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菊
紫瓣一片片如海,花開春意意無盡;
花香飄來來蜂蝶,眉花眼笑笑春風。
假連翹
孤枝一身串串金,風搖飄落點點黃;
花開花落本無常,捨身成仁真君子。
五星花
繁星點點,紅星棉棉,跟你眨眼眨不停;
五星紅花,嬌小玲瓏,姑娘撒嬌把你醉。
羽毛楓
傲氣風骨挺胸膛,不偏不倚性硬朗;
紅楓羽衣似柔情,我為河山存浩氣。
紅花嘉樂花
雜亂無章一片紅,當中只有我常紅;
懶理賞花世俗見,綻放芬芳猶自樂。
白菊
白瓣片片黃中央,點綴綠叢添芬芳;
隨風飄飄春意盈,似為世人報春福。
鬱金香
瓣瓣片片呈鐘形,花蕊芳香惹蜂纏;
柔情蜜意隨風送,無盡愛意寄相思。
風信子
嬌媚一身華麗衣,紅藍黃紫任你穿;
百花嬌艷獻芳華,風吹搖擺惹我憐。
黑松
身披綠衣我獨闖,剛毅堅屈獻精壯;
懶理天地盡變遷,莫擋去路我自強。
紅槭
滿樹紅葉疑秋來,夕陽照下添金邊;
葉下珠子花綻放,火樹贈暖片片情。
水仙花
一片綠草中,清雅不隨俗;
俗世洪流中,盡顯我品性。
孤芳自賞中,我帶我嬌柔,
凡夫俗子中,何處尋芳蹤?
2012/03/26
黃凱芹演唱會讓我尋回那些年的回憶
黃凱芹踏入樂壇已25年,為隆重其事,特於香港體育館舉辦兩場《黃凱芹True Colors 25週年演唱會》,前晚我欣賞首場演出,真的讓我尋回那些年的回憶。
黃凱芹原是港台DJ,後來憑一首《再遇》參加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而晉身樂壇,其後推出的歌曲均大受歡迎,可惜未能打入每年樂壇的十大金曲,後來他在樂壇的際遇浮起浮沉,經歷起跌,始終未能躋身頂尖歌手行列,跟四大天王平起平坐,實屬遺憾。
黃凱芹早期作品多屬分手傷感的情歌,如《雨中的戀人們》、《傷感的戀人》、《情未了》等,風格清新,詞風唯美,容易上口,加上電台與電視的催谷宣傳,真的吸引那年頭還在求學的年輕人,所以,演唱會甫一開場,黃凱芹便獻唱了多首早期作品,台下聽得如痴如醉,因為太熟悉這些歌曲,觀眾也跟著唱和,氣氛熾熱。
演唱會開三面台,實而不華,黃凱芹大部份時間以歌會友,大騷歌喉,又自彈自唱,盡獻其音樂才華。唯一極具瞄頭,便是他跟性感舞蹈員的火辣大膽演出,場面極具挑逗但不會過份色情,台下觀眾看得嘩聲四起,熱血沸騰。黃凱芹的歌曲大部份都是平實的,很少像許志安《翻騰》般充滿挑逗的野性味道,所以在演唱會作這樣的大膽演出,實叫人意外,或許,這是演唱會的常見元素吧,因其他歌手開演唱會大多有類此環節。
黃凱芹請來三位久違了的嘉賓,全都是跟他合唱過的女歌手,當中以周慧敏出場最掀起高潮,大部份歌迷都視他們為金童玉女。2002年,黃凱芹闊別七年後重返樂壇所舉行的《Long Time No See演唱會》,當時周慧敏還未復出,未能一起合唱《情未了》,但今次演唱會,他倆的合唱便是完美結合,他還戲稱,《情未了》是他與她二人的BB,今年全新合唱的《長痛不如短痛》則是第二胎。
至於《流離所愛》,久未露面的余劍明變了肥師奶,乍看還以為她懷孕,這首歌曲的受歡迎程度一點不下於《情未了》,但要數掀起卡拉OK熱潮的,則非《哪裡的天空不下雨》莫屬,合唱者梁雁翎甫一出場,我差點忘記了這位昔日飛圖一姐,當年飛圖不斷推出卡拉OK歌曲,街知巷聞,成功製造卡拉OK的風氣,這些回憶,就在黃凱芹今次演唱會一一重溫了。
黃凱芹不算大紅大紫的偶像派歌手,他是極有實力的創作歌手,即使曾經闊別樂壇七年,又長居於加拿大,但他仍保持一貫集作曲、填詞、演唱於一身的風格,不會為增加知名度及唱片銷量而流俗,實屬難能可貴。雖然他久別香港樂壇,但他每年都會自資推出唱片,碟內歌曲全是自己包辦作曲、填詞、演唱,在欠缺宣傳的情況下,若不是他的忠實歌迷,實不知唱片已靜悄悄在唱片店推出售賣。
《我的爸爸》便是這樣低調下推出的作品,黃凱芹唱畢此曲與《一生何求》後,憶起亡父,便禁不住流下男兒淚,場面感人。之後重唱梅艷芳成名作《似水流年》,唱出了對時光流逝後的無限思念與萬般感觸,傷感味道一點也不下於原唱者。無論時光如何飛逝,黃凱芹的歌迷一直對他不捨不棄,這25年來,他們經歷了求學戀愛結婚,但依然對偶像忠心不二,這晚,他們一起合唱《青蔥歲月》,見證了難得可貴的情誼。
25年是一個不短的日子,來維持自己喜愛的工作也是一個不容易的事情,在《True Colors 25週年演唱會》上,黃凱芹敬業樂業的精神可嘉,相信他會繼續自己一貫唱作風格,也不會「離家出走」。最後,他唱出《My Way》作結,跟歌迷道別。
順帶一提,我真完全料不到黃凱芹會唱出《無名小子》,我一直很喜歡這首歌,當年《伙頭智多星》大受歡迎,可能因為25週年有重溫意味,使這首卡通片的主題曲有重現的一天。
2012/03/24
媽媽的菜單 7 - 養顏清齋湯、雞柳炒芥蘭
天地萬物總有一陰一陽,一正一反,相互平衡,菜餚也如是,總不能全都是鹹味與濃味的菜式,必有甜味與清淡的。
是晚,我家老媽煮了一濃一淡一鹹一甜的菜式,首先介紹雞柳炒芥蘭,芥蘭當造季節已過,夏天將臨,菜市場快沒有芥蘭供應,要吃的要等到來冬時候。此時的芥蘭,味帶少苦,適宜用濃醬豉汁炒雞柳。配料有芥蘭、西芹、洋蔥、雞柳、燒肉、雲耳、胡蘿蔔,然後一起在鑊裡炒熟,再加點上湯,略煮一會便可。
如此濃味,當然要一些清淡的湯水配合,養顏清齋湯主要配料是粟米、栗子、胡蘿蔔、無花果、木瓜、龍眼乾、薏苡仁、黑豆,不需要下糖,因無花果、木瓜、龍眼乾本已清甜,正好將甜味帶出來,使湯水清甜滋潤,以中慢火煲二至三小時便可飲用。
是晚,我家老媽煮了一濃一淡一鹹一甜的菜式,首先介紹雞柳炒芥蘭,芥蘭當造季節已過,夏天將臨,菜市場快沒有芥蘭供應,要吃的要等到來冬時候。此時的芥蘭,味帶少苦,適宜用濃醬豉汁炒雞柳。配料有芥蘭、西芹、洋蔥、雞柳、燒肉、雲耳、胡蘿蔔,然後一起在鑊裡炒熟,再加點上湯,略煮一會便可。
如此濃味,當然要一些清淡的湯水配合,養顏清齋湯主要配料是粟米、栗子、胡蘿蔔、無花果、木瓜、龍眼乾、薏苡仁、黑豆,不需要下糖,因無花果、木瓜、龍眼乾本已清甜,正好將甜味帶出來,使湯水清甜滋潤,以中慢火煲二至三小時便可飲用。
2012/03/23
媽媽的菜單 6 - 雙菇炒椰菜、西芹炒豆角
今次介紹雙菇炒椰菜,椰菜爽甜,含有豐富纖維與維他命B6,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與腸胃暢通。先椰菜、蘑菇與鮮冬菇切片,在熱鑊中下適量的橄欖油,然後把蘑菇與鮮冬菇炒香,再倒入椰菜一起炒,最後加少許上湯即成,方便易做。
至於西芹炒豆角,先將西芹斜切,豆角洗淨,然後下鑊一起炒,再加些切碎了的欖角,聞起來很香,令人食指大動。
飲食要均衡,也盡量要少肉多菜,這才是吃出健康。
至於西芹炒豆角,先將西芹斜切,豆角洗淨,然後下鑊一起炒,再加些切碎了的欖角,聞起來很香,令人食指大動。
飲食要均衡,也盡量要少肉多菜,這才是吃出健康。
2012/03/22
媽媽的菜單 5 - 繁星雜錦粒粒炒、阿媽炒飯
烹飪說易不易,說難不難,當然不用做到餐廳大廚的專業水準,簡簡單單吃得健康便是了。
今次介紹「繁星雜錦粒粒炒」,只須準備青豆、粟米、叉燒、冬瓜、翠瓜、紅蘿蔔等食材,全部切粒,然後一起在鑊裡炒,再加點上湯,魚湯,或清雞湯,或豬骨湯,或清水,悉隨尊便,略煮一會便成,簡單易做又健康。
上述材料也可炒一碟飯,健康有益。
今次介紹「繁星雜錦粒粒炒」,只須準備青豆、粟米、叉燒、冬瓜、翠瓜、紅蘿蔔等食材,全部切粒,然後一起在鑊裡炒,再加點上湯,魚湯,或清雞湯,或豬骨湯,或清水,悉隨尊便,略煮一會便成,簡單易做又健康。
上述材料也可炒一碟飯,健康有益。
2012/03/21
吃得不愜意的一頓晚餐
難得有朋自遠方來,帶他們往赤柱美利樓一間越南餐廳進膳,環境別具風情,食物也不算差,但是招待不周,令大家失望了。
週日晚上,餐廳座無虛席,幸好訂了檯準時七時半入席,不然不知還要等多久。甫坐下已十五分鐘,竟沒有一個侍應來招待,連遞上清水的基本招待也欠奉。點菜落單後,也得等大半小時才到,等得朋友們都沒有心機,還要漏單。
這樣的招待,對食物的享受也大減了。
也許等得太久,作為前菜,香辣雞/豬肉生菜包清新中帶點少辣,吃下甚感滿足。越式香橙燴鴨則觀感普通,鴨肉淡而無味,全靠香橙芡汁帶來味道,這碟菜值得158元嗎?
椰香青咖喱雞較好,青咖喱的辣味,配合椰汁與香草,能刺激味蕾,拌飯一流,老實說,當晚餸菜太少,全靠青咖喱才讓我們吃上大半碗飯,我突然懷念餐廳的前身 - 香辣屋,可惜結業搬遷了。
馬拉盞雜菌炒雜菜普通,馬拉盞帶來南洋風味,使一碟蔬菜更為可口。平時在家吃蒸魚多是清蒸加豉油,越南的蒸魚是否相同呢?果然不同,鱸魚內臟清掉乾淨,然後將碎雞肉、鹹梅、香草、紅番椒釀入魚肚烹煮,遞上檯時附設小型火爐,讓魚肉保持滾熱,吃起來暖烘烘。香料讓鱸魚更清香,魚汁拌飯也是一流。這碟菜很受食客歡迎,只是198元未免太貴了,但望著赤柱海灣,清涼海風下進餐,如此美景,還嫌甚麼呢?
左等右等,大蝦粉絲煲原來侍應漏單了,趕快入單再等將近半小時才上桌。大蝦鮮味滲入粉絲裡,使粉絲帶有蝦香,十分惹味,也不枉大家等到頸長了。
越南餐廳今次招待失準,讓客人久等得失去了耐性,即使未吃飽也不想再點菜了。
埋單後,眾人轉往麥記飲咖啡吃蛋糕....
週日晚上,餐廳座無虛席,幸好訂了檯準時七時半入席,不然不知還要等多久。甫坐下已十五分鐘,竟沒有一個侍應來招待,連遞上清水的基本招待也欠奉。點菜落單後,也得等大半小時才到,等得朋友們都沒有心機,還要漏單。
這樣的招待,對食物的享受也大減了。
也許等得太久,作為前菜,香辣雞/豬肉生菜包清新中帶點少辣,吃下甚感滿足。越式香橙燴鴨則觀感普通,鴨肉淡而無味,全靠香橙芡汁帶來味道,這碟菜值得158元嗎?
椰香青咖喱雞較好,青咖喱的辣味,配合椰汁與香草,能刺激味蕾,拌飯一流,老實說,當晚餸菜太少,全靠青咖喱才讓我們吃上大半碗飯,我突然懷念餐廳的前身 - 香辣屋,可惜結業搬遷了。
馬拉盞雜菌炒雜菜普通,馬拉盞帶來南洋風味,使一碟蔬菜更為可口。平時在家吃蒸魚多是清蒸加豉油,越南的蒸魚是否相同呢?果然不同,鱸魚內臟清掉乾淨,然後將碎雞肉、鹹梅、香草、紅番椒釀入魚肚烹煮,遞上檯時附設小型火爐,讓魚肉保持滾熱,吃起來暖烘烘。香料讓鱸魚更清香,魚汁拌飯也是一流。這碟菜很受食客歡迎,只是198元未免太貴了,但望著赤柱海灣,清涼海風下進餐,如此美景,還嫌甚麼呢?
左等右等,大蝦粉絲煲原來侍應漏單了,趕快入單再等將近半小時才上桌。大蝦鮮味滲入粉絲裡,使粉絲帶有蝦香,十分惹味,也不枉大家等到頸長了。
越南餐廳今次招待失準,讓客人久等得失去了耐性,即使未吃飽也不想再點菜了。
埋單後,眾人轉往麥記飲咖啡吃蛋糕....
2012/03/20
主僕情誼深厚的感人電影 - 《桃姐》
年紀大了,有時自己難免考慮將來年老,是否要搬進老人院安享餘生,抑或有子女伴隨終老,而且自己打工收入微薄,真的難以保障退休後有安穩生活,恐怕還得勒緊褲頭過日子。香港社會人口老化,但安老服務稍嫌不足,以安老院為例,政府宿位供不應求,長者輪候苦等,私家老人院又良莠不齊,更加令人對退休生活感到擔憂,這就是《桃姐》帶給我的主要觀感。
許鞍華執導的《桃姐》,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社會現實電影,更難得是邀得天王巨星劉德華夥拍葉德嫻演出,不僅能延續他倆銀幕上的母子情,也能將長者晚年生活如實反映,讓觀眾思考安老問題,同時,電影也給機會讓做人子女的反思自己是否事親至孝,藉以改善兩代和睦。
電影故事十分簡單,根據編劇李恩霖(Roger)與他家老僕人鍾春桃(桃姐)的真摯情誼故事改篇,劇情主要講述桃姐中風後入住安老院到生命結束的晚年生活。難得電影拍法平實,沒有過度渲染大哭大悲的慘情,反而從平實中滲透出傷感,令觀眾深思細味,這才是電影成功的一個因素,也是許導演的功力所在。
主僕深厚的情誼,使電影令人感動至深,桃姐一生為李家工作,看著Roger出生到長大,起居飲食都照顧得無微不至。Roger一家並不富有,只是住在美孚新邨的中產家庭,桃姐卻為李家工作了六十年,十分忠心耿耿。難得Roger對桃姐視為乾媽,對她不離不棄,更送其最後一程,主僕情誼之深厚,已超越一般母子情,在今時今日香港社會,更屬難能可貴。
現在家庭傭工甚少像桃姐的僕人,多為菲律賓藉及印尼藉,她們就像桃姐一樣寄居主人家,照料他們起居飲食,不過,基於文化差異與語言不通,外藉傭工與本地家庭的關係發生磨擦時有所聞,有些主人對外傭施以虐待,有些外傭甚至對主人施展報復,如此欠缺互信的惡劣關係,更使兩者的隙縫更顯加深至不能彌補,尤其近來外傭爭居港權的司法覆核與早前菲狂警瘋殺港人質的事件,更使兩者處於敵對狀態,若仇恨不冰釋,中菲之間的和諧相處恐難以促進。
不過話說回來,菲傭、印傭、泰傭對香港家庭貢獻很大,這是無可否認的。我們也相信,有些港人家庭厚待外傭,視其如一家人,我也見過朋友一家與外傭和睦相處,甚至服侍已超過十年,這種中外主僕情誼,一點也不下於Roger跟桃姐,這些題材可以拍出《桃姐》的菲傭版,相信會令人感到共鳴。
談到家庭傭工,也帶出另一個社會現象,就是港孩問題,現代小朋友過份依賴傭工,生活料理能力薄弱,洗頭、穿衣、縛鞋帶等基本自我料理的事宜都不懂,更遑論打掃、洗衫、煮飯等家務了。《桃姐》開首,就是對港孩現象作出諷刺,這一幕講述桃姐中風送院後,Roger在家竟然不懂開啟洗衣機,要翻出電器說明書來細閱。今天的港孩,將來長大成為中年,恐怕就如同電影中Roger一樣了,因此,為人父母者應帶子女去看一看《桃姐》。
不得不佩服電影的資料搜集相當詳盡,《桃姐》主要場景都在私營安老院,坊間有很多私營安老院,大多由內地新移民擔任院長或負責人,電影便找來宮雪花及秦海璐扮演,滿口鄉音的語調令人會心微笑。電影深刻細膩地刻劃安老院的生活境況,諸如兩位老伯調亂假牙、某老伯問人借錢去嫖妓、中年婦人因長期腎洗而入住安老院、派月餅慈善活動的虛偽等細節,據說是真有其事,並非故亂虛構。這些細節看似有趣,但其實真的笑不出來,只感到現實充滿荒謬與可悲,人們為了甚麼生存呢?是否要證明活著的價值?長者晚年到了這種境地,其實需要尊重,即使一丁點的尊重也很重要。在戲院現場,當電影講到這個生活細節,我身後的觀眾嘻哈笑個不停,仿似在看笑料百出的喜劇,這是何其反感。
演員方面,葉德嫻將中風長者角色演得維妙維肖,從媽姐的節儉性格到中風後生活窘態,都十分神似,加上老人斑的妝容,活脫脫就是一個桃姐,難怪外國評審看了葉德嫻真人也大感意外。葉德嫻真的做到形神俱似,影后之名果是實至名歸,也令《桃姐》電影更得到社會注意。
葉德嫻與劉德華多年老友,合作無間,他倆的母子情演得真切,一點也不似做戲,在他們拖手步出戲院的一幕,即使看不見正面,從背影中已完全流露出他們兩人之間的默契,這種默契更勝上一部1985年的《法外情》系列。至於劉德華飾演Roger,的確令人產生好感,他對長輩的關懷備至,充份在身體力行上實踐出來,完全不是只得講字。不過,總覺得演慣了英雄警察的劉德華,今次扮演平凡小人物,就是欠了一點點,無論他如何遮掩,總是滲出了大明星的氣質,相對之下,張學友在《月滿軒尼詩》的平凡小人物更為突出。
電影另一意外之處,便是邀請很多演員客串,例如洪金寶、詹瑞文、黃秋生、杜汶澤等,也請來一些在銀幕上久未露面的演員客串,例如梁天、譚炳文、宮雪花、黎燕珊等,可見許鞍華與劉德華兩人的人脈很廣,深得人緣。
近年電影多是3D電影特技大製作,或警匪鬥智的奇案片,或無厘頭的談情片,社會現實電影反而買少見少,尤其現在處於港片艱難經營時期,電影製作人不願投資這類型題材,許導演還要四處籌集資金,幸得劉天王投資,不然就沒有《桃姐》的誕生,這再一次反映香港電影的現實,與年產百部的時代相差遠矣。
《桃姐》是充滿誠意的電影,對長者,特別是老傭工,更是致以無比敬意。桃姐看事情淡定隨意,順其自然,對朋友真誠交往,毫不計較,我們從桃姐身上,看到活著的直理,若要活得有意義,便得明白生有時,死有時,「蒸生瓜有時,賣鹹鴨蛋有時」,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只要少些埋怨,做好自己本份,才是真正活著,桃姐就是表表者。
許鞍華執導的《桃姐》,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社會現實電影,更難得是邀得天王巨星劉德華夥拍葉德嫻演出,不僅能延續他倆銀幕上的母子情,也能將長者晚年生活如實反映,讓觀眾思考安老問題,同時,電影也給機會讓做人子女的反思自己是否事親至孝,藉以改善兩代和睦。
電影故事十分簡單,根據編劇李恩霖(Roger)與他家老僕人鍾春桃(桃姐)的真摯情誼故事改篇,劇情主要講述桃姐中風後入住安老院到生命結束的晚年生活。難得電影拍法平實,沒有過度渲染大哭大悲的慘情,反而從平實中滲透出傷感,令觀眾深思細味,這才是電影成功的一個因素,也是許導演的功力所在。
主僕深厚的情誼,使電影令人感動至深,桃姐一生為李家工作,看著Roger出生到長大,起居飲食都照顧得無微不至。Roger一家並不富有,只是住在美孚新邨的中產家庭,桃姐卻為李家工作了六十年,十分忠心耿耿。難得Roger對桃姐視為乾媽,對她不離不棄,更送其最後一程,主僕情誼之深厚,已超越一般母子情,在今時今日香港社會,更屬難能可貴。
現在家庭傭工甚少像桃姐的僕人,多為菲律賓藉及印尼藉,她們就像桃姐一樣寄居主人家,照料他們起居飲食,不過,基於文化差異與語言不通,外藉傭工與本地家庭的關係發生磨擦時有所聞,有些主人對外傭施以虐待,有些外傭甚至對主人施展報復,如此欠缺互信的惡劣關係,更使兩者的隙縫更顯加深至不能彌補,尤其近來外傭爭居港權的司法覆核與早前菲狂警瘋殺港人質的事件,更使兩者處於敵對狀態,若仇恨不冰釋,中菲之間的和諧相處恐難以促進。
不過話說回來,菲傭、印傭、泰傭對香港家庭貢獻很大,這是無可否認的。我們也相信,有些港人家庭厚待外傭,視其如一家人,我也見過朋友一家與外傭和睦相處,甚至服侍已超過十年,這種中外主僕情誼,一點也不下於Roger跟桃姐,這些題材可以拍出《桃姐》的菲傭版,相信會令人感到共鳴。
談到家庭傭工,也帶出另一個社會現象,就是港孩問題,現代小朋友過份依賴傭工,生活料理能力薄弱,洗頭、穿衣、縛鞋帶等基本自我料理的事宜都不懂,更遑論打掃、洗衫、煮飯等家務了。《桃姐》開首,就是對港孩現象作出諷刺,這一幕講述桃姐中風送院後,Roger在家竟然不懂開啟洗衣機,要翻出電器說明書來細閱。今天的港孩,將來長大成為中年,恐怕就如同電影中Roger一樣了,因此,為人父母者應帶子女去看一看《桃姐》。
不得不佩服電影的資料搜集相當詳盡,《桃姐》主要場景都在私營安老院,坊間有很多私營安老院,大多由內地新移民擔任院長或負責人,電影便找來宮雪花及秦海璐扮演,滿口鄉音的語調令人會心微笑。電影深刻細膩地刻劃安老院的生活境況,諸如兩位老伯調亂假牙、某老伯問人借錢去嫖妓、中年婦人因長期腎洗而入住安老院、派月餅慈善活動的虛偽等細節,據說是真有其事,並非故亂虛構。這些細節看似有趣,但其實真的笑不出來,只感到現實充滿荒謬與可悲,人們為了甚麼生存呢?是否要證明活著的價值?長者晚年到了這種境地,其實需要尊重,即使一丁點的尊重也很重要。在戲院現場,當電影講到這個生活細節,我身後的觀眾嘻哈笑個不停,仿似在看笑料百出的喜劇,這是何其反感。
演員方面,葉德嫻將中風長者角色演得維妙維肖,從媽姐的節儉性格到中風後生活窘態,都十分神似,加上老人斑的妝容,活脫脫就是一個桃姐,難怪外國評審看了葉德嫻真人也大感意外。葉德嫻真的做到形神俱似,影后之名果是實至名歸,也令《桃姐》電影更得到社會注意。
葉德嫻與劉德華多年老友,合作無間,他倆的母子情演得真切,一點也不似做戲,在他們拖手步出戲院的一幕,即使看不見正面,從背影中已完全流露出他們兩人之間的默契,這種默契更勝上一部1985年的《法外情》系列。至於劉德華飾演Roger,的確令人產生好感,他對長輩的關懷備至,充份在身體力行上實踐出來,完全不是只得講字。不過,總覺得演慣了英雄警察的劉德華,今次扮演平凡小人物,就是欠了一點點,無論他如何遮掩,總是滲出了大明星的氣質,相對之下,張學友在《月滿軒尼詩》的平凡小人物更為突出。
電影另一意外之處,便是邀請很多演員客串,例如洪金寶、詹瑞文、黃秋生、杜汶澤等,也請來一些在銀幕上久未露面的演員客串,例如梁天、譚炳文、宮雪花、黎燕珊等,可見許鞍華與劉德華兩人的人脈很廣,深得人緣。
近年電影多是3D電影特技大製作,或警匪鬥智的奇案片,或無厘頭的談情片,社會現實電影反而買少見少,尤其現在處於港片艱難經營時期,電影製作人不願投資這類型題材,許導演還要四處籌集資金,幸得劉天王投資,不然就沒有《桃姐》的誕生,這再一次反映香港電影的現實,與年產百部的時代相差遠矣。
《桃姐》是充滿誠意的電影,對長者,特別是老傭工,更是致以無比敬意。桃姐看事情淡定隨意,順其自然,對朋友真誠交往,毫不計較,我們從桃姐身上,看到活著的直理,若要活得有意義,便得明白生有時,死有時,「蒸生瓜有時,賣鹹鴨蛋有時」,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只要少些埋怨,做好自己本份,才是真正活著,桃姐就是表表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