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5

重返過去才能徹底覺悟的《賈寶玉》

林奕華確是舞台劇鬼才,經他包裝及改編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變得煥然一新,加上流行歌手何韻詩的號召力,《賈寶玉》吸引到年輕觀眾,聽聞還掀起了追看《紅樓夢》的熱潮。


二百多年前寫成的《紅樓夢》,早已被無數影視戲曲改篇,今次改篇成為舞台劇,林奕華加入了不少新元素,並改為現代背景,使《賈寶玉》不會老套過氣,還大受歡迎,今次重演全院滿座。

黃詠詩的編劇手法頗特別,《賈寶玉》既可是《紅樓夢》延續,也可是重覆《紅樓夢》的故事。自從賈府家破人亡,賈寶玉返回仙界(太虛幻境),但他對凡間的一切竟然忘記了,於是要求警幻仙姑讓他重返凡間,重返大觀園,重返過去,希望尋回遺失了的記憶。仙姑如願讓他重返凡間,但回到凡間的賈寶玉,再一次重覆著悲慘的往事,未能因為其通靈寶玉的預知能力而挽救家族,更未能阻止悲劇的再發生,更眼白白看著心愛的林黛玉逝去。

《賈寶玉》共分二十幕,全部都是《紅樓夢》中的經典情節。這齣話劇的特別之處,是加插了一些性格剖析,作為對角色的批判。在《寶玉被笞》一幕,原著小說的賈政為了戲子琪官失蹤一事要給忠順親王交代,加上金釧兒跳井自盡的事故,令賈府蒙羞,因而要鞭苔賈寶玉。但在《賈寶玉》中,父親竟然要為了保住全家上下的性命,哀求兒子鞭苔。鞭苔一節的處理,小說與話劇都不一樣,話劇則加重刻劃原著所沒有的內心世界,說出了賈父在事件上的被動,以及恐懼,跟原著的父權威嚴大不相同。順帶一提,鞭苔的一場戲,演員配合鞭苔的動作,加上音響效果,甚有戲曲特色。

《賈寶玉》有趣的地方,沒有男性演員,由十二位港台兩地女演員分飾金陵十二釵,雖然她們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但在同一場景中,每個人會分飾一角,可以是王熙鳳,也同時可以是薜寶釵,大玩角色分裂,若不是有字幕輔助,真易看得一頭霧水。十二位女演員,來自香港與台灣,因此對白夾雜了粵語與國語,有時也講日語,十分有趣。

原著小說裡,礙於主僕有別,賈寶玉與丫環襲人的感情是相當含蓄的,但在《賈寶玉》一劇,賈寶玉不斷追問襲人是否愛他,如此坦率剖白,只有在《賈寶玉》的現代背景才能發生的。至於他跟另一丫環晴雯,反而較有深刻交流,在《晴雯補裘》一幕,他們兩人在地上黏貼紅膠紙,就是比喻他們二人補縫孔雀裘,而晴雯亦留下手指甲給賈寶玉以作紀念,好讓她在他心中佔下一個位置。晴雯是眾丫環中較為漂亮的,但美麗原來有罪,加上她的性格,慘被他人排擠,最後更病死於豬欄中,下場淒涼。

薜寶釵在十二金釵之中,角色的份量反而較輕,不夠突出,完全發揮不到她處於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三角關係那種矛盾狀態。整齣劇之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情固然是核心所在,其他女角襲人與晴雯,即使只佔一幕,好歹也有突出表現。但,薜寶釵作為《紅樓夢》中的核心人物,在《賈寶玉》中變得不夠立體,元春、惜春、迎春、探春、史湘雲等閒角更不用說了。

《賈寶玉》最令人唏噓的,莫過於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感情,他們兩人本是神仙,一個是神瑛侍者,另一個絳珠仙草,在凡間相愛卻不能結合,竟然要先分開了,才能在天上重聚,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黃偉文填詞的《癡情司》便道出了寶玉與黛玉二人相愛卻不能合的無奈與心酸,歌詞最後一句「遲一點,天上見」頗有「神來之筆」之采。

整齣劇裡,賈寶玉無異最突出,他周旋於眾女之間,用情真摰,但這亦是他的缺點,未能妥善處理感情,只懂到處留情。他重回過去,未能阻止悲劇的再發生,從晴雯與黛玉的病死,說明了賈寶玉身在大觀園中往往身不由己,甚至未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扭轉過去。但是,編劇的安排頗見心思,三個小時的舞台劇,讓觀眾看到賈寶玉由失憶到懺悔再到領悟的一連串心路歷程,其心理刻劃使賈寶玉的性格更為突出。最後一幕《回歸》便是《賈寶玉》劇的主要思想,也是賈寶玉重溫往事後頓悟出來的智慧。


以一個不斷飄雪的貨倉作舞台設計,我想來想去都猜不透貨倉的意義。打開場刊,讀到劇評人梁偉詩的分析,現節錄如下:「倉庫,這個『非日常生活』的另類空間,就是傳說中的太虛幻境,不但沒有塵世的時間流竄,而且是個時光機,可以讓賈寶玉重新回到案發現場,重新記起刻骨的過去、細讀自己的人生。」你看得出這玄妙嗎?我自問修養未夠,真的看不出來。

曹雪芹原著《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中的經典,而且對後世影響深遠,還產生出專門研究的紅學。曹雪芹在創作過程中不幸身故,只留下八十回原稿,後四十回是後人高鶚續寫的,近年有位內地作家劉心武,仿照曹雪芹的風格與文路,重新續寫後四十回,去年已出版。

雖然《紅樓夢》的主要內容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但這個二世祖花花公子,終日無所事事躲在大觀園,整天在大堆女伴中團團轉,不思進取,真不合我閱讀口味,我閱讀《紅樓夢》二次,每次都呵欠連連,每讀完頭四十回便徹底投降,看不下去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