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31

西九文化管理局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小組會議

今晚是萬聖節,Happy Halloween!

昨天傍晚,我代表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聾影社出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的小組會議(組別P:殘疾人士)。會上有不少殘疾團體代表就西九文化區的規劃,踴躍發表意見,我也就西九演藝場地、展覽場地、公共空間、殘疾人士藝術等議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希望有關當局在設計西九文化區時一併考慮。
























由於時間倉促,準備不足,未及收集所有聽障朋友的意見,因此提交給西九管理當局的意見書未夠全面,有些地方更是掛一漏萬。幸好西九諮詢期長達三個月,有關當局會分三個階段舉行公眾參與活動,有系統地收集公眾人士和各持份者(包括文化及藝術界)的意見。

西九文化區不是百分百私人發展項目,也不是地產項目,更不是只限藝術表演團體專享的特別區。西九是香港未來的大型基建項目,也是塑造香港文化形象、建構地標、發揮創意的大好機會。西九,完全屬於全體香港人的地方,應該共同參與設計,因此趁著諮詢期間,我們應該把握機會,提出意見與建議,齊心協力共創屬於你和我的西九。

以下是小組討論問題,以及我的意見與建議:

1. 除了在設計西九及其設施時秉持「人人共享」的理念外,你認為管理局在提供節目,以及設計西九建築物和公共空間時還需要注重哪些事項,以便殘疾人士欣賞藝術,以及參與藝術/文化表演(包括但不限於引路設備、劇場錄音導賞系統、觸摸展示裝置以及同步文字顯示)?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自2008年8月31日起在中國正式生效,並適用於本港。《公約》第9條提到殘疾人士應在無障礙的資訊、通信和其他服務(包括電子服務和緊急服務)下生活。而在第30條更規定,殘疾人士有權參與各項文化藝術和康樂體育活動,當局需採取措施確保:

  • 文化資訊、電視節目、電影、戲劇及其他有關活動均以無障礙形式提供予殘疾人士;
  • 殘疾人士有機會發展和運用自己的創意和藝術潛能;
  • 殘疾人士得以全面參與主流體育活動;
  • 組織和發展殘疾人士專項體育及康樂活動,並提供適當的訓練和資源;
  • 殘疾人士可暢通無阻進出各文化藝術和康樂體育場所。

澳洲有《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 1992》法例保障殘疾人士可以無障礙地進入藝術場地參與藝術活動,而美國《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第504條更規定所有受資助的藝術活動,需要為殘疾人士提供無障礙服務,包括為失明人士提供凸字、為聽障人士提供手語翻譯。

因此,西九文化區也仿效先進國家,改善區內設施,讓聽障人士或其他殘疾人士共同參與文娛藝術活動,達到「人人共享」的目標,以下是照顧聽障人士最基本的需要:

  • 應裝設感應環迴系統(或稱感應助聽系統Inductive Loop system),方便助聽器使用者;
  • 所有出入口、大堂及主要場館應裝設資訊顯示系統;
  • 圖像標誌要清晰、清楚;
  • 工作人員說話要清楚,不要太誇張,方便弱聽人士讀唇;
  • 工作人員應有基本的手語練習及溝通技巧,方便跟聽障人士作簡單溝通;
  • 使用有助吸音的設備,減少雜音;
  • 提供手語翻譯服務;
  • 每個場館都應設置警鐘自動接駁閃燈;
  • 劇場應提供輔助套裝,每項表演都應有充足的介紹文字及劇本對白字幕(包括電筒及紙筆),方便聽障人士欣賞;
  • 展覽場館或博物館應提供充足介紹文字,並提供PSP手語導賞服務;
  • 增設短訊查詢/系統,以便聽障人士查詢,而西九管理當局應在合理時間內回覆有關查詢(短訊),以免聽障人士著急。另一方面,現時短訊跨網需要收費,為達到「人人共享」原則,西九管理當局應跟各電訊商協議,容許西九文化區域內豁免短訊收費。

2. 你對西九在培育具有藝術天份的殘疾人士方面有何期望(例如展出殘疾人士的藝術作品)?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第24條指出,殘疾人士應在不受歧視和機會均等的情況下,享有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培訓、成人教育和終身學習等權利,以便:

  • 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培養自尊自重的精神;
  • 充分發展殘疾人士的個性、才華、創造力、智慧和體能;
  • 讓殘疾人士學習生活和社交技能。

這裡所指的教育,其實也包含藝術培養與培訓,因此西九文化區絕對能為有藝術天份的聽障人士提供配套(見上述問題一)讓他們發揮所長,為實現這些權利,西九文化區應具備以下措施:

  • 聽障人士不會因其殘疾而被排拒於使用西九各展覽/演藝場館之外;
  • 聽障人士可以得到適合個人情況的有效支援;
  • 西九文化區確保以最適合個人情況的溝通及交流方式,向聽障人士提供所需的藝術培訓;
  • 加強宣傳聽障人士的語言特性及與外界的溝通方法;
  • 積極推廣藝術教育工作,讓聽障人士平等參與藝術創作;
  • 提供專業培訓機會,讓聽障人士發揮他們的藝術潛質。

以攝影藝術為例,聽障人士雖然不良於聽,但觀察力強,從他們的照片中,可看到其獨特敏銳的觸覺,與別不同,他們的作品應大力推廣。無奈現時香港地方小,展覽場地偏遠又人流少,又要抽籤,即使減了租場優惠,經費還是十分吃力,因此西九展館能照顧愛好攝影的聽障朋友,為他們提供一個展覽空間,及加以宣傳,讓市民及世界遊客認識他們,互相交流,達到社會共融,更有助讓聽障朋友打開世界之門,走向國際。

3. 對演藝場地、展覽場地、舞台和後台,你有甚麼特別的空間需要?

聾影社是全港第一個由聽障人士組成的攝影組織,每二年都會舉辦一次攝影展覽,因此對展覽空間特別重視。展覽空間除了夠寬夠大外,還能給予擺放展板的自由,因為這都是展覽創作的一部份,而現時展覽場地大多設限,未能將聽障人士的視覺藝術進一步發揮。

依現時各展覽場地的規定,不得在展場內進行任何售賣、飲食等行為,但在外國,一些團體在展覽的同時,亦會擺放藝術家的作品,供參觀者索閱,若他們喜歡的話,更可向原創者購買。這種行為,直接促進藝術的健康發展,讓藝術滲透市民的日常生活裡,調劑生活的壓力,共創和諧的社會。

因此,建議西九管理當局在規劃時,放寛「不得在展場內進行任何售賣、飲食等行為」的限制。
香港的話劇與舞台劇,一向甚具口碑,越來越吸引市民入場觀看。聽障人士跟普羅大眾一樣,都有興趣看話劇與舞台劇,但卻有一難處,就是沒有字幕或手語翻譯。就弱聽人士來說,看話劇最需要讀唇(讀台上演員的唇型),以助吸取劇情資訊;至於以手語為主要溝通工具的聾人,手語翻譯是完全不能缺少的。

因此,為了讓更多聽障人士欣賞香港的話劇與舞台劇,建議西九管理當局採取以下措施:

  • 加設字幕:話劇演員排戲甚少「即興爆肚」,多有一份劇本,他們多跟足劇本演戲,因此提供字幕並不困難,而且有助聽障人士更投入欣賞。(鍾景輝先生的《相約星期二》話劇在大會堂上演,都有字幕提供,可惜是英文字幕,看來照顧不懂粵語的外藉人士的需要);
  • 加設手語翻譯:安排手語翻譯,讓手語人士也能欣賞,但礙於場地大,觀眾席與舞台距離較遠,使手語人士看得相當困難,因此可考慮以鏡頭直播,投射在投影幕,方便他們欣賞,吸取劇情資訊;
  • 直播讀唇:就弱聽人士來說,他們既不懂手語,又沒有字幕輔助的話,將演員說話過程直播,投射在投影幕,的確有助弱聽人士讀唇,吸取劇情資訊。但有一弱點,弱聽人士讀唇最適宜面對面,但話劇演員演劇時並不會特意望向觀眾的,當他望著同台演員時(即側面),弱聽人士就難以讀唇,因此,話劇字幕的提供是十分重要的,就如同電影與電視字幕。

4. 請列舉做到「人人共享」的文化藝術場地。

  • 澳洲雪梨歌劇院與周邊綠化空間;
  • 倫敦南岸區泰特現代藝術館公眾休憩草坪。

5. 請就這些場地給予評語。

雪梨歌劇院已成為澳洲的地標,也是澳洲文化藝術的象徵,如果香港西九文化區能夠打造這樣的地標,必會增加香港在國際的聲望,也加深香港人的歸屬感與驕傲。有聽障人士表示,很喜歡2001年西九規劃比賽憑天幕設計奪冠的Foster Partners作品,因為這可成為香港的地標。

試想像一下,若在西九海傍建造一處類似倫敦南岸區泰特現代藝術館公眾休憩草坪,每逢假日,市民臥躺在這裡享受太陽,看看書,聊聊天,各文藝及展覽場館也在附近,十分悠閒地消磨一天,也為西九增添更多文化氣息。

6. 你認為西九場館還需要提供哪些特別設施?

現時香港地方小,展覽場地偏遠又人流少,又需抽籤輪候,就算獲得租場優惠,展覽經費還是十分吃力,因此西九文化區提供更多場地租用優惠,及讓他們平等參與藝術的展覽空間,以展示他們的藝術作品,不要因為獲得租用優惠而被安排偏遠兼人流稀疏的場館,更不要因其殘疾而被排拒於使用西九各展覽/演藝場館之外。

此外,西九當局亦協助加強宣傳,讓市民及世界遊客認識他們別具一格的藝術,互相交流,更有助讓聽障朋友打開世界之門,走向國際。

7. 基於你的現有到訪經驗,你認為可如何加強殘疾人士到訪以下場館及地方的方便及舒適度?

a. 演藝場地

聽障人士因聽力困難,在攝取外間資訊時,十分依賴視覺,故此演藝場地應提供輔助套裝,每項表演都應有充足的介紹文字及劇本對白字幕(包括電筒及紙筆),方便聽障人士欣賞。

此外,安排手語翻譯,讓手語人士也能欣賞,但礙於場地大,觀眾席與舞台距離較遠,使手語人士看得相當困難,因此可考慮以鏡頭直播,投射在投影幕,方便他們欣賞,吸取劇情資訊。

就弱聽人士來說,他們既不懂手語,又沒有字幕輔助的話,將演員說話過程直播,投射在投影幕,的確有助弱聽人士讀唇,吸取劇情資訊。但有一弱點,弱聽人士讀唇最適宜面對面,但話劇演員演劇時並不會特意望向觀眾的,當他望著同台演員時(即側面),弱聽人士就難以讀唇,因此,話劇字幕的提供是十分重要的,就如同電影與電視字幕。

b. 博物館及展覽中心

對聽障人士來說,以下措施是基本要求:

  • 應裝設感應環迴系統(或稱感應助聽系統Inductive Loop system),方便助聽器使用者;
  • 所有出入口、大堂及主要場館應裝設資訊顯示系統;
  • 圖像標誌要清晰、清楚;
  • 工作人員說話要清楚,不要太誇張,方便弱聽人士讀唇;
  • 每個場館都應設置警鐘自動接駁閃燈;
  • 展覽場館或博物館應提供充足介紹文字,並提供PSP手語導賞服務。

c. 飲食及零售地區;及

以下是設施有利於聽障人士在飲食及零售地區使用服務:

  • 應裝設感應環迴系統(或稱感應助聽系統Inductive Loop system),方便助聽器使用者;
  • 所有餐廳、商店的出入口、大堂應裝設資訊顯示系統;
  • 圖像標誌要清晰、清楚,尤其餐廳更要有清晰食物餐單,以便聽障人士點菜;
  • 服務人員說話要清楚,不要太誇張,方便弱聽人士讀唇;
  • 服務人員應有基本的手語練習及溝通技巧,方便跟聽障人士作簡單溝通;
  • 使用有助吸音的設備,減少雜音;
  • 提供手語翻譯服務;
  • 餐廳、商店都應設置警鐘自動接駁閃燈;

d. 公共空間?

西九文化區是一個大型項目,政府應有高瞻遠矚的視野來發展,順應社會對環保的重視,以無煙概念來發展西九文化區,共同營造一個沒有廢氣的健康區域,為他區造出榜樣與示範,有助日後改善香港環境,為地球減輕污染的負擔。
有聽障人士指出,西九應減少綠化面積,因為政府清潔人員懶於清理草地,任其生長,產生蚊患,滋擾遊人,這是一個諷刺,政府理應好好反省。

另有意見指出,樹蔭走廊的每棵樹木之間應相隔十呎,以免影響景觀。

此外,圖像標誌及指示牌都要清晰、清楚,以便聽障人士能出入自如。

8. 如何吸引殘疾人士到訪西九及參與各項活動?

現行《殘疾歧視條例》便保障了聽障人士在參與會社及體育活動,甚至出入公共場所免受歧視、騷擾或中傷,因此,西九文化區能提供無障礙設施,吸引他們到訪及參與活動,讓他們享有平等參與藝術的權利。

另一方面,西九當局提供專業培訓機會,讓聽障人士發揮他們的藝術潛質,並積極推廣藝術教育工作,讓聽障人士平等參與藝術創作,更讓大眾市民認識他們,共同參與。

西九文化區是一個廣闊的區域,因此交通配套設施十分重要,同時也要照顧周邊居民的需要,譬如會否造成交通擠塞,為生活帶來不便。同時,有些殘疾人士不良於行,需以輪椅出入代步,因此在規劃要一併考慮他們的需要。

殘疾人士發展藝術的同時,需要大眾市民的認同與支持的,因此大型場地便不可缺少,這可給予不同殘疾人士共融發揮藝術創作。

此外,當局可考慮在海傍加設公眾碼頭,方便離島居民或其他人士到來,像尖沙咀文化中心公眾碼頭一樣。

其他有助聽障人士的設施,詳見上述問題一及二。

2009/10/28

如果愛人竟然是007,你會怎樣?

《我女友係零零7》明天才正式上畫,但週二晚,我已率先看了首映,這電影真的爆笑連場,開心過癮。

《我女友係零零7》是南韓賣座喜劇,由《藍色生死戀》男主角姜至煥及《情迷戇豬男》女主角金荷娜主演,劇情講述女主角是臥底特務,執行任務期間,不惜多次說謊瞞騙男友,氣得他遠走俄羅斯。三年後,他們重逢並重燃愛火,但此時男主角亦變為特務,男女雙方不斷掩飾自己的特務身份,妙在二人都執行同一任務,阻止俄羅斯犯罪組織盜取南韓的生化武器,執行任務過程中,他們不斷製造出連串錯摸笑料,引致誤會重重,結局一如所料,大團圓收場。





















《我女友係零零7》的開首,完全模仿《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的片頭,對特務片致敬。以特務為題材的電影,屢見不鮮,荷李活早已拍了不少,著名的有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的《真實謊言》(True Lies)及畢比特(Brad Pitt)的《史密夫決戰史密妻》(Mr. and Mrs. Smith),同是講述愛侶之間不知另一半的真正特務身份。《我女友係零零7》有不少地方熟口熟面,男主角與俄羅斯首領在模型槍展覽館對決,真槍散落在一堆假槍內,雙方便鬥快找出真槍還擊,那場戲便似曾相識。

雖然《我女友係零零7》不是落足重本之作,但差不多每一場戲都落足笑料,總算做到毫無悶場。比較兒戲的,反而是敵方交易生化武器,遲遲都交易不成,又不見得男女主角的出動對他們造成多大的阻礙,結果要在首爾長安門趁大型嘉年華才能完成交易;另一方面,既然生化武器足以摧毀地球,照理有關交易應該高度重視才對,但俄羅斯與南韓雙方的犯罪集團來來去去都是小貓三隻,有點失真。

男女主角外型討好,扮相亦有型有款,他們愛得真誠,三年來也沒有另結新歡,十分難得,只是他們對愛情拖泥帶水,未夠坦白,礙於職業所限,還引致誤會連場,瀕臨分手邊緣,幸好他們經得起愛情的考驗。女主角金荷娜不算漂亮,外表冷峻剛強,騎馬與水上單車,都難不到她,動作場面似乎親身上陣,做到爽快俐落,十分好打;但內裡一如其他小女人般,十分柔弱,又常打破醋罈子,十分有趣。其中一場戲令人忍俊不禁,話說女主角偽裝清潔女工,在男廁打算對目標人物施以暗算,在其身上安裝追蹤器,誰料卻遇上男主角。由於她要掩飾身份,時常俯首作狀抹地,沒有挺直腰身跟用廁者面對面,她卻憑對方的小便而認出男主角,十分抵死。

至於男主角是初出茅廬的特務新手,初生之犢不畏虎,為爭取工作表現不惜以身犯險,務求找到打擊敵人的犯罪證據;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戇直痴情的好男人,對女主角一往情深,只是他同時又是一個小男人,被眼前假象弄得「火遮眼」,差點令有情人終不成眷屬。我覺得,男女主角的角色有點像楊過與小龍女,男的缺乏實戰經驗,女的經驗豐富、身手敏捷,最後兩人跟敵人對決,還使出一招君子淑女劍法。

電影的動作場面,看來受到港產片的影響,有港片動作的風格。配音方面,做到抵死惹笑,雖然粵語對白難免有些粗俗,但卻是聰明做法,因為本地影迷不懂韓語,韓式笑料難以引起共鳴,反而粵語配音引得哄堂大笑,看得開心。黃子華聲演男主角,保持一貫特色,但卻嫌老成,與姜志煥年紀有點不襯;Freeze之一的陳樂榣則聲演女主角,倒也貼切;黃百鳴聲演男主角的上司金Sir也頗妙,而且演員柳承龍宛如冷面笑匠,常常罵男主角「死白痴」,但卻又愛惜這個徒弟,不斷給予機會,十分抵死有趣。


















電影上映之前,主辦單位在荷里活廣場舉行簡單儀式,姜至煥及金荷娜也親自來港宣傳,現場Fans不多。近距離看到這兩位韓國影星,男的高大有型,女的高貴大方,吸引了多家傳媒到場採訪。





















之所以能出席《我女友係零零7》首映禮,主要是得到一家助聽器公司贊助,二十多位弱聽人士需要試戴該公司的新助聽產品。這個產品外形像聽音樂的Headphone,僅得「+」和「-」的按鈕來調節音量大小,當除下時,Headphone助聽器便自動關閉。我試戴後,發現它像一個掛在耳邊的擴音器,能過濾雜音,優化聲音傳導,聽得幾舒服。除了周遭環境的聲音外,連自己的聲音也聽得見,更厲害的是,我只不過輕輕說話,坐在前面的朋友也能聽見,甚至連看戲中途,某人打開膠袋的聲音也被「吸」進去了。Headphone助聽器雖能將聲音集中,又能調節音量,但電影裡的大小音域都維持在同一個Level,即是說,聲演金Sir的黃百鳴聲音較沉,需要調校大一點才能聽到,但當電影去到大爆炸或追車場面的強勁節奏,便承受不了,需要將音量調校低一些。


















整體而言,Headphone助聽器是一部不錯的產品,有助欣賞電影,尤其在夜闌人靜的時候欣賞電視節目,更是方便,既不會打擾家人清夢,更能任我自由調校音量,相信是一個全新的聽覺體驗。

(圖片由Stanley及Leo提供,特此致謝)

2009/10/25

你寫了情信給心愛的人嗎?

朋友,你有沒有寫過情信?

昨晚,我在屯門大會堂欣賞糊塗戲班的新作《情信》,意外地賺人熱淚,感動不少觀眾,連男女主角也真情流露淌淚,這跟糊塗戲班過往如《爆谷殺人王》、《靚太作死》等瘋狂喜劇截然不同,帶來清新可喜的感覺。

《情信》講述章信南、程小曼這一對男女,青梅竹馬,互相愛慕,無奈兩人成長背景各異,長期分隔兩地,各有不同際遇,各有各的伴侶,但他們仍藕斷絲連,五十多年來堅持以書信來往,彼此之間的微妙感情在信中表露無遺。

雖然《情信》由頭到尾,並沒有安排男女主角直接對話,但他們相互間讀信與聽信,就如同對話,有深刻的感情交流,這樣的安排十分巧妙,值得一讚。章信南、程小曼通信長達五十年,飾演角色的陳文剛與魏綺珊演繹恰到好處,他們不用靠衣著與化妝,只運用聲線的轉換,便表達了由年輕步向中年的感情變化與心路歷程。男的理性,女的任性,性格極端且對比強烈,竟奇妙地互生情愫,擦出愛火花。魏綺珊不愧為新一代舞台劇女主角,她將女主角複雜情緒起伏的內心戲,演得細膩,絲絲入扣,成為全劇較突出的角色。

演員讀信時不斷說「聖誕快樂」,便讓觀眾感到時光飛逝。有些觀眾說,故事應該「演」出來,由小扮到老,但我認為,這反而失去清新雋永的風格,未免過於流俗了。

《情信》改篇至美國著名劇作家A. R. Gurney(全名Albert Ramsdell Gurney Jr.)創作的《Love Letters》,原著《Love Letters》在1988年首映,全劇僅得兩個角色,分別是Melissa Gardner及Andrew Makepeace Ladd III,舞台擺放兩套檯椅,男女主角就分別在自己的檯椅讀信寫信,他們無所不談,互相分享彼此的希望、抱負、夢想、沮喪、成功與失敗,五十年來毫不間斷通信。

《情信》完全忠於原著,不過導演梁榮忠特意加插一些新的元素,並採用了不少意識手法。除了保留原著兩套代表男女主角寫信地方的檯椅外,他們所站立的方位秉承者「男左女右」的傳統觀念,有趣的是,男主角身後的框架,暗示著他自我困於既定框框內,未敢勇於跳出,去追求愛情的理想;反而女主角身的樹木,則暗示著她任性妄為,憤世嫉俗,對自由的嚮往。

場面調度經過精心設計,女主角撫摸章信南坐過之處,仿如追尋愛人的餘溫,掃走不快的回憶。男主角身後的煙花投影,也表達了男女主角親人的離世,人生就像煙花瞬間即逝。

《情信》講的是美國故事,男主角競選參演員,對香港觀眾來說欠缺共鳴,如果改為香港背景,說男主角參選區議員甚至立法會議員,說服力便強得多。《情信》的時空背景其實有點out,由於美國原著在八十年末期寫成,那時候還未流行互聯網,書信自然是最常用的溝通工具。現在e世代,E-mail代替了傳統書信,雖然方便,但卻得冷冰冰。男主角在故事道出,他之所以堅持寫信,是因為信件可以保存,保留了他與女主角之間的珍貴回憶,信紙留下了親手寫的筆跡,承載著彼此之間的真摯感情,這不是通電話所能比擬的。

《情信》的主題曲十分動聽,名叫《突然心痛》,網址如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xq9DJKGbEQ

我不懂戲劇,全靠話劇完後的座談會,透過觀眾發問與劇方回答,才讓我對《情信》製作多了認識,上了寶貴的一課。座談會是值得支持的做法,因為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總不能曲高和寡,而且觀眾質素參差,對劇作的領會也各有不同,所以座談會不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還要跟觀眾交流才能彼此得益,互有啟發。

不過,我不滿男主角的拖泥帶水,性格懦弱,既然他愛女主角,卻吞吞吐吐,將感情掩埋,直至結尾女主角離世,才發現真愛,這時已悔不當初了。這齣戲,正正提醒我們,珍惜所愛,不要遲疑。

朋友,今天你寫了情信給心愛的人嗎?




















(圖片來源:糊塗戲班Facebook官方網頁

2009/10/23

《動地探戈》觀後感














探戈,名副其實是情侶舞蹈,由一對男女作貼身演出,隨著音樂飄然起舞,既狂野又高雅,多年來吸引了不少舞迷。今年十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頒布探戈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週六晚,我在沙田大會堂欣賞阿根廷「動地探戈(Tango-A-Tierra)」舞蹈團的演出,座無虛席,反應熱烈,由此可見,探戈在香港不乏支持者。

探戈源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原是酒吧與妓院的流行舞蹈,並深受到古巴、西班牙、非洲傳統舞蹈的影響。到1910年,阿根廷探戈傳入歐美,大受歡迎,還發展出不同地方色彩的新探戈,例如西班牙式、英式探戈等。據說,以前男士跟探戈時,要佩帶短刀,不時東張西望,以防被人發現。時至今天,舞蹈者依然表情嚴肅,不帶微笑,甚至不跟女伴對視。

探戈,由男方主導,女方追隨,仿似喁喁細語,配合得宜。男的風流瀟灑,豪邁不羈;女的性感誘惑,嬌柔動人。他們在台上渾然忘我,貼身舞動,舉手投足仿如一體,流暢自然。男女間纏綿難捨的強烈感情散發出來,扣人心弦,讓人看得熱血沸騰,身上細胞也隨之跳躍。

當晚音樂主要由鋼琴、小提琴、低音大提琴及阿根廷手風琴演奏,當中以阿根廷手風琴最重要,被視為探戈的靈魂。簡單的樂器,奏出豐富多采的情感,配上Roberto Minondi的雄渾歌聲,台上舞者翩翩起舞,使觀眾看得如痴如醉,這正是阿根廷探戈的吸引之處。

雖然我不懂舞蹈,但表演毫不沉悶,精彩的舞蹈,動聽的意樂,熱情的氣氛,讓我渡過難忘的晚上。

2009/10/21

秋遊梅窩 - 照片分享

悠閒無憂











































恬靜安寧




















































































訪古尋幽





















































































































































































































































朝氣勃勃


























































不平則鳴














2009/10/07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誕生五十周年


















西方古典音樂流行了三百多年,莫札特、貝多芬的名字早已深入世界各地民心。中國的起步雖然較遲,但也有一首享譽國際的樂曲,受到世界各地華人喜愛,這首樂曲便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何占豪與陳鋼編寫,於1959年5月首演,慶祝當時中國十周年國慶。今年適逢《梁祝》誕生五十周年,香港與內地都有不少紀念音樂會。較早前,在「解剖世界名曲,進入音樂世界」的音樂導賞講座裡,著名樂評人周凡夫先生便特別介紹及分析《梁祝》的音樂特色與藝術價值。

小提琴協奏曲顧名思義,是以小提琴為主,管弦樂伴奏,形式與交響曲相似。小提琴協奏曲主要表現出樂曲的強弱,產生濃厚激情的戲劇色彩,形成豐富感情的強烈效果。《梁祝》跟西方古典三大著名小提琴協奏曲不同,三大小提琴協奏曲包括貝多芬D大調、孟德爾遜E小調、布拉姆斯D小調,充滿著濃厚的心理刻劃描寫,也對人生充滿著憧憬的理想,而《梁祝》的戲劇色彩濃厚,但少了人性的心理刻劃,藝術成就較三大著名小提琴協奏曲稍為遜色。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題材簡單,全曲的旋律不斷反覆,略嫌單薄。據說,《梁祝》本來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習作,後來得到學院老師的鼓勵與支持,才寫成今天的版本。《梁祝》最大的特色是洋為中用,作曲家採用了越劇元素,還加插了模仿中國樂器如古箏的演奏方式,使樂曲富有濃厚中國戲曲色彩,深得平民百姓歡迎,這也是至今歷久不衰的原因。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浪漫愛情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多年,在當時封建禮教約束下,女主角勇於反抗命運的安排,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贏得女性共鳴與尊重,因此《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便以我們熟悉的「結拜」、「同窗」、「相送」、「抗婚」、「投墳」、「化蝶」情節為主要題材,作曲家巧妙地將這些情節套入奏鳴曲式的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使樂曲帶有濃厚的故事性,讓我們產生親切的共鳴感。

樂器方面,小提琴是《梁祝》協奏曲的主角,在連接段部份還特意配上華彩樂段(Cadenza),使小提琴的美妙樂聲盡情發揮。至於伴奏的管弦樂器,則包括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巴松管、小號、法國號、定音鼓、鈸、鑼、豎琴、鋼琴,當然少不得中提琴與大提琴,而大提琴更與小提琴作出如同戲曲中的歌唱性對話,猶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纏綿悱惻之情。

雖然《梁祝》音樂結構簡單,整體及不上西方協奏曲的宏偉,藝術成就更及不上貝多芬、孟德爾遜、布拉姆斯,甚至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但畢竟是國產音樂,加上梁祝的傳統民間故事深入民心,使中國人對《梁祝》產生共鳴與認同,因此《梁祝》可以說是中國人的「集體回憶」與「文化遺產」。

2009/10/05

國慶鉅片《建國大業》觀後感

















慶祝國慶60週年的賀壽鉅片《建國大業》在內地十分賣座,連政治冷感的香港也罕有地大受歡迎,這類政治宣傳電影之所以為港人受落,相信與明星效應有關。

《建國大業》有不少中港影星參演,但大多是客串性質,出場不足五分鐘,幸好在片中扮演兩大政治人物的主角演員亦為港人熟悉,扮演毛澤東的唐國強,曾在內地電視劇集《三國演義》扮演諸葛亮及在《雍正王朝》扮演雍正,而飾演蔣介石的強國立,在內地電視劇集《康熙微服私訪記》飾演康熙及在《倚天屠龍記》飾演成昆,都深入民心,增加了《建國大業》入場的吸引力。

唐國強、劉勁扮演共產黨毛周兩位領袖倒也維妙維肖,張國立扮蔣介石尚可,只是較真人略顯豐滿,在歷史照片裡,蔣介石的臉頰較為瘦削的。其他角色是否參考真實人物來設計造型,我不得而知,因為我不熟悉這些歷史人物,若非有字幕提示,真的不知誰還誰。《建國大業》人物眾多,難免給人眼花撩亂之感,也因此使全片結構顯得鬆散。聞一多被刺的一段情節,編排得有點突兀,我認為這段情節可有可無,刪掉並不影響整體結構,其他像成龍及梁家輝客串的情節,亦大可刪掉。

除了影片開端國共首領握手外,《建國大業》全片採取雙線發展,一方面講述共產黨如何堅守延安,聯合各黨派籌建新中國;另一方面則描述國民黨如何追擊共產黨,排除異己,又整肅貪污,最後黯然退守台灣。幸好影片並沒有醜化任何歷史人物,對歷史事件也沒作任何批判,還借蔣介石之口,指出「反貪,亡黨;不反貪,亡國」,明顯地諷刺內地與台灣的嚴重貪污問題。影片也提到國旗國歌的甄選,當時籌委成員認為《義勇軍進行曲》其中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歌詞並不吉利,建議更改歌詞,但毛澤東並不同意,他認為這句歌詞可警惕中國人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在劇情編排上,《建國大業》欠缺驚喜,與過往政治電影並無顯著差別,都是平鋪直敘,重心集中講述1945年抗戰結束至1949年開國期間的重大歷史事件,文戲多武戲少,三場國共分裂的決定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欠缺詳細刻劃,只是輕輕交代共產黨打敗國民黨,愛看戰爭片的朋友相信有些失望。

場景方面,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總部環境的對比亦十分強烈鮮明,延安是共產黨的根據地,四周黃土,民風淳樸;南京是國民黨的所在地,一片繁華,民殷國富。到影片最後,毛澤東等人建國,一片歡欣,反而蔣介石眾判親離,在鏡頭調度下,其背影有虎落平陽之慨。

我不熟悉國共合作到分裂的恩怨歷史,《建國大業》雖可補充這方面的知識,但始終是highlight,要將全部歷史完全拍出來的話,非電視長篇劇集不可。影片還提到香港,當時李濟森與蔡廷鍇反抗國民黨,潛藏香港,後來獲毛澤東拉攏,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見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千絲萬縷。

總括來說,我認為《建國大業》毫不沉悶,不過不失,只是難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娛樂性完全及不上吳宇森的歷史鉅片《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