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31
升降機的門後
在連續拍攝下,完全地記錄了升降機內乘客的表情變化,那便是「紀實攝影」的精髓了。紀實攝影(Documentary)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才流行起來的新興產物,主要將社會現實與人文狀況,客觀地透過攝影記錄下來,捕捉社會事件發生的一瞬間。
攝影者透過不同角度與故事,以其獨特的觀點,敘述一件事情所發生的人物、時間、地點之關係,表達了攝影者對事物的關懷與尊重,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與關注。照片所傳達的訊息,有著意義重大的社會價值,間接迫使有關當局作出回應,從而影響社會,改善現狀。
以下三輯系列照片,都可見到乘客面對攝影者鏡頭時的愕然反應,以及從容地按下關門鍵:
2009/05/28
Dragon Boat Festival on 28 May 2008
Nowadays, Stanley International Dragon Boat Championships is an popular international event in Hong Kong and attracts thousands of people to turn out. Many foreigners in large-scal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form the team to take part in it.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 took a few photo about Stanley Dargon Boat Race as below:
The heavy rain did not deter thousand of people who turned out to watch dargon boat race.
赤柱龍舟競賽早上實況
前數年,端午節的天氣十分酷熱,不一會兒便已大汗淋漓,但今天,竟是涼風送爽,十分舒服。
才不過十點半,赤柱到處都是來觀賽的遊客,適逢潮漲,令原本已擠滿了人群的赤柱沙灘更加擠迫。
我本來戰戰競競地在沙灘岸邊走,避免弄濕鞋子,誰知途人太多,大浪一沖上來,令我無法退後,避無可避,結果雙腳被浪水吞噬,還送來一堆海沙,走起路來有點像行石春路,很不舒服。
反正鞋子已弄濕了,索性在海邊拍照,大浪一波又一波沖上岸,大浪回扯的威力非同不可,差一些便站立不穩。
以下是赤柱龍舟競賽的早上實況:
外藉龍舟健兒正在熱身:
本地龍舟兒正在熱身:
外藉女郎坐在岸邊石上觀戰:
看到興奮處,不禁拍掌:
等候出賽時,閒聊一會解壓:
龍舟隊伍駛向起點線,準備出賽:
攝影愛好者不惜犯險,爬上屋頂簷篷取景:
岸邊的攝影發燒友,帶備不少長炮:
龍舟艇首:
潮漲大浪,眾人穩住龍舟艇:
2009/05/26
《天使與魔鬼》好看
我剛剛讀完《天使與魔鬼》,真的不得不佩服Dan Brown的創意,他的寫作才能在《天使與魔鬼》與《達文西密碼》二書中表露無遺,將宗教、藝術、科學、組織、秘聞、符號、歷史等元素炒起,煮成一碟創意菜式。不僅如此,作者還加了辣椒,增加了敏感話題性,引起外界宗教團體強烈迴響。
其中最受爭議的,便是抹大拉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在《聖經》中她是妓女身份,但《達文西密碼》卻大膽指她被教會抹黑,真實身份竟是耶穌的太太,並承載着耶穌基督的血脈。有趣的是,小說還指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中,耶穌右旁就是抹大拉的瑪利亞。難怪小說至今仍備受爭議,不斷受到基督教會的抨擊,指其把《聖經》的真道完全歪曲捏造,所引用的資料似是而非,將善惡邏輯混為一談,分不清真實和非真實,甚至乎派出牧師前往歐洲實地考察,以正視聽。
其實小說的吸引之處,既有迫真實感,又能天馬行空,況且Dan Brown的小說早已定位為驚悚小說,以娛樂性取悅讀者。本來二千多年的教會根基與信仰價值,不會輕易被虛構小說所推倒,但現今世界發展過速,現實生活累積了不少荒謬與不滿,小說似是而非的內容易於造成誤導,譁眾取寵的橋段更易使大眾的道德與信仰動搖起來,因此教會的擔憂並非毫無理由。
《天使與魔鬼》的話題性雖然不及《達文西密碼》的前傳,但很明顯地,Dan Brown做了大量資料搜集工作,尤其是古老歐洲秘密組織的歷史,瞭如指掌,例如《天使與魔鬼》的光明會(Illuminati)及共濟會(Freemasons)、《達文西密碼》的錫安會(Priory of Sion)及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前二者在《天使與魔鬼》中並沒有出現過,只是被人假借其名進行陰謀報復。至於錫安會,《達文西密碼》描述組織的基地位於蘇格蘭郊區,其主要任務是保護基督教會在世上的權力來源 - 聖杯,這不是指耶穌的御用餐杯,而是指古代象徵女性的符號。
《天使與魔鬼》的主角是哈佛大學藝術系宗教符號學教授Robert Langdon,書中這樣形容Langdon教授:「四十歲,並不是特別俊美,卻擁有女同事們所謂的『書卷氣』外型,濃密的褐色頭髮夾著幾莖灰絲,銳利的藍色雙眼,迷人的低沉嗓音,還有大學運動健將那種健康而輕鬆愉快的笑容。」Robert Langdon不是英雄,跟你我一樣都是平凡人,兒時失足掉下水井的陰影簡直影響他的一生,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平凡人都有過人長處,Langdon的才能往往在危急關頭的時候便會充份發揮出來,並屢破謎團,名副其實是一位「歷史偵探」。不過比較誇張的是,Langdon在高空中,從直升機跳下逃命,單靠一塊防水布竟然能夠大難不死,未免有點失真。
《天使與魔鬼》的情節跟《達文西密碼》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由一宗謀殺案開始,直至破案為止,全在一天之內完成,效率之高,值得香港警方借鏡。其次,故事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或物有關,更內藏玄機。讀者在追看的過程中,不斷猜測兇手究竟是誰,恰巧的是,故事結局十分出人意表,作者鋪排得十分緊湊。
《天使與魔鬼》講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頂尖科學家Leonardo Vetra有了重大的科學發現,發明了反物質(Antimatter),證實了《創世紀》大爆炸的能量來源,換言之他有能力複製天地創造的那一刻。在粒子物理學裡,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但是,梵蒂岡的總司庫Camerlengo Carlo Ventresca認為科學不能凌駕宗教之上,科學與宗教永遠是對立,並視科學為魔鬼產物,使世人越來越放棄信仰,因此他暗派殺手謀害Leonardo Vetra,還故佈疑陣,藉以掃除教會內較為開明的樞機主教,又假禍於從沒在書中現身的光明會。
要Langdon教授出場,必須要有符號才行,書中所描述的雙向圖(Ambigram)是光明會的符號,特點是從兩個方向都可以辨識,就像納粹黨徽、陰陽、十字。光明會是一群科學家所組成,400多年前科學被視為異端,光明會被天主教會殘酷地追捕,為了保障科學家的安全,設計了極度秘密的光明路徑,並以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的宗教藝術品作掩飾,指引前往四座科學祭壇,最終扺達光明會的總部。
雖然小說遭受教會抨擊,但仍不減讀者們的興趣,甚至吸引他們前往書中景點遊覽,尋幽探秘,間接地為當地帶來豐厚的旅遊收入及經濟效益。且看小說提及的四座科學祭壇及光明會總部,其實就是人民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聖彼得廣場(Saint Peter's Square)、勝利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拿佛納廣場(Piazza Navona)、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 Angelo)。
至於Dan Brown的信仰,他借用Langdon之口,說出了他的質疑:「要信仰就大膽無忌地相信,理性上相信種種奇蹟,還有種種行為準則,例如聖經、古蘭經、佛經。這些聖事宣稱,如果我不以某種特定的規範生活,我就會下地獄,我無法想像會有一個如此行事的神。」
他又道出了人們不能凡事依賴神,書中有位瑞士衛兵問:「可怕的事情降臨人間,人類悲劇似乎證明天主不可能既無所不能又善心,如果祂愛我們,又有力量改變我們的處境,他就會防止我們受苦。」這似乎是一般非教徒的疑問,且看梵蒂岡總司庫Camerlengo Carlo Ventrisca如何答:「小孩玩滑板,做父親的總不能事事都在背後跟著。小孩跌倒了,擦破了膝蓋的皮,他才會學會更小心。所以儘管你有力量干涉,保護你的小孩不受痛苦,但你愛他的方式,就是選擇讓他自己學會教訓,因為痛苦是成長的一部份。」
撇開宗教,《天使與魔鬼》是十分成功的小說,說到底,這只不過是偵探推理題材,但作者用了嶄新的包裝,加上電視劇的間場方式,將同一時段不同人物的故事交叉發展,吸引讀者追看下去,計算得十分準確,榮登暢銷書榜首,Dan Brown實至名歸。Dan Brown本是高中英語老師,於1998年出版首部著作《數位密碼》(Digital Fortress),2000年出版《天使與魔鬼》,2001年出版《大騙局》(Deception Point),這三套著作的銷售成績十分普通,到了2003年發行的《達文西密碼》才一炮而紅,還登上了各大書藉排行榜首位,使Dan Brown成為當今炙手可熱的暢銷小說家,今年他將會出版新著《失落的符號》(The Lost Symbol),相信讀者引頸以待。
2009/05/25
3 + 3 Photo Exhibition
展覽日期:2009年6月15日至24日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 展覽館一
展覽時間:
15.6.2009 (4pm - 8pm)
16 - 23.6.2009 (9am - 8pm)
24.6.2009 (9am - 6pm)
參展藝術家:葉青霖、阮漢威、張宏聲、溫錦輝、李業福、羅國華
展覽顧問:葉青霖
策展人:阮漢威
開幕禮
日期:15.6.2009 (星期一)
時間:4pm
附設手語翻譯
主禮嘉賓:
周達明太平紳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
馬登夫人, BBS, MBE, 太平紳士(馬登基金主席)
林彩珠女士(香港展能藝術會主席)
導賞團:
日期/時間:
15.6.2009 (星期一)/4:30pm
20.6.2009 (星期六)/2pm / 3pm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 展覽館一
免費入場,附設手語翻譯
交流座談會:
日期:20.6.2009
時間:3:30-5:30pm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 1號活動室
免費入場,座位先到先得,敬請致電2855 9548留座。
2009/05/24
Never Give Up!
Last week, the result of photo competition was announced that Jack won Outstanding Award again in Hong Kong Youth Cultural and Arts Competitions - Photography.
Congratulations!
I was still lack of fortune because my works were not recognized by the judges. Perhaps my works' composition was beyond a compass of judgment.
Don't let the failure discourages me!
Never give up!
I continue to make my effort to the best.
2009/05/20
Robert's Rules of Order
上週一晚,一位美國聾人朋友Harry遠道而來,在香港公幹差不多一個月,臨別在即,特別在其下榻的酒店借用會議室,為我們一班聽障義工舉行工作坊,講解基本議事程序(Bas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簡單來說,基本議事程序主要是動議(Motion)、和議(Second)、修訂(Amendment)、討論(Discussion)、投票(Vote)、通過(Pass)、擱置(Tabling)、中止(Adjourning)。
當有議題想提出來,便需問准會議主席的許可,在會議上動議,然後必須得到與會人士的和議,議題便可正式討論,大家分別陳述贊成與反對的觀點,並獲取支持。討論完畢,主席便以投票作出表決,如獲得三分之二的票數,動議便正式通過。
若然動議未夠完善,或想加插一些對己有利的條文,於是便可提出修訂動議,通過程序跟動議一樣,最後以投票作最終決定。
若然大家喋喋不休仍然未能得到任何共識,或者資訊不足以作決策(Decision-making),主席可以擱置動議,甚至中止會議。
在美國,一般學校都有基本議事程序的培訓,但在香港卻甚少此類訓練,多數在工作中學習,例如在立法會或公司組織的週年大會之類的場合便時常見到。
我們做義工多年,平時參與不少會議,有時候不懂控制會議節奏,又不控制討論時間,會議變得冗長,既浪費時間,會議氣氛又沉悶。基本議會程序是一個有效率又正式的決策系統,適當地運用有效又公平的方法去達到會議的目標,決策過程既公平又民主,因此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2009/05/18
香港市民對地質的興趣濃厚
岩石看似普通平常,但其實是地球的一部份,擁有跟地球同樣遠古的歷史,我們常見的一粒石頭,至少形式了六千萬年以上,石頭本身的故事更是精彩萬分,從熔岩到石頭,起碼經歷了高溫與冷卻,也經歷了地殼變動與風化侵蝕,見證了一生甜酸苦辣的痛楚,最終可能化作沙塵,從此湮沒了。
因火山爆發、斷層、接曲、海浪侵蝕等自然現象影響,使香港岩石地貌既獨特又多樣性,科學家根據岩石成分﹑分布和結構作分類,香港常見的岩石包括:火山岩(Volcanic Rock)、花崗岩(Granitic Rock)、沉積岩(Sedimentary Rock)、變質岩(Metamorphic Rock)。每一岩石種類,更包含了眾多不同特性與物質的岩石,散佈於港九新界各處,尤其新界東北及西貢一帶遍佈各種沉積岩與火山岩,佔全港面積約五分之一。由岩石構成的地貌,更是變化萬千,例如:高山、平原、湖泊、瀑布、島嶼等。若細心觀察地貌及異象(Abnormalities)的話,更會發現很多大自然威力的證據,馬屎洲的褶曲現象、東平洲的海蝕地貌、赤洲的斷層作用、望夫石的突岩形成、形形式式的風化作用、水流沖刷形成的各類瀑布與壺穴,均顯示了大自然的力量是何等驚人。
這些引人入勝的地質奇觀,近年來引起了很多市民的興趣,上週日的一場由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陳龍生教授主講的「天涯海角–香港地質與地貌」講座,便吸引了大批市民排隊入場,即使我來到排隊,也因滿額而被拒門外,甚為可惜。當天巧遇地質旅遊的同學Cindy,也跟我一樣,未能入場聽陳教授的專題講座。
這次由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許士芬地質博物館、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香港地質學會及香港科學館聯合舉辦的「香港地質360」展覽,於2009年5月17日至8月16日,假香港科學館展出,免費入場參觀。
展覽介紹香港的地質演變,岩石的褶曲和斷層構造、地形、礦物、岩石和化石,以及地質學在香港的應用,現場還展出香港常見的岩石樣本。透過今次展覽,向市民介紹香港的地質環境,提高大家對地質環境的關注保護。
每年春季,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與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合辦的地質導賞活動,反應也十分熱烈,這深深地反映了市民對岩石地質導賞的需求甚殷,也對香港獨特多采的岩石地貌具有濃厚的興趣。
一些旅遊團體看準了這一趨勢,便衍生出一種特色旅遊:「地質旅遊」,這是一個嶄新的專業名詞,英文名為Geotourism,現在字典還未收錄。世界各地關於「地質旅遊」的定義也不相同,Young Sir根據地質旅遊與生態旅遊之原則及特性,在地質學術與旅遊實踐兩者之間找出平衡點,將地質旅遊重新定義為:「在旅遊觀賞過程中,認識地球的非生物元素,例如天然地貌、地質、岩石、礦物及化石等之特性、形態及形成過程...了解地質保育、地質資源可持續性...給當地居民或整體地區社會、經濟、文化交流等實際好處」。
香港政府正在積極向聯合國申報為「世界地質公園」,以加強地質保育和發展生態旅遊。雖然有些學者擔心一旦成立地質公園後,會淪為賺錢工具,大批遊人湧入,對岩石地貌造成破壞,但是無可否認,「世界地質公園」的成立,更有助保護有地質特色的環境,並將地質學知識普及化,教育市民認識香港地質演變的歷史,間接推動本土經濟,發展旅遊品牌。
岩石保育,與生態保育一樣重要,需要透過公眾教育去灌輸保育意識,對大自然保留一份尊重。
2009/05/04
鵝眼看世界 II
全身披上黑色羽毛的天鵝,
流露一點高傲的神情,
身旁的天鵝則純白如雪,
竟無一點雜色,
高貴優雅。
前一陣子不停下雨,
二隻天鵝早已悶得發慌,
好不容易等到天晴,
牠們便急不及待出門郊遊去了。
會飛的同伴曾經說過,
位於西南方有一小島,
從高空俯瞰,
就像一隻又笑又跳的可愛小狗,
於是牠們便決定到此一遊。
這個小島的形成有段溫馨愛情故事,
鵝輩父老自古相傳,
在億億萬萬年前女媧煉石補青天之時,
一些填補用的碎物散落在大海裡,
形成島嶼。
其中二座島嶼具有靈性,
遙遙相對,
久而久之暗生情愫,
無奈島嶼岩石堅硬,
不能移動,
情人可望而不可即,
淒然相思。
此事感動了女媧娘娘,
施法興起風浪,
將二個島嶼的沙石靠攏起來,
泥沙與岩石沉積在二島之間,
漸漸形成連島沙地,
有情人終成眷屬啊,
這對情侶終於能彼此牽手,
一觸及便緊扣不放,
二島從此相連成一島。
時值五月天,
但一點也不覺炎熱,
反之涼爽如秋。
海風夾帶鹹魚味道,
向島上吹拂著,
黑天鵝樂得鬆毛拍翼,
跟白天鵝搖頭擺尾,
在島上四處閒逛。
島上瀰漫著熱鬧氣氛,
只見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白色圓包子,
頂上蓋上紅色搶眼的「平安」大字,
原來那是島上居民流傳下來的吉祥物,
家家戶戶都購買旁身,
以保平安。
天鵝走近索聞,
奇怪沒有包香,
只開得一股化學氣味,
原來那些「包子」只是仿製品而已,
仿真度真高。
幸好牠們也不用太失望,
轉角處,
飄來陣陣包香,
濃濃蒸氣下,
一盤大小一致的白色包子出爐了,
香噴噴又熱辣辣,
蒸氣慢慢散去,
碗子般大的包子晶瑩無比,
遠看時,冒煙的白色石頭,
近看時,軟如棉吹彈得破。
趁著平安包熱騰騰,
天鵝急不及待進食,
幾乎嗆著了。
吃飽了肚子,
牠們繼續上路,
一盞茶時分,
便到了一處既窄且長的沙灘。
難得天氣晴朗,
吸引了弄潮兒到此玩樂。
這邊廂,只見一群年青人類正在玩球,
好不高興,
天鵝也想參與其中。
另一邊廂,
只見金毛綠眼的高大人類在曬太陽,
好不寫意,
他們幾乎光著身子,
僅用少許布料遮掩著。
那邊廂,
有對小情侶在戲水,
弄得鵝頭一臉水珠。
連島沙洲形成堅硬的陸地後,
有不少人類在此定居,
大部分都是漁民,
世代不斷繁衍,
加上島外人類遷居於此,
形成一個小社區,
熱鬧無比。
橫街窄巷之間,
各式商店琳瑯滿目,
社區設施應有盡有,
生活倒也方便。
但是人多之處,
最易感染細菌,
若不注重環境清潔及個人衛生,
病菌傳染速度更甚於天鵝繁殖。
百多年前,
小島曾經發生一場瘟疫,
奪去多人生命,
後來居民在北帝廟參拜,
祈求神明保佑,
結果疫症消失了。
諷刺的是,
豬流感目前正在肆虐世界各地,
人類幾乎聞豬色變,
弄得惶惶不可終日。
稍一處理不慎,
百多年前的瘟疫恐怕再度重演。
觀乎近十年之三大疫症,
諸如禽流感、沙士、豬流感,
無不與人類生活有關。
這些惡菌本來只在禽畜之間傳播,
鮮有人類感染,
無奈人類饞嘴,
嚐肉甚於素食,
因此飼養業發展迅速,有利可圖,
殊不知工作人員預防傳染病意識極低,
與禽畜朝夕共處,
萬一豬兄雞姐不幸染病,
人類哪有不受感染之理?
禽畜飼養工場隱藏了疫症危機,
當中以沙士疫症最嚴重,
竟然由果子狸傳染出去。
最慘絕人寰的,
要數十多年前的禽流感,
雞公鴨姑及一眾後輩慘遭滅門,
連天鵝那麼純潔高貴,
都不能倖免於難。
雞鵝鴨豬牛一族要問問人類,
經此一疫,
可曾自身反省?
不知不覺間,
天鵝信步走到北帝廟廣場,
這裡搭建了數座竹棚。
原來島民為了紀念百多年前的一場瘟疫,
每年佛誕舉行太平清醮,
整個醮期一連五天
全島齋戒三天。
北帝廟旁邊的神棚上,
則掛滿塔香及燃點巨型香燭,
信眾多在此參拜及化衣。
除了超渡亡魂、感謝神恩外,
還祈求風調雨順,
事事平安。
太平清醮本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人類的傳統,
由於飄色大巡遊及搶包山已成了國際旅遊盛事,
吸引了不少藍眼睛金頭髮白皮膚的人類參觀,
只見他們對神棚一切感到好奇,
時而舉起相機拍照,
時而探頭往裡張望,
他們十分尊重島民的傳統
不會干擾祭祀活動之進行。
廣場中央是上演神功戲的戲棚,
化了濃妝的戲子,
在台上唱起來,
每一個尾字幾乎都要拖長來唱,
呀~呀~~呀~~呀~
天鵝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都聽不懂,只好走開。
旁邊一座神棚,
內有大士王、土地公、山神,
這三大紙紮神像造型威武,
高達數十尺,約人類的三倍,
天鵝乍看也嚇了一跳,
差點要雞飛狗走...不對,鵝飛鵝走才對。
在醮場內
有三座高逾五十尺之飽山轟立其中,
掛滿了平安包,
但包子開始發黃,
顯然掛了多天,
聞說這些包子會依照傳統,
免費派給島民,
以保平安。
黑白天鵝開心遊玩,
但時光總是匆匆過,
只見鹹蛋黃掛在天上,
散發橙黃光輝,
染滿天空,
這情景像是提醒牠們是時候回家。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多得千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為天鵝寫下了如此趣緻的詩歌,
此時就像配樂般,
伴著黑白天鵝歸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