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1

英雄終結篇 - 《蝙蝠俠 - 夜神起義》

基斯杜化路蘭導演的《蝙蝠俠》三部曲,來到最後一部,《蝙蝠俠 - 夜神起義》一如預期,強勁澎湃,劇力緊湊,164分鐘裡全無悶場,以電影場面及氣勢而論,《夜神起義》較上月開畫的《蜘蛛俠:驚世現身》更精彩。


《蝙蝠俠 - 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劇情講述蝙蝠俠因被屈殺害前檢控官兼雙面人哈維丹特,含冤失蹤八年,布魯斯韋恩也因此足不出戶,直至恐怖分子班恩企圖炸毀葛咸城(Gotham City,電影直譯為高譚市),蝙蝠俠才重出江湖。可是,他發現班恩也是出身於影武者聯盟,同是忍者大師的弟子,師兄弟對決下,蝙蝠俠不敵班恩更身受重傷近乎殘廢,被囚禁於「再生池」地下監獄。意志折磨後,韋恩重新振作,重披蝙蝠俠戰衣,大展雄風,還將核彈帶到外海引爆,解救葛咸城。

前作《蝙蝠俠》共有四套,最廣為人知是米高基頓扮演的蝙蝠俠,由添布頓導演。祖舒密查導演的《蝙蝠俠不敗之迷》及《蝙蝠俠與羅賓》則不夠突出,男主角分別由韋基馬及佐治古尼飾演,相信沒有多少觀眾記得。基斯杜化路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風格上跟舊片完全不同,卻勝在較統一及別出心裁,擺脫了原著漫畫味道。基斯杜化路蘭其實只借用《蝙蝠俠》漫畫的經典人物,重新創作故事,加入大量現代元素,也一改舊作黑色風格,不再是黑沉沉。

上一集《黑夜之神》,飾演小丑的希夫烈達突然暴斃,加上其出位的演繹,使電影充滿了傳奇色彩。新作《夜神起義》雖然沒有令人深刻的角色,但影片講述的仇富暴民政治則充滿爭議性,電影首映時,美國發生槍擊案,更增添話題性。恐怖分子班恩盜取布魯斯韋恩的所有股份,令韋恩破產,甚至四處破壞,擒拿警察,解放所有在「丹特法案」下,不經審判而直接判刑的罪犯。班恩的所作所為,一如坊間評論所言,充滿仇富色彩,要將富翁財富分給窮人。但我卻覺得,這種不理性的恐怖行為,仿似人民公社時期的共產主義,財主所有財富一律分配,人人均等。他們揪出富翁及上流人物,直接進行人民審判,不就是影射文化大革命嗎?班恩在證券交易所將韋恩股份「過數」的一幕,相信是自金融海嘯爆發後,「佔領行動」最渴望實現的夢想,因為他們厭惡金融大鱷貪得無厭,形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畸形現象。

《夜神起義》一如電影中文片名,充滿濃厚起義味道。暴民作反,警察反被俘虜,可想而知,人民力量不容輕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意思。作為壓軸篇,《夜神起義》場面的確震撼無比,敵人劫駕蝙蝠車,在市區橫行,四處破壞,令人不期然想起戰爭入侵的場面,不寒而慄。基斯杜化路蘭處理場面的手法出色,鼓聲配樂沉重卻激昂,帶有大戰前夕的肅穆氣氛,似在呼籲觀眾振臂起義,反抗強暴。不過不合情理的是,葛咸城既然被暴徒控制著,但中央政府竟然無動於衷,不派軍隊鎮壓?警察反抗時竟然只得手槍可用?假如暴徒全面控制了城市,沒收警方所有武器,理應連手槍也沒收,不是嗎?

綜觀所有家傳戶曉的Marvel英雄,蝙蝠俠比較「似人」多一些,因為蝙蝠俠的身份是富家少爺,全靠個人實力及借助尖端科技來對付敵人。相反,超人與蜘蛛俠的身份雖然是基層平民,但卻擁有驚世超異能力,英雄來得過份「神化」,不及蝙蝠俠的「人化」。以三集而論,蝙蝠俠在《夜神起義》的出場不算多,大部份時間是基斯頓比爾不用披著蝙蝠俠面具,也比十多年前的舊作多了個人心理矛盾的刻劃,舉個例子,蝙蝠俠重創後,基斯頓比爾的恐懼如何造成心靈上的創傷,後來怎樣克服心理障礙重新振作,這一點便十分細膩地表現出英雄的弱點,並非百戰百勝的超級英雄。

其他演員個個好戲,我認為最「犧牲」的是湯夏迪,由頭到尾都戴著口罩面具,藉以壓抑內心恐懼與焦慮。基斯頓比爾的蝙蝠俠面具卻相反,面具用來保護親人,以免因自己面容曝光,禍及親人。老戲骨米高堅、加利奧文、摩根費曼不用多說,演出淡定。奧斯卡金像女星瑪莉安歌德露不及貓女郎安夏菲慧突出,無疑地,安夏菲慧的演出令人眼前一亮,與當年米雪菲花比較,是一剛一柔的兩種不同風情,前者剛強,後者柔弱。眼利的朋友,應當看得出有兩位《俠影之謎》的角色在《夜神起義》客串,包括忍者大師里安尼遜及稻草人施利安梅菲。

不得不提一位新角色,祖瑟夫利維哥頓飾演的警探約翰布萊克,演出得人好感。他獨具慧眼,看得出蝙蝠俠的真正身份,亦表現出英勇膽識及行俠仗義的正義感,最後更獲得蝙蝠俠的繼承權,但片尾交代他的真名是羅賓,究竟他是新蝙蝠俠還是羅賓?這個巧妙的結局安排,可以說是下一集的伏筆。但是,基斯杜化路蘭與基斯頓比爾均已表明,《夜神起義》是最後一次演出,所以我估計,若有第四集,相信是另一個導演接手,蝙蝠俠或許是另有其人了。


1 則留言:

匿名 說...

謝謝你的詳細介紹,很同意片中由窮人審訊富人一幕,很有紅衛兵時代的意味,整個戲富有社會意識形態的諷刺。電影的氣勢宏大,支線也多,最尾的「真相」出人意表,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
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