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9

大仲馬的《三劍客》

讀完小仲馬的《茶花女》後,便借了大仲馬的《三劍客》來看,我花了三個星期才看完。《三劍客》是大仲馬的名著,寫於1844年,法文原名是Les Trois Mousquetaires,又譯作《三個火槍手》,主要講述小說主角達太安(D'Artagnan)及三個火槍手(亞瑟斯、頗圖斯、亞拉米)的英雄故事。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02-1870)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由於跟兒子同名同姓,因此一般人稱父親為大仲馬,兒子為小仲馬。雖然父子倆的作品風格大相逕庭,但文學成就均為後世所稱頌。大仲馬曾進入Abbe Gregoire's就讀,不到二年便輟學,之後跟Adolphe de Leuven合作撰寫劇本,從此踏上戲劇創作之路。大仲馬自學成才,小說和戲劇作品多達300部。由於大仲馬的祖母是海地黑奴,故他擁有黑人血統,黑白混血兒的身份,使他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2002年,法國總統希拉克宣布,將大仲馬棺槨移靈到巴黎先賢祠,與法國大文豪雨果為鄰。

大仲馬在小說序言中解釋了《三劍客》誕生的經過,當初他為了編纂一部關於路易十四世的歷史,在皇家圖書館看到一本《達太安先生回憶錄》,書本敘述達太安初次謁見國王火槍侍衛隊隊長特雷維爾先生(Treville),在候客廳遇到三位年輕人,他們效力的正是達太安想光榮加入的那支顯赫侍衛隊。這三位年輕人的名字分別是亞瑟斯(Athos)、頗圖斯(Porthos)和亞拉米(Aramis),大仲馬對他們感到好奇,不斷尋找史料,再加入虛構情節,一代鉅著便這樣完成了。

《三劍客》的故事背景,主要以一樁宮廷密謀及拉荷謝爾圍城戰為骨幹,其中穿插很多豐富的枝節,場景變化頻頻,使故事緊湊不已。拉荷謝爾圍城戰是路易十三世(Louis XIII)在位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拉荷謝爾(La Rochelle)是法國西部大西洋海岸港口城市,對岸便是英倫島嶼,這件英法衝突的領軍人物分別是英國首相白金漢公爵(Duke of Buckingham)及法國紅衣主教李卻立(Richelieu),表面上為了宗教糾紛,實際上卻為了一個女人 - 路易十三世的皇后安妮(The Queen Anne d'Autriche)。自古有言道:紅顏禍水,安妮皇后是一位蔽月羞花的大美人,沒有擾亂政局的野心,奈何卻有愛慕者為了她而棄天下蒼生於不顧,小說中的英國白金漢公爵便是明顯的例子。

1625年,十七世紀中葉的法國局勢不安,人心惶惶,外患包括領主之間的衝突、西班牙的宣戰;而內亂包括盜匪、乞丐、胡格諾新教徒、惡狼和悍僕為患,以及國王跟紅衣主教的相爭。小說主角達太安是典型的加斯尼科人(Gascon),有著棕褐色的長臉,高挺的顴骨,顎部肌肉發達。他拿著父親給他的三件禮物,包括15埃居(Crown,法國古代錢幣)、一匹貝安(Beaunes)矮種馬及致特雷維爾先生的一封推薦信,便踏上旅途,前往巴黎謀職。

達太安投靠火槍手侍衛隊長特雷維爾先生,先加入成為禁衛隊,後如願成為火槍手,他跟三劍客不打不相識,還成為關係密切的好朋友。身為三劍客之首的亞瑟斯儀表堂堂,天資聰穎,行事謹慎冷靜,為人沉默寡言,他本是拉費爾伯爵,由於跟米萊狄的婚姻,使他隱姓埋名,後來成為火槍手。亞拉米是一位準神職人員,他為了報仇而勤練劍法,並加入成為火槍手,他一心想侍奉上帝,奈何跟情人塵緣未了。頗圖斯則是頗具喜劇感的角色,他十分健談,但貪慕虛榮,愛以華麗服飾來突出自己,後來跟法官遺孀結婚。

這四個好朋友幾乎形影不離,他們甚至為了保護安妮皇后的名譽,而跟紅衣主教對抗。紅衣主教李卻立是法國宰相,權傾朝野,他藉著國王路易十三對其的倚重,挑撥國王與皇后的關係,幸好被達太安等人粉碎了。紅衣主教李卻立從不掩飾其野心,多次借機削弱國王權威,以圖獨攬大權,在拉荷謝爾圍城戰中便顯露其軍事指揮能力。

達太安的劍術如何厲害?且聽小說對他的描述,在一場跟紅衣主教的侍衛隊朱薩克(Claude de Jussac)的決鬥中,達太安爭強好勝,不斷變換招式和位置,身手十分靈活,忽縱忽跳,又不按章法使劍,使對手難以招架,最終被達太安刺傷。

小說中最搶鏡的人物便是溫特夫人米萊狄(Milday de Winter),她原是法國人,可說出一口流利英語,其英文名字Milday是My lady的變形。米萊狄是小說的大反派,也是全書最顯著的奸角,紅衣主教李卻立雖然陰險,但卻高明地不顯露出來,他的大部份陰謀均由米萊狄執行。米萊狄風情萬種,能言善語,演戲是她的強項,足以令她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殊榮。外表雖然漂亮,實則蛇蠍心腸,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為人亦心狠手辣,亦善於迷惑男人,不少男人亦栽在手她手裡,包括達太安和亞瑟斯。米萊狄懂得化險為夷,英國的溫特爵士(De Winter)收到達太安的通風報訊,得悉米萊狄受紅衣主教的委派,前往英國暗殺白金漢公爵。溫特爵士捉拿了米萊狄,將她囚禁,便任命手下費爾頓(Falton)看守她,他本是虔誠的清教徒,誰知鐵石心腸的他,竟受到米萊的媚惑,最終令費爾頓放走米萊迪,並刺殺白金漢公爵。這樣的一個女人,真是最毒婦人心,連紅衣主教都對怕其三分。

關於愛情方面,劍客主角屬於「多情風流」類型,亞瑟斯、頗圖斯、亞拉米還好一些,只專一於一個對象,反而達太安到處流情,明知初戀情人班納希厄太太下落不明,或許身陷險境,但自從見了米萊狄後,竟然對其傾心,還跟她度春宵,完全忘記了當初接近米萊狄的真正目的(查探班納希厄太太的下落)。這還不止,連米萊狄的丫環凱蒂也愛上了達太安,法國人這副風流德性真的表露無遺。

《三劍客》既是法國的武俠小說,也是歷史小說,跟金庸武俠小說相似,都是以歷史作為故事背景,部份小說人物在歷史上亦真有其人。《三劍客》十分現實,達太安等人時刻都要為生活要惆悵,未能三餐溫飽,但他們堅守原則,不作有違道德事情,更不會為五斗米而折腰。金庸的武俠人物便不同了,他們哪裡擔心生活費?

大仲馬將其深厚的編劇技巧,套用在小說裡,使每個章節之間緊緊相扣,高潮迭起,在嚴肅的氣氛下亦不忘加插幽默笑料,大收喜劇效果。大仲馬擁有豐富的歷史、神話、聖經、地理知識,因此書中便大量運用這些素材來作借喻,他提及的歷史人物包括古羅馬將軍龐培(Pompey, 106-48 B.C.)、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212 B.C.)、法國詩人Vincent Voiture(1598-1648)等,古希臘神話人物阿基里斯、Hippolytus、Nestor及童話人物格列佛(Gulliver)等,都被作者形容小說人物的性格與行為,當然聖經的經典人物更是少不了,包括所羅門王(Solomon)、參孫(Samson)、撒母耳(Saul)等,此外,作者亦提及很多法國地名,包括Partizan、Tours、Rhe、Calais、Bayonne等。

《三劍客》流行了超逾一百多年,至今仍受到廣大讀者喜愛,在法國更是家喻戶曉。未曾看過大仲馬小說的朋友,總會先看《三劍客》,而小說亦多次被改編為電視電影及卡通片,由此可知這本名著的流行程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