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航空探知館看了《阿凡達》3D版,效果較2D版更立體,有置身現場之迫真感。
這次重看《阿凡達》,對電影帶出的訊息有更深的體會,當中包括:(1) 鋤強扶弱的反英雄模式;(2) 尊重及維護原始土著;(3) 反諷人類貪婪的侵略行為;(4) 現實與虛擬;(5) 領袖的認同。
第一,《阿凡達》跟《羅賓漢》相似,都是鋤強扶弱的俠義行徑,主角帶領弱勢蟻民反抗暴政,但不同的是,《阿凡達》主角是藍色外星人英雄,人類竟然是邪惡入侵者,與《天煞 - 地球反擊戰》的正邪位置對調,的確是一個大諷刺。
第二,電影十分維護原始土著的生存權利,也尊重他們的信仰與文化,Na'vi族人對聖樹與女神的崇拜,不僅是精神之寄托,更是一代傳一代的龐大連繫,就像新界圍村村民一樣,每逢過年過節都會聚首一堂,充份顯示他們對故鄉的強烈認同感。
第三,《阿凡達》反抗暴政的故事,令人聯想起印弟安人被歐洲入侵的悲慘歷史,或者是香港菜園村被蹂躪的事件。若細心一看,《阿凡達》描寫的是非洲黑人抵抗歐美白人,無論人物造型、輪廓、行為,藍色外星人Na'vi族明顯是非洲黑人的模樣,在電影幕後製作花絮中,都看到Na'vi公主Neytiri其實是以一名黑人女性作藍本的。不過,我認為電影最重要的訊息是反映人類貪婪的可怕,為了利益竟然不斷伐木,踐踏珍貴雨林,使大量生物無家可歸,那種迫害行為真是「針不刺肉不知痛」,我們感受《阿凡達》刺激震撼效果之同時,有沒反思人類的所作所為?
第四,主角是一名殘廢的退伍軍人,進入Na'vi軀殼就像脫離現實,使他得到心靈上滿足。電影以人類與外星異族作強烈對比,主角原是人類臥底,派往Na'vi族群說服他們遷移,漸漸地他被外星異族的純樸民風感化,使他對殘酷現實中的身不由己更為不滿,也更嚮往不受束縛的自由。後來主角棄暗投明,除了協助Na'vi抵抗人類入侵,更索性轉化為Na'vi族人,由此可見主角心路的轉變。
第五,由於臥底身份敗露,為了得到族人的重新認同,主角馴服一隻飛行猛獸Toruk,以行動去證明自己對Na'vi忠心,獲取族民的徹底信任,這是象徵領袖勇士的身份認同,現實中領袖就需要這種懾人的魅力。
有關我對《阿凡達》的其他意見,可參看我早前發表的網誌:《阿凡達》觀後感
《阿凡達》的3D果然非同凡響,在靜態畫面完全感受到立體感覺,如同置身其中,反而動態畫面的3D效果不大明顯,總的來說,荷李活的特技(包括3D技術)已冠絕全球,中港台電影根本望塵莫及,不過我仍希望有朝一日,華人能拍出3D感強烈的特技鉅製。
有關我對《阿凡達》的其他意見,可參看我早前發表的網誌:《阿凡達》觀後感
《阿凡達》的3D果然非同凡響,在靜態畫面完全感受到立體感覺,如同置身其中,反而動態畫面的3D效果不大明顯,總的來說,荷李活的特技(包括3D技術)已冠絕全球,中港台電影根本望塵莫及,不過我仍希望有朝一日,華人能拍出3D感強烈的特技鉅製。
1 則留言:
嘩,你有很細緻的分析呢!如不趕時間,在機場看電影,確實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3D/4D效果特出,人亦不多,可以很優悠!我第一次看《阿凡達》,對於當中述說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那寓意是深刻的,特別是說到聖樹根源的連結,令人想到自然世界蘊含的力量是很龐大的,但我們人類是否懂得珍惜?合適地利用?
《阿凡達》好看,於我來說,不在特技,而在意義。
W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