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與香港毗鄰,從落馬洲過關十分暢順快捷,不會像羅湖那麼擠迫。以往我很少在深圳短暫停留,多數取道深圳北上廣州,這樣算起來,我已差不多二十年未曾在深圳逗留超過三十分鐘以上。
上星期日,趁著攝影實習活動之便,我才再次踏足深圳,也趁此機會好好細看深圳特區成立三十年以來的巨大變化。1985年我第一次踏足深圳的時候,這裡還是鄉鎮的模樣,沒有高樓大廈,有馬路但兩旁空蕩,顯得有些「荒涼」。深圳民俗文化村及世界之窗的建成,吸引我重臨深圳,那時候深圳的城市發展建設已漸具規模。
到了現在,真的,深圳變化之大,大家有目共睹,她已從昔日漁村搖身變成大城市,繁榮處處,完全看不出這城市的發展才不過三十年。不過,深圳跟內地大城市一模一樣,乍眼看來完全分不出在哪個地方,是廣州?是杭州?還是北京?城市若沒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很難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了關閘,便是福田口岸,也是深圳地鐵龍華線的總站。深圳有了地下鐵路,除了帶來方便快捷的好處及舒緩路面交通擠塞,也是一個城市繁榮進步的象徵。深圳地鐵4號幹線(龍華線)由香港鐵路公司負責興建及擁有三十年的經營權,難怪身在深圳也像置身香港一樣,倍感親切,只是地鐵車廂好像狹窄一些。
意外的是,深圳地鐵為殘疾人士登記證及長者咭的持有人提供免乘優惠,反觀香港地鐵,經過本地復康機構多年爭取後,才施予小恩小惠,尚有很多持有殘疾人士登記證但又未符合領取傷殘津貼的傷殘人士被拒諸門外,而長者們亦僅限半價及$2乘車優惠,並未全面免費。作為一間有豐厚盈餘的上市企業,為殘疾老幼提供乘車優惠並不過份,連虧損連連的渡輪公司都肯提供乘搭優惠,身為交通龍頭的地鐵公司未免顯得有點小家。
今次攝影實習的目的地是深圳少年宮,由福田口岸前往少年宮,僅五分鐘便到了。少年宮一帶是極具濃厚文化氣息的休閒地區,除了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康樂文娛設施的少年宮外,鄰近的尚有深圳圖書館及音樂廳,還有深圳書城,連同市民中心及大草坪,都為深圳加添藝術氣息及文化內涵的一面,市民坐在草地上看書與聊天,年青人在廣場練習滾軸溜冰,另一邊廂有藝術表演者為途人提供免費表演。
看回我們香港,好像沒有這樣文化與藝術集於一身的地方,有的只是一幢幢個別建築,例如文化中心建築群、藝術中心、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等,這樣欠缺長遠的文化培養,難怪香港人的人文質素多年來為人詬病。香港人有本事填海建豪宅賺大錢,卻沒本事將文化沙漠變化文化綠洲,爭論十年的西九文化區流於地產項目的華麗包裝,就連每年一度的書展亦由文化盛事淪為商業賺錢的競爭,香港真的難以擺脫文化沙漠的陰霾,莫不令人嘆息搖頭。
少年宮、圖書館、音樂廳的建築設計十分前衛,充滿了線條組成的幾何圖案,構成現代主義的簡約風格。香港文化建築物的設計便顯得相當保守,就拿兩地的圖書館來作比較,1986年落成深圳圖書館設計相當前衛,有著濃厚線條美感,而2001年落成的中央圖書館則停留在古典主義風格,充滿和諧氣氛,雖然不會難看,但卻不夠突出,這是否反映了深圳較香港走得更前,看得更遠?
不過,香港人的修養還是較深圳人優異,當天在深圳圖書館所見,有市民竟然脫掉鞋子,將雙腿放在梳化上坐著,就像身處自己家裡一樣隨便,換了在香港圖書館,這種坐姿是禁止的,這不是個人自由與否的問題,而是關乎個人修養。
說回攝影實習,主要是視覺藝術創作,在幾何美的建築群裡,如何拍攝線條,便十分考功夫了。攝影導師鼓勵我們作不同嘗試,我覺得,要令照片更突出,倒不如用「拉爆」手法,從靜態中帶出動感,加上入黑後的燈光,製造出一種超現實的視覺效果,倒也不俗。其中一幅少年宮站口的照片,被拉出看不成原圖,若中間有人停留,效果更佳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