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1

《聽說》 - 不用看,不用聽,只用心去感受的電影

台灣人氣電影《聽說》於11月26日公映,但上映院線少得可憐,每天播放場次僅限三場,我與朋友於11月29日(星期日)在尖沙咀港威戲院購買11時35分的場次,出乎意外地,全院僅得我倆,猶如私人包場,我們看得十分舒服,起碼不會受其他觀眾騷擾。

《聽說》是專誠為第21屆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而特別攝製的,電影在台灣賣座,大受歡迎,也是近年來少有的華人手語電影,但在香港上映,卻難引起本地觀眾注意,十分可惜。無論聽障奧運會,還是《聽說》,都鮮見本地傳媒大幅報導,是否香港政府及社會不太尊重聽障人士,忽視他們的生活需要與訴求?是否也意味著今後聽障人士爭取社會公平待遇之路途,仍是困難與障礙重重?

《聽說》是一部由手語譜出戀曲的清新小品,全片僅得五位演員,包括彭于晏(飾演天闊)、陳意涵(飾演秧秧)、陳妍希(飾演小朋)、林美秀(飾演天闊媽)、羅北安(飾演天闊爸),五位演員外型討好,演出十分自然,毫不造作。男主角俊朗,是陽光大男孩;女主角可愛,有一雙大眼睛,連飾演主角父母的甘草演員也充滿喜戲感。

《聽說》講述天闊一家經營港式燒臘店,某天他送外賣時邂逅秧秧,對她一見鍾情,但她與姐姐都是以手語作溝通的,幸好天闊在大學讀書時曾學習手語,因此跟她們沒有溝通障礙。秧秧姐姐小朋是聽障奧運遊泳代表,為爭取入圍出賽,她不斷努力練習,某天回家累倒睡著,對鄰居發生火警毫不知情,結果過度吸入濃煙而引致氣管嗆傷,並影響游泳進度,最後因成績退步而毅然退出代表隊。姐姐受傷那一天,剛巧是妹妹秧秧首次跟天闊約會,因為沒有及時返家照顧姐姐,間接導致姐姐受傷,她一直為此愧疚自責。無巧不成話,跟心上人首次約會,卻發生零錢風波,導致男女主角不歡而散。

男女主角的愛情,最後能否有情人終成眷屬?小朋受傷導致金牌夢碎,最後能否堅持夢想,出戰聽障奧運呢?電影尾段,便道出全片主旨:「愛情和夢想一樣,不用聽,不用說,也不用翻譯,就能感受得到。」

《聽說》沒有李安電影那種複雜的家庭倫理關係(例如《喜宴》),也沒有葉念琛電影那種對愛情的深入抽寫(例如《獨家試愛》),《聽說》所描述的愛情故事是十分簡單化及理想化,讓觀眾覺得愛情是美好的。男主角對女主角情深一往,絲毫不介意對方不能說話,他們的戀愛是靠手語比出來(比手語是台灣說法,香港叫打手語),可見愛情力量是如何偉大。連父母也支持兒子的選擇,甚至打算學習手語方便跟兒子女友溝通,完全體驗了對聽障人士的無限包容。但是,現實社會是否像《聽說》般理想?恐怕不是,試問自己,會接受另一半是聽障嗎?若接受的話,父母會抗拒嗎?畢竟,《聽說》沒有深入探討健聽人士與聽障人士之間矛盾,也沒有刻劃聾人文化,聽障人士在現實社會一直沒有受到公平的對待,莫說社會歧視,連政府也欠積極,所謂「無障礙社會」只不過是空談而已。

連父母都表態支持了,掃清了愛情障礙,天闊立刻跑到泳池跟秧秧表白,可是他只在她背後說話示愛,欺她聽不到,跟她面對面時卻失去了手語示愛的勇氣,真不夠爽快。雖然天闊沒有坦白,但秧秧已感動流淚,後來天闊帶秧秧回家見父母,父母用字牌問她「是否願意嫁給兒子?」,《聽說》的出人意表就在這裡,秧秧回答「我願意」,這不是手語比出來的,而是用口說出來,原來秧秧是健聽人士,只是天闊以為她是聽障人士,一開始便用手語跟她溝通,奇怪他從沒有發聲跟她說話,女主角自然也不用發聲回應,電影跟觀眾開的玩笑也真夠爽。

不過,我認為《聽說》這個出人意表的安排,多少也反映了現實社會的主流觀念,就是未完全接受健聾婚姻,健聾情侶共結連理本是一件美事,但他們要忍受社會與親友投注在其身上的異樣眼光,所承受的壓力並不輕。劇情其實大可將秧秧塑造成完全聾人,突然安排她開口說話,未免有點「畫蛇添足」矣。記得十多年前有一套電視劇集《淘氣雙子星》,Beyond黃家強為了追求糖果店的聽障女店員,特意學習手語與她溝通,最後還結婚生子。去年人氣劇集《家好月圓》,打手語的陳法拉最終獲得男友母親接納,准許兒子跟她結婚,都是健聾婚姻的良好示範,不過嚴格來講,陳法拉的角色只是啞女,並未算是聾人,因為她聽得到。

香港影視甚少手語電影,廿年前的《聽不到的說話》,由劉青雲與馬斯晨合演,是香港唯一一套大量出現手語的電影,但卻不是如《聽說》般講述聾人生活,就算收視率高的電視劇集《十月初五的月光》與《家好月圓》,所出現的手語也只是陪襯居多。

《聽說》電影誠意可嘉,真正拍出聽障人士實況。兩姐妹家裡沒有任何間隔,為的是方便她們用眼睛看東西,這也真實反映了聽障人士在生活上的不便,小朋對鄰居發生火警完全不知情,便是最明顯也很普遍的生活例子。在影片中大量出現的閃燈門鈴、傳真機、MSN、短訊則是聽障人士接收外界訊息的必需品。

愛情雖然是《聽說》的主線,但陳意涵與陳妍希的全手語無聲對白戲,其實更精彩,演員不是聾人,她們很努力學習手語,還靠表情與眼神演戲,難度十分高,演員們成功演繹出令人感動的姊妹情深,更重要的是,她們示範了聾人如何靠手語表達情緒,如何將訊息傳遞出去,這些都是聾人獨有的文化,社會普羅大眾是否了解呢?

《聽說》可挑剔的地方不多,不過我倒有興趣知道,男主角自稱手語是在大學學習的,即是大學畢業生,但他卻協助父母送外賣?是否浪費了自己?還是台灣很難找到工作?


















上週二(11月24日),龍耳舉辦的《聽說》電影慈善首映禮,十分成功,不但能吸引到不少藝人與嘉賓出席,還能藉著這次活動,將關懷聽障人士的訊息傳揚出去,推動社會對聽障人士的了解。




5 則留言:

匿名 說...

《聽說》故事清新可喜,很有台灣小鎮風味,男女主角也十分討好,令人看得舒服。你對於聽障人士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的深刻感受,相信影片也能反映一二,當中也有誠意為健聽與聽障朋友建立一個互等平台,如果香港的電影業界,能更願意嘗試拍攝這類題材便好了(香港能不只拍攻於心計的愛情片或無里頭攪笑片或大量特技的功夫武打片或千篇一律的賭片嗎?)。影片中特別喜歡天闊爸及天闊媽,兩老大情大性,雖傳統卻開明,更打算去學手語,以便和兒媳溝通,真是可敬又可愛。聾健婚姻需要有更多愛的勇氣、包容及耐性,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排除萬難,終成眷屬。WS

匿名 說...

十分細緻有力的文章... ^^

Herman

匿名 說...

你很用心地去描述你個人的觀點! 很多觀點我都認同的, 有點像身歷其境的感受. 無論如何, 你觀點已經反應了很多聽障人士的心聲!

Jennifer

匿名 說...

很喜歡看的文章!!

Nelly

匿名 說...

台灣很多年輕人
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
都會回家幫忙~
(所以觀影的時候,身為台灣人的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