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生書院搬遷事件鬧得熱烘烘,在電視畫面裡,梅窩居民如何聲嘶力竭地反對,如何青筋暴現地噓叫,令人為之側目,一位戒毒女生也被嚇得哭了出來,引人同情難過。
2003年暑假,聾影社為《同Go同Boat同Snapshot》專題攝影展覽,去了大嶼山芝麻灣的正生書院拍攝。出發前有些忐忑,當時我在想,那些曾經吸毒犯事的學生會否難以相處呢?我拍攝他們,會否遇上留難呢?其實我都是過慮了,請大家看看我們拍回來的專題照片:「新造的人 舊事已過」(請點擊連結)。從相片中,看到的是一張張稚氣未消、純樸憨直的青春臉孔,完全不是事前所想的那些撩事鬥非的「飛仔」形象。
孟子講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意思是,人出生的時候,本性善良。善良的本性互相接近,只是學習環境不同,本性也有了差別。如果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便會隨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因此教育的方法,就是培養孩子專心致志。
孩子的本性不壞,只因受到身處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今天的年青一代,竟然濫藥成風,究竟他們出了甚麼問題?是否學業壓力?家庭因素?失戀打擊?還是僅僅誤交損友所致?濫藥吸毒已淪為棘手的社會問題,再也不是冰山一角。
防止毒品禍害年青一代,固然是政府當前的緊急工作,但也不能忽視從歧途挽回正路的艱巨工作,正生書院擔當了這個使命,協助青少年改過自新,重踏人生正軌。青少年夠膽吸毒,當然也有勇氣去悔改,孔子說過:「過則勿憚改。」意指發現了過失,便不要害怕去改。正生書院的飯堂裡,牆壁也寫了一則《聖經》金句,那是《舊約箴言》第28章13節:「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青少年行差踏錯,正生書院從沒放棄他們,反而伸出援手扶助,重整他們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迷途知返。
那一年,我們拿著照相機,戰戰競競登上芝麻灣的碼頭,兩位友善的學生迎接我們,為我們作嚮導,參觀校舍。校舍十分簡陋,沒有冷氣,學生渾身赤膊,那時候,真的難以置信他們過著如此刻苦耐勞的生活,連老師也放下「師道尊嚴」,跟學生打成一片,根本分不出誰是師,誰是生。這是「生命意義治療模式」,藉此訓練學生做人處世,加強自我認識及重整人際關係。
書院遷往空置中學校舍,竟惹來梅窩居民群情激憤,同聲反對,將正生學生標籤為壞人,擔心他們破壞社區治安,包容之心蕩然無存。今天的社會究竟變得怎麼了?難道因為政府殺校而施以報復嗎?有些反對人士甚至直呼「吸毒仔」,使學生尊嚴受損,飽受侮辱與歧視,梅窩居民何苦如此無情地以言傷人?
此外,請看一看6月14日居民諮詢大會裡,政府派出了哪一個對口單位來出席?保安局禁毒處首席助理秘書長是也!為甚麼是禁毒處,而不是教育局?何時將正生書院當作戒毒中心,而不是一間學校?這樣的政府,反映了她的管治思維是如何不與時並進。梅窩居民之所以激烈反對正生遷入,或許與此有關,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區內將會出現癮君子的「俱樂部」。
人誰無過?最重要知錯能改,既然有學校肯教導他們,社會也應接納及包容他們,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有助日後重新投入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未來棟樑。
到了今天,我雖然忘記了他們的名字,但忘不了他們的迎人笑臉與友善招待;雖然彼此相處僅短短的兩小時,但忘不了他們對攝影的熱愛及掛著照相機的模樣。事隔六年,相信他們已重投社會懷抱,為自己事業拼勁著。
2 則留言:
我也有同感,正生的孩子不壞,只是曾經誤入歧途,社會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嗎?你們之前拍攝正生書院的照片很好,將他們的生活情態都捕捉下來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呀!ws
我也難忘正生書院學生的友善態度,使拍攝進度順利,司徒兄寫上正生位置應不是芝蔴灣而是喜靈洲。期待正生找到新校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