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2

地質公園3G

今天講起3G,多數指無線通訊與國際互聯網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訊系統,但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所講的3G,則指地質多樣性(Geodiversity)、地質保育(Geoconservation)、地質公園(Geopark)。這三個G互相關係十分密切,缺一不可。

香港成立地質公園(Geopark),就是為了向市民宣揚地質保育訊息的及鼓勵大家珍惜地球資源(Geoconservation),因為香港的地質地貌十分豐富,種類繁多(Geodiversity),每一種岩石地貌都具有千萬年以上的歷史,彌足珍貴,必須加強保育,以免破壞。

香港地方面積雖然不大,但卻擁有多種不同岩石、礦物、地質構造和現象、地貌和地形景觀,活像一座地球科學博物館,因此香港也有足夠條件發展地質旅遊。

就拿香港海岸地貌來說,便有多種侵蝕現象,例如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拱、海蝕隙、海蝕柱和吹穴,這些都是海浪不斷拍打侵蝕而成的地貌景觀。陸地上的景觀也不遑多讓,我們所熟識的獅子山與望夫石,各有不同特徵,都是由於物理、化學或生物風化的作用所影響,形成各種侵蝕分裂現象,只要賦予一些想像力,便成為維妙維肖的天然雕刻傑作。

因此,香港政府於2009年11月3日正式成立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是全港首個以地質保育為主的大型主題公園。地質公園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劃分為西貢火山岩園區及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地質公園的成立,對香港獨有的地貌景觀加以保育,也對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地貌環境加強保護,更可推動全面可持續綠色旅遊的發展,使公園範圍內外的居民也能直接得到經濟效益。

漁護署早前舉辦「奇岩妙拍」攝影比賽,趁著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藉此鼓勵市民欣賞香港獨特的地貌岩石景觀及文化。比賽共分風景組及快拍組,前者主要展示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的壯麗景觀,後者則展示地質公園內所發現的有趣岩石、獨特文化及人文景觀。

以下是我參賽的作品,可惜全部落選了:


除了這一幅,得到「快拍組」優異獎:

2011/05/11

西貢攝遊記

難得偷了半天假期,相約友人去西貢閒逛。這日天朗氣清,浸浴在陽光中,熱出了一身汗,曬出了一身黑。


去西貢多是過境性質,轉車往萬宜水庫或北潭涌,很少在市中心逗留,因此今次在西貢留得更久,看得更多。


由碼頭出市中心,穿過橫街窄巷,沿著翠塘花園堤波,經過船廠,一路往對面海村,直至西貢水警東分區基地為止,從熱鬧到寧靜,西貢給人旺中帶靜,靜中帶旺的感覺。從碼頭到市中心,是小社區,這裡最熱鬧,各式商舖應有盡有,中西食肆悉隨尊便。宜春街與翠塘花園之間的橫街窄巷,猶如八卦陣迷宮,有一種探險的味道,十分有趣。從翠塘花園到對面海村,沿途所見的民房都是典型漁村格局。走到盡頭的泰湖閣,則是寧靜的社區,面對汪洋大海,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這裡十分適宜退休人士居住。


在市中心找了一間西餐廳享受午餐,餐廳佈置古典優雅,坐得舒適。點了兩款午餐,不過不失,意式燴飯不是正宗意大利米,只不過用了香港絲苗米來煮而已;至於烤雞沙律,犯了香港沙律的毛病,西方吃沙律多是橄欖油,絕不會添加白色沙律醬,否則會掩蓋新鮮蔬菜的清香。


西貢天后古廟前的空地,正在搭建戲棚,為第三十六屆西貢街坊會理事就職典禮暨天后寶誕上演神功戲。搭棚技術雖不是香港獨有,但卻是香港的特色,堪稱是香港的一門建築藝術。搭棚是很好的攝影題材,因充滿了線條美,如能在雜亂中拍出美感,這才是高手境界。


時間過得真快,輕鬆逛閒便消磨一個下午,樂而忘返。
 

2011/05/10

《豆泥戰爭》觀後感:人性本野蠻,靠文明包裝

載譽重演的《豆泥戰爭》,上星期五晚首演,我專程去捧場,全堂滿座。


作為「法國五月」的其中一齣話劇,《豆泥戰爭》改編自法國劇作家Yasmina Reza的得獎劇作《The God of Carnage》。在第20屆香港舞台劇獎中,《豆泥戰爭》便獲得喜劇/鬧劇組別的最佳導演(司徒慧焯)、最佳男主角(高翰文)及最佳女主角(彭杏英)三個獎項。

《豆泥戰爭》(Le Dieu du Carnage)劇情很簡單,講述兩對夫婦就雙方兒子毆鬥而相約談判,討論和解方案,起初各自有禮,冷靜對話,後來一連串小事觸發四人敏感神經,慢慢失去理性,互相指罵。時而雙方家長口角,二對二;時而雙男對雙女,又二對二;時而三對一,圍攻一人;時而夫婦之間內鬨,互罵不是,一對一。本是一場文明的對話,卻以野蠻方式結束。

《豆泥戰爭》全劇1小時30分鐘,場景只是HOULLIE夫婦的家,四名演員就這樣不斷說話,雖是口水多過茶,但氣氛卻毫不沉悶,反而慢慢激烈起來,他們慢慢卸下斯文有禮的外表,引發出內心潛藏的原始性格,真的是笑中有淚。

不得不佩服法國劇作家Yasmina Reza言辭之精鍊及抵死的對白,她對人性看得透徹,人類本性原本就是野蠻,在道德的枷鎖下,才作出文明的包裝及自我的規範,顯示高人一等,說得白一點,這便是虛偽。

《豆泥戰爭》這個翻譯劇名起得很妙,四人因一些小事所觸發的一場戰爭,這場風波反映了人性,從男女關係、婚姻關係,以及人際關係,原來你我甚至每一個人,都是靠「化妝」來遮掩自己的本性,即使親密如兩夫婦,亦各有秘密。就像REILLE夫婦,Michel一運都是和是佬,企圖調解各人幾乎按捺不住的不滿與衝突,可是當太太也對自己咆哮的時候,自己再也忍不住了,怒道:「婚姻是上帝賜予我們的艱苦考驗。」這一句令觀眾爆笑起來,但這是現實戀愛婚姻的辛酸淚,有誰不會例外呢?當然,兩夫婦相處在於忍耐與禮讓,但這不是《豆》劇的討論範圍了。

高翰文(飾演Alain REILLE)、彭杏英(飾演Annette REILLE)、潘燦良(飾演Michel HOULLIE)、陳煦莉(飾演Veronique HOULLIE)四位演員各有千秋,演技出色,若要問哪一位演得最好,真是很難分出高下。

圖片來源:宣傳單張

2011/05/06

當聖母像巡遊遇上太平清醮

正當太平清醮進行得如火如荼,長洲的花地瑪聖母像巡遊幾乎「靜悄悄」舉行。說是靜悄悄,或許不恰當,但對住在市區的市民來說,則肯定是聞所未聞。


由長洲花地瑪聖母堂主辦的「聖十字架及花地瑪聖母敬禮遊行」,至今已50多年歷史,是長洲一年一度的盛事。上星期日(5月1日)在長洲舉行的巡遊,路線較太平清醮為短。由花地瑪聖母堂出發,行經東灣路轉出海傍街,再折返聖母堂,歷時一個小時。據說巡遊刻意避開廟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磨擦。


適逢遇著太平清醮,巡遊也特別安排有宗教特色的飄色,由三位小朋友扮演守護天使,分別代表長洲、香港及中國大陸,象徵守護長洲及香港。這個巡遊使傳統的太平清醮添上了歐洲色彩,中西文化及宗教和平共存,為長洲帶來多姿多采的宗教特色,當天所見,不少菲律賓女教徒專程來參與巡遊。


另一邊廂,長洲舉辦「包山嘉年華」,吸引了不少島內居民、市區市民及遊客參與,使長洲洋溢一片嘉年華般的熱鬧氣氛。距離正式太平清醮(農歷四月初八)尚有一個星期,包山架及紙紮神像尚未造好,但平安包卻是長賣長有,不少市民離開長洲前,都要買平安包,保佑平安。太平清醮已是國際聞名的旅遊盛事,一些別出心裁的紀念品,便受到遊客歡迎,「平安」二字更成為長洲的標誌呢。


早前,某飲食節目介紹長洲的特色餐廳,我趁機會去試試,點了一款「太平清醮」套餐,包括了前菜、主菜及甜品。食物賣相清新,看似健康,但一吃下,不禁鎖緊眉頭。無論餐湯、沙律,還是意粉,味道很鹹,好像不鹹便不好吃,如此吃法,真擔心腎臟負荷不了。


這一頓晚飯,令我失望了,使我帶著鹹鹹乾乾的嘴巴踏上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