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6

花了四個月才讀完《魔戒》小說

《魔戒》系列小說,我竟要花上四個月時間才能讀完,一邊讀,一邊喊悶,但同時也佩服作者托爾金的創意,創造出正邪對立的魔幻世界。一如以往,閱讀外國小說,我必看翻譯版本,若看英文原著,我必會一邊看一邊查字典,興味索然,看不了數頁必會讓書本封塵。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1892-1973)的《魔戒》系列小說,是史詩式的魔幻作品,影響後世深遠,無論電視劇集、電影創作,甚至電子遊戲,都會偶而看到這種魔幻形式格局。

《魔戒》系列包括《魔戒前傳: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 or There and Back Again)、《魔戒三部曲之魔戒現身》(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魔戒三部曲之雙城奇謀》(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魔戒三部曲之王者再臨》(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魔戒前傳:哈比人歷險記》寫成於1937年,這是哈比人比爾博(Bilbo)、巫師甘道夫(Gandalf)和13個矮人冒險的故事,內容講述他們歷盡千山萬水,去尋回本屬矮人擁有的寶藏。當《魔戒前傳》受歡迎後,作者便一改風格,《魔戒三部曲》變得黑暗,「黑暗」是全書用得最多的字,人類、精靈、巫師、哈比人、樹人全力抵抗黑暗,為光明而努力奮鬥,全書便是敘述這一群戰士如何克服重重障礙,驅走黑暗,迎向光明。

《魔戒三部曲之魔戒現身》敘述哈比人佛羅多(Frodo)繼承他叔叔比爾博的魔戒,表面上它有使人隱形的神奇效果,但卻是一枚邪惡之物,能干擾戒指持有者的心志,它是由黑暗魔君索倫(Sauron)所創造的,擁有駕馭全世界的力量。因此,佛羅多聽從甘道夫的建議,肩負救世使命,設法毀滅魔戒,便與同鄉山姆(Sam)、梅里(Merry)、皮聘(Pippin)夥同灰胞甘道夫、神行客亞拉岡(Aragorn)、矮人金靂(Gimli)、精靈勒苟拉斯(Legolas)及人類戰士波羅莫(Boromir),從故鄉夏爾出發遠征魔多(Mordor),把魔戒投進鑄造它的末日山脈烈焰中。

《魔戒三部曲之雙城奇謀》故事分三節進行,主要敘述魔戒遠征隊(即佛羅多、甘道夫等九人)失散,分成三隊,各自執行任務。佛羅多與山姆在途中遇到咕嚕(Gollum),並在牠帶領下,前往魔多;皮聘與梅里被強獸人俘虜,逃出去後遇到樹人族(Treebeard);亞拉岡、金靂及勒苟拉斯三人則協助驃騎王國洛汗(Rohon)對抵抗魔多敵軍,而波羅莫戰死於半獸人的圍困中,甘道夫則失蹤,後來重生變成白胞,趕回協助隊友抵抗魔多敵軍。

《魔戒三部曲之王者再臨》是大結局,眾人積極對抗魔多敵人,捍衛中土世界,而亞拉岡奪回剛鐸王位,佛羅多則成功完成艱辛任務。

《魔戒》小說創作歷時12年之久,小說有趣的地方,便是作者托爾金憑空虛構出來的時空,還編寫了一套詳盡的編年體,使讀者感覺小說如同真人真事一般。托爾金是語言學家,因此也創造了多達18種語言文字,像是歐陸各國文字的混合體,似模似樣,連翻譯版本也未能將之翻譯過來。

小說世界曾提及東方及南方二處的蠻人,似有影射亞洲人及非洲人之嫌,西方樂土則有自我過分炫耀之意味。維基百科對此作了有趣詳盡的分析:中土大陸意指「人類居住的陸地」,哈比人故鄉夏爾相當於英格蘭,剛鐸相當於意大利及希臘等南歐一帶,而魔多則相當今天不時發生軍事衝突的土耳其及中東國家。

另一有趣的是,小說人物總愛被冠以各式冠冕堂皇的稱號,以重心人物亞拉岡為例,先後被冠以亞拉松之子、神行客、精靈寶石、愛斯泰爾、人皇伊力薩、努曼諾爾人、北方遊俠領袖、剛鐸之皇、埃西鐸第39代嫡親子孫等稱號,令人大開眼界。亞拉岡醫治病人的情節,甚有耶穌的影子,梅里等人被魔多敵軍襲擊,患上不治之症,亞拉岡便命人找尋一種叫王之劍的藥草,這本是平凡不過的植物,但輔以亞拉岡的神力,竟然成為靈丹妙藥,使眾人痊癒。

《魔戒》小說是舉世公認的出色作品,連將之改篇成電影的著名金像導演Peter Jackson也這樣評價:「這是一個攸關生存與勇氣,為了人類光明未來,誓死與黑暗勢力對抗的感人故事。」話雖如此,之所以讓我感到沉悶,便是作者大量運用描寫文,很多篇幅都是講述遠征隊伍默默前行,沿途所見所聞及當時的天氣,均作了多樣的描述,我一邊閱讀一邊想像,久而久之便感到思考疲憊了。如果你對魔幻世界具有濃厚興趣,不妨一看,要不然,還是另選其他小說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