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0

被人遺忘的二戰英雄 - 《解碼遊戲》

明明是拯救萬民的二戰英雄,理應有授勛晉爵之厚待,卻偏偏因為性取向而遭國家刪除所有檔案記錄,抹殺其豐功偉績,還判以重罪,個人英名付諸流水,身為現代電腦創始人的Alan Turing,他的痛苦絕非世人所能體會的。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是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家Alan Turing(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個人傳記片,主要講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英國軍方研發自動解碼機器,破解了納粹德國情報密碼機器「Enigma」的故事。Turing的性格孤僻,終日獨自埋首研究,與同事關係欠佳,研究過程一波三折。幸得女同事Joan Clarke(Keira Knightley飾演)加入研究團隊,成為Turing與同事之間的潤滑劑,在她的鼓勵下,Turing主動與同事打破隔閡,最終共同研發出破解Enigma的機器,促成二戰提前結束,拯救了1400萬人免受戰火塗炭。


我們對Turing這位二戰英雄的事蹟一無所知,但多少也聽過「圖靈(Turing)」這個名詞,在電腦界更是專門名詞,他所發表的理論與學說,成為後世電腦及人工智能的啟蒙先驅,成就不下於愛因斯坦,破解Enigma的機器更是後世電腦的前身。這本來是一個偉大的故事,可是卻以悲劇收場,令人婉惜。電影最大的爭論,莫過於Turing的性取向,他少年時代,在學校已是一名資優生,卻慘遭同學欺凌,幸得Christopher Morcom解救,兩人更成為好友。在當時寄宿男校,Christopher成為Turing最可靠的避難所,也令他產生傾戀之情,對他後來成長(尤其是性取向)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不知道現實中Turing同性戀傾向的成因,從電影故事來看,似乎與校園欺凌有關,使他對「救命恩人」由感激化為愛慕,後來Christopher年輕病逝,打擊了Turing的心靈,或許就是後來性格變得孤僻的原因吧。

Turing團隊所研發的解碼機器,現實中名叫「The Bombe」,電影卻經過戲劇化處理,改名為「Christopher」,擺明是將故人的懷念投射在這機器上,日夕相對,以解思念。在1950年代的英國社會,根本不接納同志,被揭發同性戀傾向更被政府以「猥褻和性顛倒行為」為由判以重刑,Turing迫於無奈,選擇了「化學閹割」,注射荷爾蒙藥,來代替入獄,最後更疑似自殺,了結短暫一生。在今時今日,同性戀再也不是禁忌,即使不少宗教團體反對同性戀,但英國還是容許同性婚姻合法化。Turing生不及時,未能在科研上再創成就,殊為可惜。

挪威導演Morten Tyldum執導的《解碼遊戲》棄用平鋪直敘的說故事方式,將Turing短暫的生平,選取其中三段故事交叉穿插,使Turing的一生更為立體,讓觀眾迅速掌握,導演這種手法若放在緊湊劇情便會顯得花多眼亂,幸好《解碼遊戲》以文戲為主,節奏較慢,「少年伴侶」、「破解密碼」、「被判重罪」這三線情節交叉穿梭發展,處理得靈活自然,毫不沉悶,引人入勝。臨終前「被判重罪」那一節故事,可能出於虛構,透過警察查案盤問,提到「Turing Test」,帶出了「電腦能思考嗎?」的問題,給觀眾一個很好的思考機會,這是十分具心思的設計。

作為歷史人物傳記片,《解碼遊戲》為Alan Turing當年遭受不公待遇作了平反,Benedict Cumberbatch的傑出演技替這位被世人遺忘的二戰英雄增添一份尊崇與敬意。

2 則留言:

匿名 說...

英國向來是一個保守國家,社會對同性戀者以病態視之,令不少人受著壓迫歧視,痛苦一生。這電影拍來淡淡然,但戲味頗濃,那一句「電腦是否懂得思考」開啟了後世電腦的發展軌跡,影響殊深。

匿名 說...

英國向來是一個保守國家,社會對同性戀者以病態視之,令不少人受著壓迫歧視,痛苦一生。這電影拍來淡淡然,但戲味頗濃,那一句「電腦是否懂得思考」開啟了後世電腦的發展軌跡,影響殊深。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