國人好賭的劣根性真的根深蒂固,不易改變。
在新加坡逗留三天,真的熱足三天,只要一外出,必會汗流浹背。在老巴剎熟食廣場,內有超過六十檔食肆,售賣不同特色美食,可是天氣酷熱,這裡又沒有冷氣,根本很難安定坐著吃一頓晚飯。看到咖喱魚頭或辣蟹,已大為抗拒,食慾全消,後來點了一款著名的沙爹串燒及娘惹菜,才勉強充饑。老巴剎熟食廣場像香港常見的熟食中心,令我眼界大開的是,每一間食店都有電腦售票系統,十分先進,更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樂隊唱Live。
人生路不熟,單是街名已頭昏腦脹,因此一本最update的旅遊工具書是十分重要,尤其是自遊行。不幸地,我用了2008年由台灣出版的新加坡旅遊書,竟然將「林志源」豬肉乾店寫到別處,累我走了不少冤枉路。為了吃當地馳名海南雞,找到了店址卻原來已遷了他處,真是氣人!後來走到文慶公共組屋社區,才找到了「文東記」飯店,那裡的海南雞果真不同凡響,用筷子一夾便皮肉分離,而且雞肉嫩滑,十分好味,真是走得辛苦也值得。
新加坡的交通十分便,但捷運SMRT的單程票售票模式則有點繁複,票價包含$1按金,當用完後,必須將綠色的單程票置入售卡機才可退回按金,這有點多此一舉,簡直浪費時間,相較之下,香港地鐵便簡便得多。至於路面交通工具,無論巴士與的士,跟香港一模一樣,都是右軚車,而新加坡的巴士有點舊但不殘,分雙層及單層兩種。坐過了台北與新加坡的交通工具,我發覺,香港的集體運輸系統真的十分優秀,值得令港人自豪的。
以觀光來說,三天行程已足夠了,因為新加坡不少購物區其實與香港幾乎一樣,若下次有機會重臨,我希望能夠加深了解新加坡各方面的概況與發展,而不是僅限於風景觀光。
以下是我拍回來的照片,依拍攝次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