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9

赤柱龍舟錦標賽


日期:2007年6月19日(星期二,端午節)
地點:赤柱正灘

蔚藍一片天,配柔柔白雲;
鑼鼓聲震天,又到端午時。
長灘人潮湧,健兒情緒漲;
海水香飄溢,香汗淋漓雨。
男兒展碩肌,滿身古銅色;
女郎騷身材,大吃冰淇淋。
弄潮小朋友,衫褲齊脫掉;
岸邊水花濺,夏日涼浸浸。
龍舟賽緊湊,百槳齊起落;
輸掉不要緊,友誼是第一。


























2007/06/14

維港的晴天與雨天

下雨下了十多天,好不煩悶,真懷念陽光普照的天氣。

近十年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香港的天氣亦越來越酷熱,冬天的時間亦越來越短,若情況持續惡化的話,香港由亞熱帶城市變為熱帶城市是遲早的事情。

還是不要談令人絕望的說話,我拍了三幅維多利亞海港的照片,分別拍於暴雨前後。

2007年5月30日,星期三,上午8時45分










2007年5月31日,星期四,下午6時45分










2007年6月11日,星期一,下午6時45分





2007/06/13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讀後感












近來有空,本想閱讀Mitch Albom的名著《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奈何我的英語程度實在太「厲害」,一邊閱讀,一邊翻查字典,閱讀的樂趣盡失,結果改看台譯版《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Mitch Albom的寫作手法特別,將人手哲理,透過故事的包裝,深入淺出地讓讀者理解生存的意義,思索自身與別人的關係。

故事主人翁是一名83歲的老頭子,生日那一天,因遊樂場的工業意外而逝世,他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三個並不認識,另外二個則認識的,其中一個還是他的太太。

作者透過天堂裡的五個人,分別傳遞出不同層次的人生意義,以下從書本節錄一些富有意思的句子,跟你分享:

「所有的行為都不是隨機而無意義的。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連。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分離出來。」(書本72頁)

「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只不過是把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你是失去了某些東西,但,你也獲得了某些東西,只不過還不曉得自己得到了甚麼。」(書本第133頁)

「心中留著的憤怒,對人是有害處的。憤怒會腐蝕你的內心。我們以為怨恨是一項武器,可以用來攻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可是,仇恨是一把彎曲的刀;我們造成了傷害,其實是傷害了自己。」(書本第192頁)

「在你出生以前所發生的事情,還是會影響到你。比你早來到這世上的人,也會對你造成影響。我們每天進出的場所,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今天就絕對不會存在。」(書本第170頁)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失去的愛仍然是愛,只不過形式不樣了。你看不見他們的笑容,不能為他們端上三餐,不能撥弄他們的頭髮,不能擁著他們在舞池裡轉。可是,隨著這些感受的腿去,會有另一種感覺逐漸轉濃。那是記憶。記憶變成你的伴侶。」(書本第236頁)

人本來就不是獨立的個體,除非你打算居於荒島獨自生活,寂寞地終結一生。人不是微不足道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我的存在,就是彼此互相影響著,就算在人海裡匆匆一遇,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與連繫。正如書本所述:

「你能活著,也許是因為有另一個為你而死去。
你來到這裡,也許是因為有一些人等你為他們帶來意義。
當你不在乎失去,你才真的愛著。
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的活著。」

從前我曾懷疑自己,活在這世上有何人生意義,讀書成績不及人,工作成就不及人,甚麼也不及人,往往一事無成。但是,我閱畢這本書後,若有所思,我來到這世界上,並不是完全微不足道的,相反,我做的每一件事情,下的每一個決定,其實深深地影響了他人。我於公餘時間參與義工服務,不但讓服務使用者受惠,自己的付出也得到別人的認同,從而啟發了他們積極去參與。這就是Mitch Albom在書裡所講: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
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

人生短暫,何不活得有意義、活得更精彩呢?

你認得她嗎?










各位看官,你認唔認得圖左的女子是誰?不認得不要緊,但圖右的女子你必定認識,她是九十年代的著名電視女主播,近年已不在「公仔箱」出現了。

那麼,圖中二位女子有甚麼關係?她們根本是同一人,意外吧?

某天,途經灣仔修頓球場,被一幅話劇宣傳橫額的女演員照片吸引了目光,只覺似曾相識,細看之下便認出了她是以前每晚在《六時半新聞報導》報導新聞的魏綺珊,現在她已轉行擔任舞台劇演員。

我們常常說「人靠衣裝」,一個平凡不過的人,只要經過適量的包裝後,便能給人煥然一新之感。如果包裝誇張一些,還能給人一種「另一個人」的神奇效果,圖中女子便是一例。她報導新聞時,淡雅梳妝,搖身一變舞台劇演員後,打扮野性,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孖生兩姊妹呢。

前一陣子,有位女性友人客串模特兒,在大埔火車博物館拍照。平時的她都是以「T-Shirt牛仔褲波鞋」模式作簡單打扮,突然換上了吊帶連身裙,盡散女性美態,顯得面目一新。

朋友們,你也嘗試悉心打扮吧。

2007/06/12

今天探訪一記

今天早上,向公司申請了半天假期,夥同芳姐參與職聰復康網絡的「愛心送粽行動」,探訪職聰會員,他們大多是退休老人,而且年輕時因工作而導致聽覺耗損。

約了芳姐9:45am在中環等候,或許有別於平日上班的常規時間,竟遲了起床及錯過了巴士班次,結果遲了25分鐘才到達。我都明白遲到是令人討厭的行為,無奈今次竟犯了這個壞毛病,幸好芳姐沒有責怪於我。

早上十一時,到達受訪者居住的大口環村,他為人十分友善,竟專誠在巴士站等候我們,因為單憑門號並不容易找到他家所在。途中,有一位電訊技工便很徬徨地尋找客戶住址,見他不斷致電查問,又詢問當地居民,可想而知。

受訪者帶我們進村,一看到村口牌坊,心裡不禁發毛,只見牌坊寫了四個大字:「東華義莊」。原來大口環村在墳場旁邊,村前村後都是墳場,舉目所見都是墓碑。芳姐進村時向旁邊某間村屋拜了一拜,我正感奇怪,以為是廟宇,看清楚竟是棺材,相信這是無人認領而暫時存放的。

幸好今天沒有像週日般下大雨,否則必定渾身濕透。家訪進行了45分鐘,受訪者看起來很健康,也很健談,就這樣,我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完成了一個家訪活動。

職聰復康網絡的「愛心送粽行動」是十分富有意義的活動,由於會員多是不良於行或不主動的老人家,透過家訪,可讓機構充分了解會員在生活上及交際上遇到甚麼困難,從而採取主動提供有關的協助。

更重要的是,很多會員不太了解最近政府推出的「償還計劃」是甚麼,其實任何被裁定有權獲得職業性失聰補償的人士,都可向職業性聰補償管理局申請付還他們在購買、修理或保養聽力輔助器具的開支。我們今次的其中一個任務,便是向會員介紹「償還計劃」,鼓勵他們申請「付還聽力輔助器具開支」,以便改善聽覺質素。

2007/06/11

「天使之戀」成長日誌

2007年5月30日(星期三)
等了大半年,她終於能夠將這份遲來的生日禮物親手送給我。那是一個名為「天使之戀」的蛋狀物體,蛋殼內有肥料及植物種子,只要我悉心種植,種子便會發芽「破蛋」而出,寓意我「學業有成」。為了讓她及各位看官見證植物的成長,感受植物那種頑強的生命力,我特別寫了一篇成長日誌。







2007年5月31日(星期四)
打開蓋子,注滿了水,讓蛋體浸泡超過九小時,過後竟出現5毫米的裂痕。









2007年6月1日(星期五)
很奇妙,塑膠製的蛋體竟然慢慢爆裂,好像「孵化小雞」,令人期待。說穿了,蛋體內有些東西,譬如泥土或種子,吸引了水份,自然會慢慢膨脹,蛋殼受不了膨脹的壓力,自然會裂開了。


2007年6月2日(星期六)
裂縫漸大,蛋殼向兩旁掉下,露出泥土肥料。





2007年6月4日(星期一)
植物發芽了,就像一個生命體破蛋而出,露出「頭」來,「頭部」還「金蟬脫殼」,將啡色外衣脫掉,青黃色莖頂還刻上「學業有成」四個大字。



2007年6月5日(星期二)
植物長大了,「衝」出膠杯。










2007年6月6日(星期三)
植物長高約4吋,白色的根向外伸展。傍晚時分,莖頂從中裂開,長出嫩葉。









2007年6月7日(星期四)
莖頂從屈頭姿勢改昂首姿態,嫩葉伸了出來。










2007年6月8日(星期五)
莖頂停止長高,嫩葉張開,情形令我想起「異形」怪物,張開大口還要伸出小口。









2007年6月9日(星期六)
嫩葉張開得更大,像一對天使的翅膀。










2007年6月11日(星期一)
給我一種「恐怖」的感覺,因為植物生長速度很快,十多天已長得這麼大了,不知半個月後會否更大更壯。這令我想起《神奇豆》童話故事,故事主角將一粒豆種子埋於地裡,一夜間已變成藤蔓,直達天庭,那裡住了一位巨人,大家對這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是否耳熟能詳?







(若你想知道植物的生長狀況,請密切留意《「天使之戀」成長日誌》下一集)

下雨天的隨想

安排夏天的戶外活動往往最傷腦筋,因為香港的夏天不僅又濕又熱,還時常下雨打風,很難預測,昨日(2007年6月10日)的考察活動便是在黃色暴雨兼雷暴警告下取消了。

由於我與華哥參加「地質旅遊專業證書」課程,需要出席一連六個週日的考察活動,昨日本來要往萬宜水庫破邊洲,認識當地的岩石地貌,譬如風化活動與地殼活動形成獨特的六角柱石及斷層摺曲現象。晨早六時許醒來,望著窗外的狂風驟雨,閃電頻頻,還看到一道閃電劃破長空直擊地面,景象震撼。

早上六時半,致電給領隊是否取消活動,誰知她說如常進行,縱使自己不願意外出,但也要勉為其難去上課,因為這個考察活動要計分的。據活動的惡劣天氣安排,如沒有天文台發出「紅色暴雨警告」、「黑色暴雨警告」或「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警報,但有狂風驟雨或天氣情況極為不穩定,活動將會於出發前二小時通知學生是否取消。

早上七時,離家出發,卻忘了開手提電話,到了巴士站才開啟,華哥曾致電給我詢問活動是否取消。在離家往巴士站那段忘記開啟手提電話的時間裡,原來領隊曾致電通知我取消活動,可是我卻錯過了。及後登上了小巴,走了一段路,才收到華哥緊急通知活動取消了。雖然下車位置與居所僅十多分鐘步行路程,但下半身已全濕透了,可想而知天氣多麼惡劣,如果真的如期出發,在這天雨下,還身處無瓦遮頭的空礦地方,必定渾身濕透,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人是生的,規是死的,既然規則是由人定下,自然可以因情況而修改的,像上述天氣惡劣,六時半與七時正其實有甚麼分別?天雨不會在短短半小時內突然放晴的,所以,何必要局限於「出發前二小時通知學生是否取消」的死規。

想起十五年前的第四次會考,考「會計」科當天,也像昨日狂風驟雨,由於不屬天文台的警報範圍,所以考試局沒有取消會考,很多考生十分狼狽趕往試場應考,在渾身濕透的情況下,怎能安心考試呢?當時的試場是拔萃女書院,剛巧全校停電,考試被迫在走廊進行,外面又下著大雨,雨水不時被風飄來弄濕試卷,加上自己突然肚子痛,這個狼狽不堪的情景今天仍歷歷在目。由於當時輿論嘩然,紛紛批評天文台與考試局守死規,因此,天文台才設立了「黃、紅、黑暴雨警告」的信號,一直沿用至今。

昨日下午三時後,雨剛剛停了,街上卻很熱鬧,人來人往,很多市民外出逛街購物,完全不受早上風雨所影響,這便是香港人「坐唔定」的特色,一般都不願留在家裡休息,寧願外出娛樂。香港人不像洋人那麼著重生活的享受,或許因為這樣,香港人往往都是急性子,他們的辛勤辛勞也是世界知名的,因此才奠定了「東方之珠」及「亞洲國際都會」的美名。

2007/06/10

昨夜墨魚真不幸

過往參加夜釣墨魚,都從未成功釣到,耐心等候良久也不能成功,因此漸漸不喜歡這種活動。

昨晚(2007年6月9日),香港中心舉行「夜釣墨魚樂」活動,我擔任義工協助活動進行。可幸天公造美,沒有在活動進行時下雨。本來活動在南丫島海面進行,遊艇由尖沙咀公眾碼頭開航不久,我發覺路線不對,因為遊艇正向柴灣方向航行,船家解釋,南丫島風大浪大,不適合釣墨魚,加上最近香港受到紅潮威脅,所以改往清水灣大廟對開海面。

晚餐過後,趁參加者還未開始準備,我便拿著八爪魚鈎,走向船上射燈處,開始垂釣。未幾,我感到魚絲被扯著,好像釣到甚麼物事,趕緊拉上來,見到魚鈎鈎著白色物體,是垃圾嗎?當物體吊離水面,看清楚了,牠正在擺動身體,不斷噴出墨汁,這便造就了我的第一次成績,我終於成功釣到參加活動以來的第一條墨魚!

「夜釣墨魚樂」活動設立最大墨魚的獎項,昨晚我是第一個鈎到墨魚的人。墨魚呈白色半透明,配上銀圈大眼,加上短鬚在亂動,好不趣怪,奈何吊離水面沒多久,掙扎了沒多久,便斷氣了。我釣的墨魚身長八吋,這個紀錄一直維持了十五分鐘,便有人平了我的記錄,十分鐘後,有人釣了一條長達十吋兼遍體紅色加黑斑點的墨魚,我的記錄便被人打破了。之後我怎麼努力,都只能釣到一條身長五吋半的小墨魚。

墨魚是昨晚的主角,配角是雞泡魚(亦稱河豚),牠受驚時肚子便會漲大起來,還會發出「呀呀」低沉聲音,所以昨晚最特別收獲獎的得主,便是釣到六條雞泡魚的「大國王」。

回程時,船家太太將我們釣到的墨魚白煮(即白勺),不加任何調味料,吃起來真的十分鮮甜,眾人也吃得十分開心與滿足。

總結來說,整個活動十分成功,美中不足之處便是船上遊戲,玩法其實十分簡單,男的代表一元,女的代表五毫,遊戲主持人要求多少元,參加者便需自行組合以便達到要求的錢銀數目。或許我未能清楚地講解「籌錢」遊戲玩法與規則,部分參加者玩了很多次還是不明白,結果遊戲要推倒重來。這讓我上十分寶貴的一課,縱使參加者點頭以示明白,其實他們仍未明白,尤其是那些不留心聽講只顧聊天的參加者更不易明白。反而另一個「收買佬」遊戲十分簡單,讓參加者玩得更投入。

下次再有同類活動,我會繼續玩「籌錢」遊戲,因為這是一個既刺激又可思考的遊戲,但一定要讓每一位參加者完全明白玩法才行。另一方面,我希望下次能夠打破自己的紀錄,釣到大墨魚。墨魚啊,我向你宣戰,下次你準會被我釣到的!

2007/06/08

前香港水警總部

某天,跟同事往北京道一號午膳,往窗外向下俯望,便是前香港水警總部的舊址,於1994年成為法定古蹟。為了減輕財政負擔,政府於2002年招標闢建旅遊項目,結果由某大地產商的附屬公司以3億5280萬港元投得發展權,為期50年。

具120年歷史的前水警總部,現被改裝成為一座渡假酒店,並保留了原建築的維多利亞時代殖民地建築特色。根據旅遊事務署的新聞稿所述,這個項目首次讓私營機構參與把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保存及將之發展為文物旅遊設施。

根據古蹟古物辦事處的資料顯示,前水警總部建於1884年,整組建築群包括主樓、馬廄及報時塔(俗稱圓屋)。除日治期間(1941至1945年)曾用作日本海軍基地外,至1997年為止,一直為水警所用。主樓本為一所兩層高建築,後於1920年代加建一層,主樓東南及東西兩翼為已婚職員宿舍。日治期間於水警總部前草地下建有大規模地下通道。二次大戰後,為安全起見,封閉地下通道,及重鋪草地。報時塔可謂整座水警總部最具特色之建築,為海港船隻報時,其作用於1907年大包米的訊號塔落成啟用後而消失。(參考網頁:http://www.lcsd.gov.hk/CE/Museum/Monument/b5/monuments_51.php

將法定古蹟透過招標批給私人發展商的構想,外國早已有之,在香港卻是新鮮嘗試,成效如何無從估計,但必定存有爭議之聲,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赤柱的舊警署便是如此租讓給某大超級市場,經營生意之餘還要肩負起保護文物的責任。

現在從照片所見,舊水警總部的改裝工程還在施工中,從前的小山坡已被夷為平地,據聞將會建設大型購物商場。其實古蹟並不限於建築物本身,其周邊範圍與建築物主體構成不可分割的關係,彼此相輔相承,如果純粹留存最有價值的主體建築,周邊範圍統統拆掉,古蹟本身的歷史意義便會失去,就像只餘下軀殼,靈魂早已消散掉,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尖沙咀鐘樓,舊火車總站早已拆掉改為文化中心。那麼,原址拆掉另覓他地重建,可以嗎?這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你看看赤柱便知了,美利樓、卜公碼頭、上海街的舊唐樓柱子,拼在一起只變成一般風景區,你會從中找到建築物本身的歷史意義嗎?

現在流行「集體回憶」,我們不能任由政府為了發展而妄顧古蹟的存在價值,從前政府為了將中環發展成金融中心區,不少具有特色的舊建築物被拆掉了,例如充滿維多利亞時代建築風格的前郵政總局,1983年已被拆掉重建,今天我們只能在舊相片懷緬它的風采,不勝唏噓。

2007/06/07

地質旅遊淺談

前晚我與華哥跑去上「地質旅遊專業證書」第一課,那是一個嶄新的專題課程,不僅是全港第一個以地質旅遊為主的課程,也可以說是全世界第一個類似課程,加上受香港學術評審局認可,使課程的專業認受性大大提高。

「地質旅遊」是一個嶄新的專業名詞,英文名為Geotourism,現在字典還未收錄。世界各地關於「地質旅遊」的定義也不相同,課程導師兼地質學者吳振揚老師便綜合了地質旅遊與生態旅遊之原則及特性,在地質學術與旅遊實踐兩者之間找出平衡點,將地質旅遊重新定義為:「在旅遊觀賞過程中,認識地球的非生物元素,例如天然地貌、地質、岩石、礦物及化石等之特性、形態及形成過程...了解地質保育、地質資源可持續性...給當地居民或整體地區社會、經濟、文化交流等實際好處」。

因火山爆發、斷層、接曲、海浪侵蝕等自然現象影響,使香港岩石地貌既獨特又多樣性,尤其新界東北及西貢一帶遍佈各種沉積岩與火山岩,佔全港面積約五分之一。今年二月,有學者及地區組織便建議香港政府向聯合國申報為「世界地質公園」,以加強地質保育和發展生態旅遊。身兼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地質公園顧問專家的中國地質科學院趙遜教授視察後認為香港有條件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他還指出,成立地質公園有以下用途:

1. 保護有地質特色的環境;
2. 將地質學知識普及化,教育人民居住地演變史;及
3. 推動本土經濟,發展旅遊品牌。

但是,有學者大唱反調,認為香港無需要成立地質公園。他們指出,內地的地質公園往往變得體無完膚,例如張家界安裝巨型觀光電梯,完全違背了展現原址面貌的精神;黃山也因為過度開發而使地下水流失嚴重,使獨特地標「迎客松」枯萎;美國大峽合也建立了玻璃天橋,以吸引遊客觀光。因此,香港學者們擔心一旦成立地質公園後,會淪為賺錢工具。

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英國北愛爾蘭召開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公佈了十二個新一批世界地質公園名單,而中國獲得其中六個,包括:

1. 山東省泰山
2. 河南省王屋山、黛眉山
3. 橫跨廣東及海南二省的雷瓊
4. 橫跨北京市及河北省的房山
5. 黑龍江省的鏡泊湖
6. 河南省的伏牛山

其實,地質公園有其正面意義與生存價值,但大前提是必須透過教育來提高大眾市民對環境之受護與認識,因為岩石地貌經過了億萬年的長時間慢慢演變而形成,一旦破壞了便無法復原。同時也必須像《海岸公園條例》般,透過立法建立有關地質的法例,去保護香港變化萬千的獨特岩石地貌,讓我們,甚至下一代都有機會欣賞歷史遺留下來的自然遺產。

2007/06/05

瑞士汁肉丸配紅果醬











上週末(2007年6月2日),我與她往沙田一遊,正在躊躇往哪裡去吃餐,當九鐵徐徐駛離九龍車站往沙田方向行駛的時候,我腦裡突然「叮」的一響,想起了蘇絲黃在其電視節目《一粒鐘真人蘇》曾介紹過沙田宜家傢俬店內的瑞士汁肉丸配紅果醬,故此前往一試。

肉丸是瑞典製造,外表看來很乾,但肉質十分嫩,與台灣貢丸的質感不同,以馬鈴薯作配菜,配上瑞士汁及紅果醬,真的十分美味,我吃得十分享受與滿足。

圖左是野雞卷配洋蔥汁,也很好味。兩碟美食價錢不算昂貴,合共約48元(不計鮮果汁)。餐廳內還有很多各式美食,包括凍蝦、三文魚、烤牛肉等等,下次經過必定再試。

2007/06/04

十八年前的照片











十八年前的今天,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政治事件,當年我剛完成了中學會考,夥同中學同學阿豪與阿麟,糊里糊塗走上街頭,加入遊行隊伍,跟隨到跑馬地馬場靜坐。當時整個銅鑼灣區滿佈遊行人士,馬場附近也很擠迫與混亂,匆忙中拍下這幅照片。

菲林沖晒出來後,當時認為照片是失敗之作,因為對焦不清及手震。但現在回看,照片有一種恍如置身現場的震撼感覺,後來我刻意使用這個拍攝手法,但無論怎樣,再也拍不出那種效果了。

英國著名廚師Jamie Oliver在其飲食節目《Jamie's Great Escape》第二集裡,他在意大利某小島餐廳實習。某一晚他肩負起烹飪晚餐的重任,當客人享用完畢,便會在字條上寫上對食物的評語。餐廳東主跟Jamie說,全部讚賞的評語沒有意義,應丟掉不理,反而批評的評語應該保留,不斷提醒自己不足之處,以作改善。

攝影也是一樣道理,別人對照片的讚美,往往令攝影者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技術優秀,不思進取。其實失敗照片更值得保留,因為拍照時,就算一切都在計算之內,但往往受到當時拍攝環境及時間所影響,使照片實際效果跟心中預算產生偏差。如想收窄兩者間之距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不斷拍攝練習,不斷反覆思考照片有何不足,不斷參考前輩的拍攝技巧與心得,這才能使自己攝影技術進一步提升。

一幅好照片,更勝千言萬語,無論相機多麼先進也好,拍不出好照片的話,一切也是徒然,根本不需多言,只怪自己技術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