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0

包浩斯風格的灣仔街市

灣仔街市於1937年建成,外形獨特,在當時是一所新穎建築物。灣仔街市體現德國包浩斯(Bauhaus)的建築風格,外牆以流線形設計,大窗和雨篷所組成的弧形線條,具有通風和透光的效果。












可是,這裡被納入灣仔重建項目,有關當局利字當頭下,竟然不顧民間反對聲音,一意孤行地拆卸,附圖照片顯示了2007年8月(圖左)及2009年5月(圖右)的灣仔街市外貌,可見灣仔街市難逃清拆的命運,現已拆剩「鋼構架」。

包浩斯風格的灣仔街市拆掉了,真後悔為何不拍多些照片,為歷史留下記錄。

位於對面的石水渠街,有一座藍色的舊式建築物,名為「藍屋」(見附圖,22個月的前後比較)。藍屋是戰前建築,已有超過半世紀的歷史,沒有抽手馬桶,居民大小二便要靠「倒夜香」清理。二樓曾是專為貧窮孩子提供免費教育的敬涵義學,地下的林鎮顯醫館則是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的姪兒所開設。










灣仔的舊區歷史及特色一點也不亞於中上環,無奈政府的文物保育政策欠缺方向,也往往處於被動,根本搔不著癢處,其心態如同敗家子變賣祖屋,毫不珍惜。古蹟建築已買少見少,現在流行「集體回憶」,我們不能任由政府為了發展而妄顧古蹟的存在價值。從前政府為了將中環發展成金融中心區,不少具有特色的舊建築物被拆掉了,例如充滿維多利亞時代建築風格的前郵政總局,1983年已被拆掉重建,今天我們只能在舊相片懷緬它的風采,不勝唏噓。

沒有留言: