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31

感官挑戰的電影 - 《鳥蛇與蜻蜓》

第3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電影劇目中,我選了一齣名叫《鳥蛇與蜻蜓》的電影來看,但卻以提早離場來結束。


從節目場刊的文字介紹來看,《鳥蛇與蜻蜓》(Dragonflies with birds and snake)的內容似乎很吸引,至少能引發觀眾思考。場刊介紹這樣說,德國導演沃夫岡列文(Wolfgang Lehmann )「透過紛繁複雜的動物世界,眼前略過牠們靜止、活動、飛翔、遷徙、交配、覓食、傷害、獵獲的千姿百態,引人反思生命的循環反復,一切不外乎生命、性交、死亡。」

《鳥蛇與蜻蜓》不是動物記錄片,蜻蜓、鳥類、蛇類、青蛙、蜘蛛都不是出色的影像,也大大及不上BBC及國家地理頻道的動物片。電影用了大量16mm菲林影像,沒有任何聲音,包括旁述與音樂,僅靠畫面轉換來控制節奏,時而急速,時而緩慢。

然而,我卻看得一頭霧水,更要命的是,導演似乎有虐待狂,考驗觀眾的耐性,電影透過快速剪接、色彩對比的技術,不斷地重複、拼貼、閃爍,以每秒重複閃爍6個畫面來計算,全片61分鐘幾乎閃爍了21,960個畫面,美其名是視覺刺激,實際就是精神虐待。終於,我支撐到40多分鐘,便舉白旗投降,提早離場。

雖然「難頂」,但我還是嘗試看出一些頭緒。導演用如此另類的表現手法,就是想將自然界弱肉強食的殘酷現實,帶給觀眾徹底反思。持續閃爍與快速轉換畫面,的確令觀眾不適,有些更出現頭暈作嘔的癥狀,導演就是要帶出這種不安感覺,有雙向式互動,而不是純粹單向式。只不過,我不太接受這類表現手法,總覺導演不守常規,把觀眾當白老鼠,是一齣變態實驗式電影。

各位朋友有興趣接受感官挑戰的話,可點擊以下連結:

2分鐘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guTZMSg8To

5分鐘版本
http://www.imagewolfganglehmann.de/www.imagewolfganglehmann.de/Film_Trailers_and_synopsis.html

2013/03/18

長者踏電單車環島遊的真情記錄 - 《不老騎士》

一人有一個夢想,不同年齡階段都有不同夢想,公公婆婆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原來也有他們的夢想。台中一群平均年齡達81歲的長者,便有一個非凡夢想,就是踏著「綿羊仔」電單車環台一圈,實踐他們「不老騎士」的壯舉。

台灣本土記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便記錄了由台中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2007年所發起的「挑戰八十、超越千里」環島電單車長征活動全部過程。17位長者花了13天,踏著電單車,浩浩蕩蕩從台中出發,南下台南、高雄、屏東,再由台東、花蓮北上宜蘭、基隆、台北,最後回到台中,全長1178公里。


追夢,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但這始終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奇蹟地,全由這班銀髮長者順利圓夢,沿途都得到市民夾道歡呼。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台中公公婆婆身上,完全體現出這種堅持與毅力、永不言敗的精神。他們沒有過人之處,與我們常見的長者一樣,老態龍鐘,體弱多病。他們之中,有2位曾患癌症、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疾病,4位需要帶助聽器,幾乎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然而只為了實踐環島遊的小小夢想,他們憑著驚人意志,忍著痛苦,克服自己,排除萬難,完成了他們的「大業」,正如「不老騎士」團長賴伯伯所說:「追求夢想時,你會忘記自己幾歲」。

這班長者,年輕時勤力工作供養父母,三十歲後生兒育女後,又得賺錢養家,到了退休,頭髮已花白,才是真正屬於自己一個人,聽起來似乎有些悲哀,卻又是實情。長者勞碌一生,貢獻了他們的青春,成就他們的家庭與社會,值得尊敬。

87歲的賴團長,第一天便因胃潰瘍,被迫中途退出,休養一天後會合戰友,可是二天後疾病惡化,不得不面退出,由台東返回台中診治。賴伯伯未能完成他的壯舉,身為團長,本來帶領16位成員出發,誰料身體不爭氣,他難過得流淚,我們看了也感到婉惜,也敬佩他的責任感。

16位公公婆婆繼續出發,沿途倒也發生不少趣事,其中一位更是險象橫生,他在駕車途中竟然睡著了,摔倒擦傷,幸好只是皮外傷,沒大礙,看得令人揑一把汗。「不老騎士」到達中途站,某兒童樂園免費招待他們,看他們玩小朋友遊戲玩得不亦樂乎,「老頑童」之名原來沒有叫錯。有些事亦令觀眾引俊不禁,長者追夢的同時,仍不忘看股票,時刻追貼大市行情。

每位長者騎士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一位製衣廠老闆何伯伯,即電影宣傳海報上那一位,他將亡妻遺照放在電單車頭,「載著她」同行,償還他這輩子欠太太的承諾,看得令人心酸。

華天灝導演的這部紀錄片,並沒有嘩眾取寵,或刻意煽情催淚,而是平實地將17位長者騎士的故事,如實記錄,再配上電影式配樂,使平平無奇的記錄片,變得與別不同,既似戲劇,又不是戲劇,好看過由演員做戲的電影。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誠意可嘉,它真正帶出的訊息,就是呼籲我們多些關注、關心、關懷老人家,聆聽他們的心聲與需要,讓他們有尊嚴地安享晚年。

2013/03/17

京劇與話劇的混合 - 《慈禧與德齡》

中國國家京劇團來港演出現代京劇《慈禧與德齡》,吸引到觀眾入場,全院滿座。初時還擔心京劇唱腔與節奏拖得很慢,徒增睡意,然而出乎意料,全劇連休息時間雖然共長三小時,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之感,反而劇味濃郁,堪稱佳作。


現代京劇不同傳統京劇,最大特色只保留了京劇唱腔,沒有京劇妝容與造手,混合了話劇元素,加強了時代感,撇除了守舊感覺,帶來煥然一新的氣象。

《慈禧與德齡》改篇自香港話劇《德齡與慈禧》,由毛俊輝導演、何冀平編劇。劇情講述在外國長大的德齡,突然被慈禧太后詔入宮。不懂宮廷禮儀的德齡,獲慈禧委派擔任傳譯員,與俄國駐華使節夫人溝通。本來這是一場艱鉅任務,加上日俄戰事上,俄國落敗,對晚清政府顯然不利,然而,聰明的德齡卻能在傳譯上,協助滿清政府化解一場危機,因而深得慈禧的寵愛,成為太后身邊的御前女官。

自此之後,德齡經常替慈禧擔當翻譯,譯讀國外報章,使慈禧對西方充滿了好奇。德齡替光緒皇帝惡補英文,又鼓勵他推動維新變法。可惜慈禧思想頑固,不接受光緒的力勸。正值大壽之日,忽接獲情人榮祿的死訊,遺書寫及晚清國勢積弱,受列強欺侮,因此深深明白維新改革之重要性。慈禧省悟,接受新法,可是已到了壽終之時,最後爆發辛亥革命,滿清滅亡。

《慈禧與德齡》的情節,主要來自德齡的自傳,她在宮中見聞,以及與慈禧的忘年賓主關係,都在這齣京劇中論及。但,請勿相信劇中人物就是歷史真實人物,始終經過戲劇包裝,觀眾只能當作故事去看,千萬不要信以為真。在正史之中,慈禧太后專橫跋扈,權傾朝野,但在劇中,她這些缺點略為收斂,強化固執性格。她與外交大臣榮祿的曖昧感情,多見於野史,《慈》劇對他倆的感情處理,只是蜻蜓點水,沒有過份渲染。雖然這段感情戲對全劇似毫不起眼,但卻對劇情發展,尤其是德齡與慈禧的際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試舉兩個例子,榮祿在慈禧寢宮過夜,皇宮太監與宮女噤若寒蟬,乍看不見,偏偏德齡入世未深,無所警覺,反而對慈禧真情透露,鼓勵她與榮祿一起發展,不必理會世俗眼光,慈禧聽後心花怒放,對德齡更是寵愛有加。榮祿在滿清與俄國對歭中,不幸病歿,留給慈禧的遺言中,就鼓勵好推行新法,使固執保守的她終放下包袱,接納改革,可惜為時已晚,沒多久滿清被推翻。

在《慈禧與德齡》中,我看到「德齡生存哲學」,在宮門深似海的紫禁城之中,在慈禧施威之下,宮廷上下都安份守己,不敢行差踏錯,但德齡的出現,恍如炎夏中吹來涼風,帶來活潑青春的新氣象。德齡不是《還珠格格》小燕子那種搗蛋式不依規矩,她在外國生活所習的西洋禮儀,與中國傳統宮廷禮儀釀成衝突,因而使她受到孤立,甚至排斥,可幸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在這事情抱持開明態度,在不影響皇室的情況下,讓她能我行我素,依自己生活方式生活。在今時今日,有時都看到「德齡生存哲學」,一間企業,聘了俗稱「竹昇」的青年人,他們的「鬼仔鬼妹」性格或會與老臣子產生磨擦,或會撞板,但由於他們的直腸直肚的真性情,反而有助企業在管治上的突破,帶來轉變的契機,有利企業發展。

飾演慈禧的袁慧琴,扮相威嚴,出場亮相的一刻極具排場,架勢十足。雖然我不懂京劇唱腔,但還是聽得出她中氣充沛,拉長歌喉,顯出她歌唱技巧的純熟,多次博得全場掌聲。其他演員,包括飾演德齡的周婧在內,也能將角色性格拿捏準確,扮演得維妙維肖。正如前述,戲劇人物不等如歷史真實人物,因此觀眾要放下歷史的認知,以看故事的心態去欣賞便行,故此,對宋小川飾演的光緒皇帝便不會多加批評,為甚麼?因為台上的光緖,精神飽滿,風度翩翩,與我們從正史上認識的光緒不同,真實的光緖容貌瘦削。自心愛珍妃逝後,以及百日維新失敗,他與太后的關係更敵對,《慈》劇在這方面的處理倒也符合歷史實情。

舞台設計精美,燈光調度也打出戲劇效果。台上戲服也很華麗,單是慈禧已換了數套戲服了。每一幕緊接一幕,不會有鬆散之感,據稱為了遷就京劇演唱特色,已將原有話劇大為濃縮,所以整齣劇雖談不上精彩,但一點也不悶人,導演與編劇功不可沒。

有些朋友很抗拒中國戲曲,認為是傳統守舊,其實這是中國文化瑰寶之一,不容失傳,幸好官方民間都有不少有心人大力推動,也不惜工本創新改革,正如今次《慈禧與德齡》,是話劇與京劇結合的新創作,既保留傳統京劇唱腔神韻,也有話劇靈活多變,值得讚許。

2013/03/10

香港的櫻花

櫻花色彩淡雅漂亮,惹人憐愛,每到春天季節,櫻花盛放之時,不少香港人專程到日本賞櫻。

櫻花是日本國花,也是國民的精神象徵,在全國各地廣為種植,正所謂「前人種植,後人乘涼」,今天日本櫻花處處,燦爛茂盛,正是日本大量種植的成果。身處櫻花叢林中,滿天粉櫻,自然成為港人熱門渡假勝地。

本來,櫻花是尋常不過的樹木品種,全因日本營造出櫻花的浪漫,漫天花海,絮花飄落,好比鵝毛細雪,煞是好看,每每吸引到本土國民與境外遊客「朝聖」。近年來,日本周邊地區也開始發掘賞櫻熱點,例如南韓濟州、湖北武漢,給遊客一個僅次於日本的便宜選擇。

櫻花具有旅遊價值,連香港的櫻花也有捧場客,常招來不少「龍友」,拍下迷人美態。你或會問,香港有櫻花嗎?有的,不過與日本漫天櫻海相比,香港櫻花給人孱弱印象,簡直就是蚊髀與牛髀。

其實換個角度看,全靠有心人種植三棵櫻花樹,我們才不用山長水遠到外地賞櫻。今年所見,僅得一棵櫻花樹綻放,粉紅花瓣使勁伸展,花蕊露出頭來,更顯嬌媚。雖然外型疏落,但也為香港畫上櫻花色彩。

請先看照片…






你猜到香港櫻花種在何處嗎?答案是長洲關公忠義亭。

綠化地帶佔全港六成,樹木品種多元化,既有外來移民,也有土生土長。不過,政府甚少刻意種植單一品種來營造花海,我認為,政府不需仿傚人家建設櫻花林,反而可廣植洋紫荊,形成一片花海,成為香港人假日的好去處,也為龍友提供練習機會,婚紗照也不愁香港沒有美景,如此種種,可為香港帶來旅遊效益。

香港的市花,外型優美,婀娜多姿,一點也不下櫻花的美態。所以,洋紫荊樹林是一個不錯的構思,它不只是香港人一個引以為榮的精神寄託之所,更重要的是,凝聚港人力量,強化對香港的歸屬感。

2013/03/08

未夠客觀的《追擊拉登行動》

嘉芙蓮碧格露(Kathryn Bigelow)的《追擊拉登行動》(Zero Dark Thirty),沒有大明星擔綱,沒有《虎膽龍威》的驚險火爆,亦沒有《叛諜追擊》的故弄玄虛,然而卻吸引不少觀眾入場,可見這名奧斯卡金像女導演的號召力。


眾所周知,拉登是美國911慘劇的主謀,美國政府不惜花十多年時間在全球通緝他,終於在阿富汗找出他的藏身所在,這就是電影的主要劇情。平實而論,《追擊拉登行動》採實況戲劇式拍法,開頭有些沉悶,後來女主角找到關鍵線索之後,戲味才開始濃郁。

全片近2.5小時,佔了相當篇幅以文戲為主,中央情報局女主角近乎孤立無助,唯一要好的女同事慘被恐怖襲擊所害,十年來抽絲剝繭、無止境地苦苦追查首號通緝犯,還跟男上司角力周旋,身心俱疲,真是一件苦差。名不經傳的謝茜嘉謝西婷(Jessica Chastain)演得出色,她一直表現堅強,勇敢果斷,顯出女性獨有的毅力,完全不遜男性。到最後擊斃拉登後,情緒終於崩潰,楚楚可憐。

影片最後是武戲,圍剿拉登的行動沒有刺激槍戰,也沒有過火誇張的處理,可說是相當平淡。影片沒有正面拍攝拉登,只是從側面輕輕帶過,給死者保存一份尊嚴,至少避免刺激伊斯蘭教民族的不滿情緒,電影處理值得一讚。

這宗震撼全球的大新聞,發生不夠兩年,導演火速拍成《追擊拉登行動》,奇在沒有粗糙濫製,反而注重實感,還拍出不少鮮為人知的內幕,例如出擊拉登前的高層會議,眾高官議論紛紛,惟女主角力排眾議,堅持出擊,這一節描述我們無從判斷真確性。全片將三宗轟動全球的炸彈襲擊事故串連起來,絲毫沒有鬆散之感,可見導演是拍攝實感戲劇的能手。

只不過,全片沒有客觀描述美國與敵人之間的矛盾、衝突與角力,只一面表揚美國中情局人員鍥而不捨「為民除害」,在我們看來,相當大美國主義。這種以暴易暴的處理手法,不但無助國際和平,只會增長敵對衝突,嚴重的更會引致大規模戰爭,受苦的始終是人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