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0

翻山越嶺

昨天(2008年7月19日),我約了阿華、Cindy、Jeff夫婦、阿Mak與他的朋友一同遠足,由萬宜水庫花山出發,目的地是白腊村。

萬宜水庫雖然不是香港最早興建的水塘,但卻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塘,水庫在海中興建的,政府從1971年開始,花了8年時間,在糧船灣洲與西貢半島之間的狹窄海道興建二座水壩,抽出海水,注入淡水,形成一個人工內湖。興建水庫期間,政府遷徙了爛泥灣三個村落的居民,使村落隱沒在水庫之中,香港電台於2008年5月28日播出的《獅子山下之水中的故鄉》,便是講述潛水找尋隱沒村落的故事。

由於東壩對開海面並沒任何島嶼(最遠便是菲律賓),因此這一帶海域的風浪強大,為免萬宜水庫東壩受到破壞,政府加設副水壩,並放置錨形水泥躉,形成防坡堤。這一帶的地質岩石十分獨特,褶曲的六角柱狀凝灰岩見證了大自然的強大力量,值得大家前往觀賞。




這是一個陰晴不定的週末,上午九時正,我們在「藍色錨形石」東壩紀念碑旁邊梯級登山。天氣十分酷熱,行沒多久,便汗如雨下,望向山頭,令我想起去年的一次難忘經歷。2007年7月8日,因「地質旅遊專業證書」的課程需要,我跟隨老師同學到此作戶外考察,當時正值烈日當空的中午時分,我走得滿面通紅,大汗淋漓,不停喘氣,腳步虛浮,狀甚辛苦,老師同學見狀也十分擔心,不斷替我撥涼及補充水份,我有點難為情,但十分感動。










行至半途,天上突然下著微雨,加上海風,感覺宛如走進冷氣房內,十分涼快。一小時後,我們在這樣「一時天晴,一時下雨」的情況下到達破邊洲觀景台(雖云觀景台,但其實是懸崖,沒有欄杆)。破邊洲,外形真的像被刀削斷,名副其實是「破邊」。小島本是岬角,與糧船灣為一體,因終年不斷地受到強風巨浪衝擊侵蝕,使岬角兩側慢慢由海蝕洞演變至海蝕拱,最後拱頂塌下使岬角與母體分離,形成海蝕柱。

破邊洲的六角柱石壁十分完美,一條一條整齊地排列著,形如風琴,因而被稱為「風琴壁」。若乘坐機動小艇穿越破邊洲狹窄海道,便會為那峻峭陡直的風琴壁而感到震撼,猶如置身於大峽谷。在花山的觀景台向下俯望對岸破邊洲風琴壁,加上海浪的衝擊聲,氣勢十分磅礡,膽小畏高者不宜觀望。此外,從海路看破邊洲,永不會看到內有乾坤,從花山向下俯望便可看到波平如境的水池,是為「貴妃池」,寧靜的池水與外面洶湧的波濤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花山的另一側是礫石灘,滿佈被海水沖刷成渾圓的礫石。海灘人跡罕至,但卻是地質研究愛好者的天堂,因為這裡可以看到褶曲程度更複雜漂亮的六角柱岩石群,還可以看到六角柱石條因風化而整條滑落,底部也破爛不堪。若細心觀察,便可發現六角柱岩石群有一異象,石群中間是黑色岩石,那是岩石的弱線,被黑色玄武岩入侵所致。

































稍作休息一會兒,便繼續起程前往糧船灣,那座海拔209呎的高山近在眼前,一般情況並不難行,可是這時候,太陽伯伯吹走雨雲並大放熱力,四周熱騰騰,海風又不懂轉彎吹到這兒來,我們登山時便不斷喘氣,汗流浹背。好不容易走到山頂,涼風迎面吹來,望著西貢東海諸島的美景,眾人精神為之大振,甚麼叫苦盡甘來?此刻情境便是了。

在這裡,可以眺望東海四大名洞之其中二個,分別是橫洲角洞及火石洲欖灣角洞,雖名為「洞」,實為海蝕拱。 風浪沿著島嶼上的弱線慢慢侵蝕,發展成凹入的洞穴,是為「海蝕洞」。當島嶼兩側海蝕洞貫通後,便形成「海蝕拱」。在另一面白腊灣則可看到壯觀的「海蝕隙」,當海蝕洞持續被海浪侵蝕,使其擴闊加深,洞穴頂部岩層便會因失去支撐而崩塌,岩洞外露,從而形成一道狹長的小海灣。

遠古時期,西貢黃石碼頭是火山所在地,爆發出來的火山灰及熔岩冷卻後急速向內收縮,形成含有酸性的六角柱狀流紋質凝灰岩,西貢東海至果洲群島一帶,均可見到六角柱岩石群,其範圍分佈之廣是世界罕見,可以推想遠古火山爆發時是如何壯觀又駭人。本來凝灰岩較花崗岩更耐蝕,但因急速冷縮而形成的六角柱岩石群具有明顯的節理,雨水的滲入與風浪的衝擊帶來破壞,使岩石加速被侵蝕,因而形成了今天很多宏偉又奇特的洞穴景觀。

我們沿著山腰前行,沿途到處都是崗松(俗稱小白花),學名Baeckea frutescens,屬桃金娘科,將葉片揉碎一聞,帶有輕輕的白花油香味。一碗飯的時分,我們發現找不到下山的路,茂盛的樹叢將山路遮掩,幸好阿Mak與他的朋友臨危不亂,帶領我們下山,到達另一處渺無人跡的礫石灘。那裡露兜樹長滿了圓形的橙色果實,形似菠蘿,俗稱假菠蘿,露兜學名Pandanus tectorius,屬露兜樹科,多生於海邊沙地。露兜具有清熱作用,是廣東涼茶廿四味的其中一種成份,葉子還可用來包粽子。

午休後,本想沿岸邊前行,發現前無去路,惟有登上小山坡前往白腊村,那時候正值下午一時,猛烈的太陽真令大家吃不消。十五分鐘後便跨越小山坡,到了一片大草原,穿過樹林,前面遠處便是白腊村渡假區,大家很開心,因為艱苦的旅程快將結束,可以在村內士多嘆杯冰凍的檸檬可樂。

可是大家開心得太早了,那大片草原是一片爛泥地,小溪縱橫交錯,本來很容易跨過,但是大家都不想弄污鞋子,反而成為障礙。人急智生,大家就地取材,搬運竹子,打算製成簡單的「小橋」以便渡溪,可怕失敗了,阿Mak首當其衝,雙腳插入水中,其他人也不難倖免,最後輪到我,惟有硬著頭皮奮力一跳,竟然成功越過小溪。行沒多久,又是泥水混雜的濁溪,這一次大家發揮奧運精神,個個也盡情一躍而起,跨過去了。

狼狽過後,終於抵達白腊村,大家鞋子褲腳滿是泥濘,污穢不堪。白腊村原是一條劉姓的客家村莊,村民早已移居市區,現在被改為渡假村,環境清幽,鄰近沙灘,甚受市民歡迎,每逢週末週日及假期,十二間度假屋很快便爆滿。關於白腊村的故事,可參看《電子明周》的專題:

旅程到此結束,對少運動的城市人來講,這是一個考驗體能的難忘經驗。那天,我與阿華體力透支,連簡單的上樓梯也顯得困難,可想而知今次旅程是如何艱辛。

1 則留言:

匿名 說...

香港原來有很多奇形怪狀的岩石,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我們平日奔波營役,錯過了很多有特色的風土地貌而不自知,經你介紹後,學多了一點岩石的知識,讓我們更珍惜我們擁有的資源,同時也希望有機會到這些地方走走,親親大自然。你拍的照片十分美麗,好像在地理書本上見到的一樣啊!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