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賣旗工作,因怕看路人不願捐款的嘴臉。
今早,我替一間老人機構作賣旗工作,賣旗地點在尖沙咀地鐵站內,那裡乘客眾多,是籌集捐款的理想地點。汶川八級大地震,震撼香港人的同情心,紛紛踴躍捐輸,捐款也破了歷年來的單一事件籌款紀錄,但香港本土每週一次的街頭賣旗籌款,為甚麼連一元都那麼吝嗇捐出?
街頭賣旗已有很多年歷史,成為香港本土的特色。香港的慈善團體超過二百間,以一年五十二個星期來計算,實難安排及滿足全部慈善團體的籌款需要,所以慈善團體都會珍惜街頭籌款的機會,積極賣旗向途人募捐。
在賣旗的四個小時裡,我站在同一位置,真的見盡市民對街頭籌款的態度。粗略計算,50%途人願意買旗,當中也有主動解囊;餘下50%則不作任何回應,無論我如何叫有禮地叫喊「早晨,先生,買枝旗!」或「早晨,小姐,買枝旗!」,他們都對我不瞅不睬,有些還好,至少會對我微笑搖頭,但大部分都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他們低頭匆匆走過或者別過頭去望往別處,更諷刺的是,這些人大多是衣著光鮮或手挽LV名牌手袋。
賣旗是否那麼討厭嗎?我記得多年前的一次賣旗,一位女士兩手拖著年幼兒女行近,當目睹我賣旗時,便兜圈子避開,而她的兒女們則十分好奇望向我,試想想,在小朋友心目中,看見媽媽這樣做,便會以為媽媽行為正確,或許在他們幼小心靈裡,植下了對賣旗的負面印象,影響日後的價值觀。所以我認為,賣旗除了身體力行之外,更適宜帶同子女一齊參與,培養他們樂於助人的精神,更有助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也讓他們明白現在社會制度的不健全,貧苦大眾仍需要我們施予援手。
有人戲稱賣旗為「攔路費」,雖然刻薄了些,但這也是實情。曾有一位少女願意買旗,但碎銀包卻只餘一個面值一元的硬幣,她感到不好意思,其實,賣旗沒有定額限制,捐款多少不拘,就算一毫也是捐款,因這表達了捐款者對慈善服務的支持。
今次賣旗也有趣事,由於在尖沙咀地鐵站是最多遊客的地方,所以不少遊客向賣旗義工問路。我也曾被四個內地遊客問路,他們全部操普通話,雖然我不懂說,但也嘗試解答,他們向我查詢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的前往方法。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其中一位打扮新潮的女遊客,查問太古廣場的前往方法,然後她竟掏出三個二元硬幣投進我的旗袋,來報答我的「鼎力解答」。
我從不會向非本港居民或外藉遊客賣旗,因為他們未必清楚賣旗的目的,慎防詐騙。但往往令我大掉眼鏡,有一位印巴藉人士主動向我投下一元買旗,而另一位洋人少女經過我身邊後折返,投下五元硬幣,使我不斷跟她道謝:「Thank you very much」。
朋友們,當你見到賣旗義工時,你將會怎樣做?樂於慷慨解囊?抑或吝嗇逃避?
1 則留言:
同意你說家長應對子好灌輸正確價值觀,街頭賣旗是一種善行,有時看到家長對賣旗人士「兜路走」,不禁暗暗嘆息!
我以前在尖沙咀地鐵站賣旗,同樣遇到不少遊客問路,有些還因我幫了忙,捐出了善款,亦有人因為沒有「散紙」,竟然投入$100元紙幣!w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